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和日本在60—80年代的平均水平(参见表5—1)。按照总需求结构分析,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民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比80年代明显下降,民间住宅和企业设备投资成为负增长,政府消费和公共固定资产形成增长加快,出口也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水平。由于不同的增长情况,导致各项需求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最终消费虽然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上升,但由于与80年代相比增长速度极为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明显降低;民间企业设备投资负增长,该项对总需求的贡献率成为负值,造成GDP增长率下降;与民间需求相反,政府消费支出和公共固定资产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出口增加在总需求增量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因此,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公共投资以及出口的带动,民间消费增速减缓和民间住宅、企业设备投资减少是导致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1]
表5—1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比较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OECD,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re Labour Standard 2000.
从波动趋势来看,1990—1999年期间,日本先后经历了两次通货紧缩时期。第一次是1992—1995年,日本的物价持续下降;经济增长率大幅度降低,明显低于潜在的增长水平[2],其中1982—1993年出现连续两年的零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也降低到19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紧缩特征。第二次是1997—1998年,在经历了1995年下半年—1997年短暂的低通货膨胀时期之后,日本再次进入全面、持续的物价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减少,表现出明显的信用收缩趋势;日本经济在1997年再次出现零增长之后, 1998年进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阶段。早在1998年4月,日本一些经济学家就曾经发出警告,认为“物价下降和经济衰退并存的通货紧缩已在日本出现”[3]。尽管日本政府当时对于这一现象的表述仅仅停留在“存在通货紧缩倾向”[4]的程度上,但实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1991—1995年期间的通货紧缩,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5]从原因来看,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1997—1998年通货紧缩与1991—1995年期间有着明显区别,主要是政策性紧缩因素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因素的影响。
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复苏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在出口、居民住宅投资和公共资产形成增长的带动下,1999年日本经济出现回升迹象。年度GDP增长率达到1.4%,物价下降幅度明显缩小,通货紧缩压力有所缓和,长期低迷的证券市场业表现出上升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国内对2000—2001年的经济增长形势作出了十分乐观的估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