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治军力镇压起义,受争议

曾国藩治军力镇压起义,受争议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农民起义危害到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他所维护的中国传统文化秩序时,他兴办团练,建立湘军,对广大的起义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这是其不断受到后人诟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对曾国藩这样一个褒贬不一、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则更须如此。

曾国藩治军力镇压起义,受争议

五、病逝南京

天津教案处理结果的愧疚,再加上眩晕、目疾、肝风等疾病缠身.曾国藩感到格外的沮丧、抑郁。但他终究是一个重视修养、严于律己之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

在第三次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国藩对辖区的洋务活动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对地方上的兵事、吏治、河道、盐政等事务依旧极力关注,并着力解决其弊端。同时,他还对自己一生的经历进行回顾、反思,觉得“通籍三十馀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72]。因此,曾国藩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更加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孜孜不倦,以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但这加速了曾国藩的病情恶化。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曾国藩在督署西花园散步时,便“连呼足麻”,被家人扶回书房后,“端坐三刻乃薨”[73],享年六十二岁。

曾国藩这颗大星忽然陨落,清朝廷对丧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隆重,以示对这位中兴名臣的尊重和悼怀。在以同治皇帝名义发布的上谕中,对曾国藩及其家人给予了特别的优抚:

曾国藩着追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银三千两治丧,由江宁藩库发给;赐祭一坛,派穆腾阿前往致祭,加恩予谥“文正”;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于湖南原籍、江宁省城建立专祠;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灵柩回籍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其一等侯爵,即着伊子曾纪泽承袭,毋庸带领引见;其余子孙几人,着何璟查明具奏,候旨施恩,用示笃念忠良至意。[74]

清廷郑重地为曾国藩谥曰“文正”,并在上谕中评价道:“念经天而纬地,斯谓之文;繄辅世而长民,尔身克正。”[75]可见,清廷对曾国藩的中兴功业,满怀感激之情。

曾国藩从同治三年(1864)七月至他去世的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为时七年半,是他正式担任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晚年时期。在此期间,曾国藩除一度督师山东“剿捻”外,其余三任两江总督、一任直隶总督,都是最显赫的职位。然而曾国藩显赫职位的背后,其晚年之境却是总体上不如意的。从剿捻活动上的失意,到处理天津教案遭受千夫所指的尴尬,加上身体的病痛折磨,都在有形无形间加快了他从政治权力的顶峰跌落的速度。当然,曾国藩的晚年之境也闪耀着一定的光芒,他继续兴办洋务,对中国近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在晚年孜孜不倦地加强学习,恪守内心的道德理念,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以持重的品性、非凡的学识和独特的治术,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生。他一面笃于立德修身、精研理学、雅好诗文,自成一格;一面又适应时势的要求,探讨解决内忧外患的治国方略,同时接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倡导洋务。他是处于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革浪潮中的一位人物,他将传统的严谨恪守与对时务的顺应变动集于一身,成为一代奇人。清廷在他死后誉之为“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古今完人”。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从梁启超、辛亥党人到陈独秀、青年毛泽东也对其称誉有加。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颇有影响,但又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在死后百年里所得到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誉之者有之,贬之者有之,不可一一论述。曾国藩生活在中国近代多变的社会,对其评价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毕生都在追求着中国封建知识分子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且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从而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样,我们也发现:他的功业又是靠镇压农民起义而建立起来的。曾国藩作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与整个清朝统治阶级有着休戚与共的利益。当农民起义危害到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他所维护的中国传统文化秩序时,他兴办团练,建立湘军,对广大的起义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这是其不断受到后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曾国藩犯下的所谓过失不是曾国藩本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他所属阶级的局限性和个人的精神信仰问题。

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很容易受到评论者的历史观、社会观及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必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视野上展开。因此我们要想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首先就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其次就是必须以丰富而真实的历史事实作为基础,尽可能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还原。特别是在对曾国藩这样一个褒贬不一、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则更须如此。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认识曾国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而公正地评判其历史功过,也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批判地继承这份遗产。如果暂且不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那么我们看到的则更是一位精神文化遗产的形象代表:其治军思想为后代军事将领所推崇;其学问上的诗文成就则为后来文人词客所折服;其为人处世的治术原则,也为后人所效仿;其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兼容并包”态度,实开近代思想风气之先河。

【注释】

[1]赵尔巽编.清史稿(第三十九册)·曾国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11918.

[2]章炳麟.章太炎全集(三)·检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583.

[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长沙岳麓书社,1995:236.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台洲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31.

[5]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大界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29.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大界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29.

[7]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大界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29.

[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大界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30.

[9]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致沅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933.

[1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谕纪泽.长沙:岳麓书社,1995:506.

[11]赵尔巽编.清史稿(第三十九册)·曾国藩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11917.

[1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台洲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31.

[1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台洲墓表.长沙:岳麓书社,1995:331.

[1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2.

[15]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3.

[16]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3.

[17]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一·道光二十年四月.长沙:岳麓书社,1995:42.

[1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致沅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1330.

[19]刘蓉.养晦堂文集(第二卷).思贤讲舍版,1877:17.

[2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岁暮杂感十首.长沙:岳麓书社,1995:77.

[21]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4.

[22]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4.

[23]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5.

[2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5.

[25]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5.

[2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寄郭筠仙浙江四首.长沙:岳麓书社,1995:78.

[27]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寄郭筠仙浙江四首.长沙:岳麓书社,1995:79.

[2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94.

[29]黎庶昌撰.清末民初史料丛书.第2种:拙尊园丛稿(卷三).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201—202.

[30]赵尔巽编.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穆彰阿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11417.

[3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送唐先生南归序.长沙:岳麓书社,1995:168.

[3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一·道光二十一年七月.长沙:岳麓书社,1995:92.

[3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一·道光二十一年七月.长沙:岳麓书社,1995:92.(www.xing528.com)

[3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一·道光二十二年十月.长沙:岳麓书社,1995:113.

[35]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7.

[3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禀祖父母.长沙:岳麓书社,1995:62.

[37]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9.

[3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禀叔父母.长沙:岳麓书社,1995:122.

[39]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致澄弟沅弟季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149.

[4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禀祖父.长沙:岳麓书社,1995:147.

[4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致澄弟沅弟季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149.

[42]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12.

[4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复胡大任.长沙:岳麓书社,1995:77.

[4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21.

[45]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一·敬陈团练查匪大概规模折.长沙:岳麓书社,1995:39.

[4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一·附陈办团稍有头绪即乞守制片.长沙:岳麓书社,1995:41.

[47]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37.

[4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讨粤匪檄.长沙:岳麓书社,1995:232.

[49]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讨粤匪檄.长沙:岳麓书社,1995:232.

[5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讨粤匪檄.长沙:岳麓书社,1995:232.

[5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一·与郭崑焘.长沙:岳麓书社,1995:473.

[52]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43.

[53]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43.

[5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49.

[55]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一·统筹三路进兵折.长沙:岳麓书社,1995:245.

[56]易孟醇.曾国藩传.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136.

[57]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139.

[5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致沅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926.

[59]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201.

[6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致沅弟.长沙:岳麓书社.1995:1311.

[6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九·密陈捻匪四窜追逐无功请派李鸿章曾国荃等联络会剿片.长沙:岳麓书社,1995:5361.

[62]成晓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229.

[6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十·奏陈新造轮船及上海机器局筹办情形折.长沙:岳麓书社,1995:6093.

[6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十二·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长沙:岳麓书社,1995:7332.

[65]易孟醇.曾国藩传.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271.

[6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日记三·同治九年五月.长沙:岳麓书社,1995:1754.

[67]赵尔巽编.清史稿(第三十九册)·曾国藩传.长沙:岳麓书社,1995:11917.

[6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十·复李榕.长沙:岳麓书社,1995:7317.

[69]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十·复李榕.长沙:岳麓书社,1995:7318.

[7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谕纪泽.长沙:岳麓书社,1995:1382.

[7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谕纪泽纪鸿.长沙:岳麓书社,1995:1374.

[7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三·同治十一年二月.长沙:岳麓书社,1995:1943.

[73]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6:252.

[7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附二)·曾国藩荣哀录·上谕.长沙:岳麓书社,1986:70.

[75]黎庶昌.曾国藩年谱(附二)·曾国藩荣哀录·谕赐入祀贤良祠祭文.长沙:岳麓书社,1986: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