首页 理论教育 十善与五戒:佛学精华之福音

十善与五戒:佛学精华之福音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说“十善”之前先来说说“十戒”。实际上“十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更加完善了戒律的森严和统一性。虽然“十戒”源于“五戒”,当与“五戒”的侧重点时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 “十戒”侧重于行善。“十善”中所包含的意思还有三意善业、四口善业。因此,五戒十善”构成了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

十善与五戒:佛学精华之福音

3、“十善”与“五戒”相互相称、造福于世

佛教的基本戒律中,提起“五戒”就不得不说 “十善”。在说“十善”之前先来说说“十戒”。“十戒”的内容包括 “身三”、“口四”、 “意三”, “身三”是指:不杀、不盗、不淫;“口四”是指: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是指:不贪、不嗔、不痴。实际上“十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更加完善了戒律的森严和统一性。虽然“十戒”源于“五戒”,当与“五戒”的侧重点时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 “十戒”侧重于行善。

由于“十戒”侧重于行善得特点,佛教中的“十善”就是从“十戒”中产生的。“十善”是指: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十善”中所包含的意思还有三意善业、四口善业。三意善业是指: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四口善业是指: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中的“贪、嗔、痴”是佛教中造成人生轮回生死烦恼的根本,所以三意善业是佛教所追求的精神目标,也是佛教道德的总观念,是一切戒律得以制定的总的出发点。因此,三意善业体现在一切佛教的戒条和五戒中。十善中的三身善业是与五戒的前三戒一样的。四口善业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是从不同的角度禁止用语言表达欺骗人、伤害人、扰乱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内容的。虽然五戒中只有“不妄语”,但内容完全可以涵盖其它四口善业中的其他三口善业。(www.xing528.com)

五戒中的不杀生不仅包含不杀人爱护动物的含义,还提倡人人要有一颗仁慈之心;不偷盗不仅意味着不能偷盗、或是利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别人的财物外,并且反对强国以不公正的贸易强制手段掠夺贫弱国家的财富;不邪淫不仅禁止个人发生非正当的两性关系,还制止各种危害妇女、儿童和青年的色情买卖等丑恶现象的出现;不妄语不仅包含个人之间不说谎话,不进行欺骗,提倡人际之间的诚信关系,并且还反对国际间制造谎言,以讹诈和恐吓的手段达到政治企图的做法;不饮酒不仅对一般人是提倡适量饮酒、提倡节制吸烟,还要制止危害公众卫生健康的污染、公害和贩毒吸毒的现象出现。然而在“十善”的 “不贪、不嗔、不邪见”中所包含方面就更加的广泛,它可以与现代社会的提倡的“公正无私”、“服务于社会大众”、“宽容”、“谦和”、“追求与坚持真理”等相互作用,在不同场合广加宣传和提倡,对于建设现代社会的道德文明有着十分有利的作用。

佛教认为守住“五戒十善”就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也可以再继续修持。因此,五戒十善”构成了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作为“五戒”、“十善”这些古老的佛教道德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如何为现代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可以从它们的阐释和现代的诠释入手,向信徒、社会广大民众宣传和普及。对于这些佛教道德的重新认识,是它们适应新的世界与社会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有关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也还有很多佛教的精华等着我们去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