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经济复苏:新特点与问题-[书名]中日经济关系

日本经济复苏:新特点与问题-[书名]中日经济关系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1—5日本经济增长的新特点及其问题进入2007年以来,日本经济仍然保持增长,持续时间之长已刷新战后最长时间记录。这已经是日本经济连续9个季度的正增长。也有日本专家认为,日本本轮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日本企业和产品的固有竞争优势直接相关。

日本经济复苏:新特点与问题-[书名]中日经济关系

附录1—5 日本经济增长的新特点及其问题

(2007年7月)

进入2007年以来,日本经济仍然保持增长,持续时间之长已刷新战后最长时间记录。虽然专家普遍看好今后两年的增长趋势,但低增长、通货紧缩、经济差距和老龄化等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长期面临的难题。从目前来看,日本经济继续增长对促进中国出口、吸引日资和进口日本先进节能技术与设备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一、当前日本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006年,日本经济实现了2.2%的增长水平,比2005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日本经济继续呈现平稳增长形势,第一季度比上季度实际增长了0.8%(按照年率计算增长3.3%;比上年1季度增长2.6%)。这已经是日本经济连续9个季度的正增长。分需求项目来看,今年以来的增长主要是民间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长的带动。除此之外,企业设备投资有所增加,住宅建设基本持平,公共投资略有下降。

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是企业收益持续增加。在2006年增长8.9%的基础上,2007年1季度又增长了8.3%;其中制造业提高14.8%;非制造业提高2.9%。据日本银行预测,2007年日本企业的销售收入将连续第5年实现增长,企业收益也将连续第6年实现较快增长。二是破产企业数量继续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三是就业形势明显改善,完全失业率由2002年最高时的5.4%,降低到2006年的4.1%,2007年4月进一步降低到3.8%。四是物价和金融形势稳定,其中消费物价基本持平,企业生产物价受国际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略有提高,原材料价格、进口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扬;货币供应指数平稳上升。

二、2007—2008年日本经济具有继续稳定增长的潜力

日本经济从2002年1月开始复苏,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成为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日方学者认为,日本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将可能持续10年,即延续到2011年以后。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泡沫经济破灭所带来的企业设备过剩、雇佣过剩、债务过剩等“三大过剩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企业活力得以提高。二是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带动日本出口不断扩大。三是较高的现实收益水平和良好的收益预期,为企业设备投资增长提供了持久动力。四是经济持续增长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工薪阶层的收入持续平稳增加,个人消费保持稳定。

也有日本专家认为,日本本轮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日本企业和产品的固有竞争优势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在节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CO2排放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实际效果。随着全球性资源价格上涨,具有低消耗优势的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如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美国经济减速,但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不降反升,原因在于日制汽车耗油较低。

考虑到以上因素,在世界资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美国和中国经济继续增长、日本企业收益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今明两年日本经济具有继续稳定增长的潜力。拉动增长的因素将主要来自企业设备投资和外需。

关于2007—2008年的日本经济形势,根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2007年4月)预测,实际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3%和1.9%;世界主要民间机构预测的平均值分别是2.4%和2.2%;日经NEEDS模型预测,2007年2季度与前期比实际增长0.3%,2007—2008年期间,增长2.0%~2.3%。总体上看,各类机构对日本经济的前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这一点与上述分析的结论相吻合。

三、低增长、通货紧缩、地区差距和老龄化将成为日本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

日本经济本轮增长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并且具有长期化的倾向。

第一,日本的经济景气循环模式已经由过去的成长型循环转变为古典型循环,实际增长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长型循环指经济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循环周期是按照经济增长率的上下波动来确定的,即使增长率还是正值,但由于实际水平明显回落,也可以被认定为进入经济衰退阶段。古典型循环则不然,可以解释为以零增长为基准的循环,只要增长率为正值,就算进入了经济上升期。因此,日本本轮经济增长虽然持续时间创造了战后最长纪录,但年均增长仅有1.7%,增长的实际效果已经大不如前。(www.xing528.com)

日本已经步入了人口总量下降阶段,不可能像高速增长时期那样通过劳动要素投入增长带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将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日本政府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技术创新25”的国家战略,目前正在研究以2025年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政策。新的增长战略能否有效解决低增长的长期化问题,这是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二,日本的本轮经济增长是在通货紧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也被称为“通货紧缩景气”。2001年,日本政府曾担心持续的物价下降将会引发持久、严重的经济衰退。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消除了这种担心,但长期以来消费物价持续低迷,甚至经常性下降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因此目前还无法断定已经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今后通货紧缩有可能成为日本经济的常态,如何彻底解决通货紧缩问题就成为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

第三,过去的经济周期中,日本政府往往通过增加公共投资的方式刺激景气复苏。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并没有启动类似的“景气对策”,经济上升主要来自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是,公共支出本身具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可以解决一些结构性失衡问题。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曾经累计投入总额超过100万亿日元(大约8 0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扩大公共支出,带来了从大城市到地方中小城市的收入再分配效果,以至于很长时间内地方的个人消费比大城市更为坚挺。因此,缺少公共支出的“收入再分配”作用,可能造成日本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根据日本的失业率统计,在全国已经降低到4%以下的背景下,多数地方中小城市的失业率还停留在5%左右,这一点也正是日本本轮经济增长中地方居民缺乏经济增长真实感的一个原因。如何使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也是日本面临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第四,日本本轮增长发生在少子和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的时期,由此带来的储蓄率下降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成为今后面临的长期性问题。日本的居民储蓄率在高速成长时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成为企业设备投资的主要支撑;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迅速下降。已经由1981年的18.0%下降到2005年的3.1%。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趋势,这一趋势21世纪以后迅速加快,2007年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到20%以上。为此,日本经济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居民储蓄率持续降低,导致家庭剩余资金减少,社会投资的资本来源长期趋紧;二是劳动力供给不足,农业生活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在劳动力跨境流入方面一贯采取严格限制政策的日本,将不得不面临通过引进国外劳动力维系传统产业生存和居民生活服务需要的艰难选择。

四、适度的金融、财政政策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对引导居民、公共部门和企业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通货紧缩压力继续存在的背景下,日本银行从2006年7月开始取消了曾经长期实行的零利率政策;2007年2月进一步将官方利率提高了0.25%,达到0.5%。这种看似带有紧缩性特征的金融政策实际上对调整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产生了积极作用。长期的零利率政策有利于企业部门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企业收益持续扩大的同时,内部工资总额并没有发生明显增加,劳动分配率反而出现下降,成为家庭剩余资金减少、消费信心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提高利率有助于通过企业收益的再分配,增加居民家庭收入预期。

日本中央政府的税收目前呈现增加态势,但抑制公共投资的政策仍在延续。最近几年,日本地方政府财政破产事件有所增加。原因在于迄今为止大肆兴建的公共设施因为资金困难而无法继续运转。这一问题在日本市町村合并过程中暴露得十分明显。因此,抑制公共事业支出的政策对于抑制地方政府盲目增加公共投资的行为产生了积极效果。

长期以来,在日本的公共投资项目中企业有组织地操纵招投标的现象非常普遍,成为滋生腐败和公共投资高成本的温床。日本通过“反垄断法免责条款”的修改将可能根治这一顽症。按照新的法律规定,独立申报招投标的企业将被免除刑事责任及相关费用。这对于规范企业招投标活动、提高公共支出政策的透明度和效率的巨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除此之外,日本借鉴美国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法律框架,对公司法、金融商品交易法、注册会计师法等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对于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企业跨国并购将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我国提高银行利率的政策目标之一在于调整资本市场和银行储蓄之间的资金流向,提升幅度过小效果不明显,过大则可能会抑制企业投资信心和居民消费开支增长。如果在利率小步提升基础上取消利息税,将会产生企业部门、政府和家庭部门的收入再分配效果,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刺激消费增长,对企业投资信心的打压效应也能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这是日本金融政策调整对我们的启示之一。此外,日本在完善市场竞争政策、强化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和吸引日商投资;也为中国进口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提供了机遇

根据日方统计,2000—2006年日本从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3.5%,比全部进口平均增长水平高出6.3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来自中国的进口占日本全部进口的20.5%。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中国出口,尤其是生活消费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需求扩大效果超过其他贸易伙伴。另一方面,企业收益增长将会提高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实力。按照日方国际收支统计,2000—2006年对华直接投资净流出年均增长36.9%,比对外投资8%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4倍多;2006年对华投资占到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12.3%,比2000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因此,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具有继续较快增长的潜力和可能性。

日本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和设备,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将为中国企业通过进口日本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提供更多的机会。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于日元升值近11%,建议抓住时机,在中日能源环保合作框架内出台优惠政策,倡导和鼓励国内企业采购日本节能技术和设备,以缓解国内节能技术设备落后带来的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