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
2003年,日本经济终于走出连续多年的低迷困境,GDP增长率达到3.2%[1],成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对于亚洲各国(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积极因素。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复苏究竟能够持续多久?
一、目前日本经济仍然保持全面复苏势头
根据日本内阁府2004年11月12日公布的统计快报,2004年第三季度的GDP比前一季度实际增长0.3%。虽然这一增长速度与一季度的6.3%、二季度的1.1%相比已经明显放慢,但是与上年同期比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3.9%,表明日本经济的全面复苏势头目前仍在持续。日本政府在11月10日发表的“月度经济报告”中也认为日本经济继续处于复苏阶段。
2004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口保持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由此带动了国内生产增长;二是包括中小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在内的企业设备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三是以数码家电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强劲。
受经济复苏因素的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全面改善。第一,9月份的失业率仅为4.6%,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企业收益大幅度提高,1—2季度实现20%~35%左右的增长,10月份的月度破产企业数已经连续26个月同比减少;第三,消费者物价下降幅度明显缩小,生产者价格连续8个月上升并达到13年以来的最高涨幅,通货紧缩趋势得到抑制;第四,大型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明显降低, 2004年9月底平均仅为4.6%,基本完成政府的最终处理目标,企业债务也减少到8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
二、2005年日本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日本政府2004年7月份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长率将达到3.5%。但是,第三季度设备投资和出口增长减缓,初步测算的GDP增长率远远低于预期;民间机构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基础上所作出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为2.9%,低于政府预测水平。世界银行在11月15日的报告中预测日本经济2004年增长率将达到4.3%,应该说并未考虑到第三季度的因素,略显乐观。综合来看,2004年度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可能在2.8%~ 3.0%之间,虽然略低于年初预期,但是仍然属于1997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关于2005年的日本经济增长形势,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国内设备投资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GDP实际增长率将回落到1.8%左右。日本部分民间研究机构的预测也接近这一水平。但是根据最新的形势变化来判断,这些估计有些过低。(www.xing528.com)
从国际因素来看,首先,对于能源高度依赖于进口的日本来说,国际石油价格确实是最大的外部风险因素之一。但是,2004年以来,在国际能源等重要材料价格上涨时期,日元也连续升值并保持高位, 10月份比2002年12月升值达13%左右。虽然这可能给部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抵销国际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这也正是最近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并未予以干预的主要理由。因此,在目前日元升值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国际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较为有限。其次,美国、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形势仍显乐观,国际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并未出现大的改变,10月份,日本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继续增加,这种趋势今后仍将持续。从日本国内的有利因素来看,一是根据日本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0月份日本的机械设备订单金额同比增加近50%,已经是连续25个月上升,《日本经济新闻》10月份的最新调查结果也显示,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同比增长10.4%,成为14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些数据说明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增长仍然具有潜力;二是就业形势、企业收益状况出现显著好转,尤其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和企业债务负担问题的解决,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消费者信心增强,将有力推动设备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因此,总体上看,对2005年的日本经济仍然有理由保持一定乐观,预计能够实现2.0%~ 2.5%的稳定增长,这将是1997年以来仅次于2003—2004年的较高水平。根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的进口有20%来自中国,面向中国的直接投资相当于全部对外投资的9%左右。因此,日本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逐步上升,将有利于中国对日出口和吸引日商投资的继续增长。
三、不良资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绊脚石之一。2002年3月,日本7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平均高达8.4%。但是根据最近公布的财务报告, 2004年9月底,日本大型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下降到平均4.6%。其中最大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下降到3.1%,提前半年实现了日本政府2002年4月提出的不良资产比例减半的最终处理目标。瑞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岛厚志认为,曾经长期困扰日本大型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他还指出,2004年日本商业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体略有下降,说明不良资产比例下降并不是由于经济形势好转带来银行资产规模扩大等统计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在日本政府政策主导下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理所取得的成果。
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理方面日本政府的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关注。一是规定了不良资产处理的最终目标和时间表,敦促银行通过清算、放弃债权、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加快直接处理进程;二是通过相关立法组建产业再生机构,在认定负债企业具备重建能力的基础上,从金融机构收购其相关债权,通过注资、放弃债权和债转股等方式直接减免企业债务,并参与企业经营再建,直至企业具备自立能力;三是对采取放弃债权方式处理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和产业再生机构提供税前提取坏账准备金和其他税收减免鼓励;对通过再生机构资产重组重新注册的企业则相应减免登记税,并要求民间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相应贷款支持;四是允许民间资产管理机构参与不良资产收购和重组、出售;五是向商业银行注入公共资金,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但同时规定了返还期限,逾期则转为国有股本。
这些措施对于银行加快不良资产消化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估计,2005年3月底,日本大型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将进一步降低到4%,完全达到政府提出的最终处理目标。由于用于处理不良资产的损失趋于缩小,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多数已经开始获得纯利润,资产充足率和竞争力普遍提高。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回避被“国有化”的风险,在优先处理不良资产的同时,加快了公共资金的返还进度,目前已经接近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处理与资不抵债企业的重组计划挂钩,对自动放弃债权的处理方式给予税收减免支持,使得大批濒临破产企业走出困境。根据瑞穗银行的统计,3年中该银行使用再建型方式处理的不良资产累计占已处理不良资产的20%,其中14%的资产经营业绩已出现明显好转。总体上看,银行体系恢复活力,将使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实体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为2005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国目前在通过坏账准备金冲销和由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出售银行不良资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与需要处理的不良资产规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资金来源、剥离资产重组和处置手段、回收损失承担等问题尚未找到十分明确的答案,尤其是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不良资产处理和培育负债企业经营再生能力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我国应积极吸取日本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健全金融体制和完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注释
[1]日本的年度GDP按照每年4月至下一年3月的财政年度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