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创办湘军:近代史第一支独特军队

曾国藩创办湘军:近代史第一支独特军队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时局的裹挟下,曾国藩的人生出现一大转折,由文臣走上了创建湘军的道路。在初见成效后,曾国藩也由此创建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支“独树一帜”的军队——湘军。

曾国藩创办湘军:近代史第一支独特军队

一、创建湘军

曾国藩在收到母丧的凶信后, 日夜兼程回家奔丧,于咸丰二年(1852)八月二十三日抵家。抵家后,又旋即决定按照儒家礼制,准备在家守孝三年。但是,在曾国藩守丧开始的这段宁静乡村生活的同时,早于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起义此时发展迅猛,太平军已攻打长沙甚急,湘潭、湘乡也相继告急。基于太平军对清朝官员一概镇压的政策,这位丁忧在籍的侍郎惶恐不安。恰在此际,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转来了咸丰帝的上谕:“前任丁优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团练乡民、搜查土匪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45]作为儒家礼教忠实的信徒,曾国藩在收到这封上谕之时,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在守丧期间出任团练大臣一职违背了“丧礼”,亏损了“君子大节”。但毕竟与当时形势无法相拗,出于自救的本能,曾国藩守丧期间在家乡开展教战教守的自保活动,以冀他日太平军来攻时能够进行抵挡。幸运的是,太平军进攻长沙失利后,旋即经岳阳北上,并没有光顾他所在的那个偏僻的小山村。

然而时事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太平军北上以后,一路势如破竹。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攻占湖北省城武昌。面对太平军攻打武昌后迅猛发展的形势,曾国藩埋在心底那种深深的维护封建纲常伦理和清王朝统治的“救世”人生观涌现了出来,加上好友郭篙焘、刘蓉和老父的相劝,曾国藩终于放弃初衷,决定墨绖出山。曾国藩在出山前给清廷的奏折中写到:“今回籍未满四月,遽弃庭闱,出而莅事,不特臣心万分不忍,即臣父亦慈爱难离。而以武昌警急,宵旰忧劳之时,又不敢不出而分任其责。”[46]其言下之意在于,守制之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确为重要,他于心不忍;但由于国家已处危急时刻,封建纲常伦理也遭到破坏,为维护封建秩序,更应担当匡时救世之责,即使背负不孝骂名也在所不辞。儒者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内圣外王”,曾国藩的心中在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以为“内圣”的同时, 自然也有着“匡时救世”的“外王”之志。而曾国藩此时放弃守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其这种“匡时救世”的人生理想所致。在时局的裹挟下,曾国藩的人生出现一大转折,由文臣走上了创建湘军的道路。

咸丰三年(1853)正月,曾国藩奉命“团练乡民”,将汇集在长沙的各种团练进行改编。为了使团练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以对付方兴未艾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自创建之日起便慎选兵将,注重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他一方面按照戚继光练兵体制对乡民进行合理编制、勤加训练、厚给奖赏,以提高战斗力;另一方面,则以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达到维持军心的目的。在初见成效后,曾国藩也由此创建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支“独树一帜”的军队——湘军。

曾国藩手中有了军权以后,效仿申韩之术,实行严刑峻法,这使湖南百姓怨声载道。又由于他动辄干涉地方政事、兵事,经常发生越俎代庖的现象,这也让湖南地方官员感到十分不满。最后几乎是在湖南文武官员异口同声的攻讦之下,曾国藩被迫出走衡阳。

曾国藩愤走衡阳之后,反而摆脱许多无谓的应酬、牵制与烦恼,得以全力发展和训练勇丁。在训练陆师的同时,曾国藩还在衡阳、湘潭两地修建船厂,招募船夫,积极筹建水师。在衡阳经过半年多的扩建和训练,湘军已是一支“合计员弁、兵勇、夫役一万七千余人,军容甚盛”[47]的军队了。曾国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讨逆”。为了壮大声势,他亲自起草了《讨粤匪檄》以布告远近。在这篇檄文里,曾国藩首先声称: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48](www.xing528.com)

对太平军进行大肆破坏的行为进行了指陈,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49]。在檄文中,他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50],共同奋起与太平军抗争。这既是一篇维护名教的宣言,更是一篇对封建文人的总动员书。从这篇檄文可以看出,在曾国藩的心中,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生产产生了破坏,更是对其所拥护和提倡的封建纲常伦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

咸丰四年(1854)正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给郭崑焘的慷慨陈词信中道出了同样的思想:

逆匪崇天主之教,弃孔子之经;但知有天,无所谓君也;但知有天,无所谓父也;蔑中国之人伦,从夷狄之谬妄;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师贾氏官田之法,以谓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运以取息,而借王氏贷民之说,以谓皆天王之货。[51]

这段话,与他在同月发布的《讨粤匪檄》几乎一模一样,二者的中心思想都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纲常人伦关系,维护两千多年儒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说明,曾国藩自办团练之初便明确意识到,湘军与太平军之间开展的大规模战争,不只是军事斗争,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之战、两种精神意识之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信念,曾国藩才在湘军规模稍壮后不久,敢于正式直面太平天国运动,同时表达出号召天下文人群起共抗太平天国的决心。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曾国藩正是在这种信念的认识上,在发动、团结、依靠一大批封建文人士子的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依靠他独特治术管理下的这支湘军最终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了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