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了”的农民
这个长得像臧天朔的老板叫兰四辈。进入严禁烟火的场子,把我们引到了堆积如山的陇西木材市场上,使我们其中一个曾学过林学的人,在离开林木十几年后,又饱了一次看各式各样林木的眼福。
老板兰四辈1988年从学校毕业后,就离开他的老家陇西县三台乡,学着做生意。到1990年以后,他们全家就转到陇西城里正式进入做木材生意的行列。
一般夫妻两个辛苦一下,不雇外人也勉强能转得过来,货再多了,就要找帮手。
三台农民做木材生意,起初都是家族式的,一般大了,也就分开了。所有家族式的生意,后来发展壮大了,就分离出来一个,再壮大再分离出来……
他的木材生意红火,引得农行定西市分行的领导也来看,就以存货抵押的形式,给兰四辈贷了一笔150万元的款。
他给我们引得看得最多的是杉木,还有柏木。一排排,一堆堆,互相积压,相互紧挨。
南方民谚曰:杉木上房,千年不朽。木头的使用,有很强的地域性,长江以南以杉木为主,长江以北以松木为主。杉木的好处是,虫吃得少。
兰四辈说,通过木材结成的朋友靠得住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
陇西木头有三大市场,材料站、515、宇臻。材料站的吞吐量是三大木料市场最大的,正常情况下一年要5000多个火车皮,30多万方木材。一个车皮最好的时候,能赚钱1万多,正常情况也就几千块钱,平均也就四五千块左右,很少有不赚钱的情况。一个木材老板一般情况,一年也就走八九十个车皮,最好的能达到100左右。去年这时候,木材价格高,有了天价;一个金融危机,价格就塌下来了。
木材伙伴
陇西本地不产木头,也不用木头,原来从岷县过来大量的木头,现在封山了,木头主要从南方、口岸上来,主要走西藏、青海、新疆,原来还走陕西、河南等地。陇西这个木材市场是自然形成的,木材用火车皮从四面八方运送来,发到各地去,各个市场都有火车专线。
陇西的木材算是一大支柱产业,单从事这个木材批发的,三大木料市场加起来恐怕有五六百户。在他们的老家三台,几乎一户一家都有一个人从事木材生意的,然后就带动两个,三个,十几个人,形成带动链后就有两三千人,如果算上围绕木材打短工的,有好几千人。现在国家砍伐木材受到限制,但从俄罗斯口岸上过来的量大得很。这儿的木头来源很广,有中国内陆的,有口岸上来的。口岸主要是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大连,还有从新西兰进口来的。(www.xing528.com)
从事木材生意的,都是清一色的农民,起初都是下苦,攒了两个钱,就凑上些,钱来的确实不容易,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他的儿子酷似他的父亲,给我们倒茶,点烟,谦和得与他的年龄不相符。
兰老板做得最好的一笔生意是2005年,陇西这儿的木料价还没涨,迭部那边就过来了一笔火烧柴,价格很低。
火烧柴是森林发生火灾后,被清理出来的。林区害怕腐烂,从里面清理拉出来,有的树皮被烧,有的树梢被烧。但木材很好用。迭部过来的那笔火烧柴,他一下子就把生意做好了。
兰老板和农行打交道多年了,但他贷的量比较少。农行的贷款,主要以抵押为主,搞大他没这个条件,因为他是个体户。
家乡修路,办公益事业,他们木材户,都是出大头。有事情,庄上的头人就首先来问他来了。
早些年,他们家乡几乎没路,娃娃们一下雨都没办法上学。现在他们大家掏钱,那路都修到家门口了。今年,他还对头人说,只要修路他还出大头。
陇西人修复文峰塔,还有城里的几个旧文化遗址,他也是热心的捐款人。
他说,搞这个木材,都是有几十个钱儿凑合着做么。他把1万元叫一个钱。说这话的时候,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走进了他的门。
他是隔壁老兰的朋友,叫宋智忠,是从做药材生意改行过来做木材的,1959年出生的人,现在50多岁了。
他坐下来,进入到我们聊天的行列。他说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做木材还是最稳当的生意,利润是8%左右。
因为做木材生意很辛苦,钱来的不容易,所以他们做木材生意的人都很本分,很少进娱乐区域,也不赌博,甚至平时连牌都不打,就聊聊天。
有人说发展农村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农村,扶持农民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农民。农行就有这样的办法。
木材阵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