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经历了以美国占领军主导下的战后重建和艰难的经济民主化过程之后,日本开始步入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因此,本文将以1960年作为日本经济发展回顾的起点。
1960—199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36%,平均的通货膨胀率[3]是1.61%(见图1—1与表1—1),人均GDP由1960年的450美元提高到35 000美元左右。在这40年中,日本经济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稳定增长时期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等三个不同阶段。[4]
图1—1 1960—1999年日本经济增长及物价变化
表1—1 1960—1999年日本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续前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1999年数据为预测数。
1960—1973年是战后日本经济增长最快时期之一,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9%,其中有8个年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最高时达到13.1%。经过长达14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日本的人均GDP由1960年的450美元提高到3836美元。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虽然高于随后几个时期,但是年度平均只有2.67%的水平,其中大多数年度都在4%以下,仅在1973年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物价上涨率达到22.6%。
从总需求的主要构成来看(见表1—2),这一时期出口的增长最快,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55%;其次是民间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公共固定资产形成也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民间最终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率基本相同。在各项需求中,民间最终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56.83%和16.29%,带动经济增长5.05和1.45个百分点。其次是公共固定资产形成和民间住宅投资。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民间最终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增长的拉动。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增长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表1—2 1960—1973年期间各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单位:%
续前表
注:各项之和超过经济增长率是因为在这里没有剔除进口因素。(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同表1—1。
1974—1991年是稳定经济增长时期。以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为转折点,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与前一时期相比明显下降,年均增长速度仅达到4.22%,最高时也只有6.2%,其中还有1年(1974年)是负增长。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比高速增长时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其中的1974年和1979、1980年虽然由于世界范围内石油危机的影响分别上升到了23.5%、13.0%和12.8%。但是由于其他年度的通货膨胀率很低,其中还出现连续4年的物价负增长时期,所以整个期间平均的物价上涨幅度下降。
从各项需求来看(见表1—3),增长速度普遍比前一时期大幅度下降。其中相对增长最快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和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也只有6.21%和6.11%。由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的原因,各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降低。民间最终消费仍然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需求项目,贡献率达到52.22%,比1960—1973年期间仅仅降低了4.6个百分点。但由于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上一时期的一半,因此拉动经济增长只有2.02个百分点。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22.2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年均仅有0.94个百分点。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增长应当说仍然是由民间消费和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增长拉动的,但是由于各项需求增长放慢。导致总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表1—3 1974—1990年期间各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单位:%
注:各项之和超过经济增长率是因为在这里没有剔除进口因素。
资料来源:同表1—1。
1991—1999年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90年代初,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了漫长的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年均水平仅仅达到了0.73%,而且其中有2个年度是负增长。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呈现负增长趋势,平均下降-1.39%,幅度最大时达到-3.4%(1998年)。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民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前一时期进一步下降,民间住宅和企业设备投资成为负增长,政府消费和公共固定资产形成增长加快,出口也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水平。由于不同的增长情况,导致各项需求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最终消费虽然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上升,但由于与前几个时期相比增长速度极为缓慢,拉动经济增长的程度仅为0.8个百分点;企业设备投资负增长,该项对总需求的贡献率成为负值,仅此一项,GDP增长率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与民间需求相反,政府消费支出和公共固定资产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出口增加在总需求增量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见表1—4)。因此,与前两个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公共投资以及出口的带动,民间消费增速减缓和民间住宅、企业设备投资减少是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表1—4 1991—1999年期间各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单位:%
注:各项之和超过经济增长率是因为在这里没有剔除进口因素。
资料来源:同表1—1。
尽管这三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水平相差甚远,物价的波动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除去1973年和1980年的两个特殊年份之外,在整个近40年的过程中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指数的波动形态基本相同。即:物价上升(下降)时期,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上升(下降)。从经济增长率与物件变动的相互关系来看,物价保持一定幅度的上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按照日本的经验,通货膨胀的这一合理幅度大约在2%~4%之间。
1960年以来,物价下降连续超过1年以上的时期出现过3次,都是在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以后,而且相隔时间不长,分别是1985—1988年、1991—1995年和1998—1999年期间。由于从最初出现这种趋势的1985年来看,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2 126美元的水平。由此可见, 1985年以后的物价变动水平已经具有发达国家经济的一般性特点,国内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物价平稳成为常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