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看书的农村女子
我们走进这个叫千草药业的场子时,一眼就看到了这座放光的办公楼。中午时分,晒得发烫的水泥场子里,几个人猫腰在下面的仓库里过秤,几个人在外面的场地上悠闲地踱步。一个面色红润的女人走近了,向我们打招呼。有个年轻人跟上给她报价格。
她叫谭晓红,是史小兵的爱人。她们两口子是陇西收药材的大户。
她们做的是收药材、贩药材的生意。有时收下就发到上海去,有时收下就给院子里的这些亳州人发去。弄的主要是党参,还有些饮片,加工成成品,价格就高了。这是她一公斤九块几买下的。
谭晓红说金融危机对她的生意没有影响
她们最早是1992年开始收药材的,在前面市场上跟农行的老陶贷了2万元起步。那时候谭晓红才20岁不到,手中没钱,就贷了点。开始收的是党参、黄芪,能收两三吨货,赊着装。这边一收,有两三毛钱的利就赶快给亳州人一卖,就这么空手借棍捣腾。现在手里转着的资金已上百万,只办公楼就花了100万。她的手底下雇了有六七个工人,一天干多少就取多少,是计件工资,干的多就挣得多,干的少就挣得少。这些人一年正常也就能挣2万元。
谭晓红说的亳州她也去过,要比陇西大得多,一个药材交易大厅,在她眼里是大得很的交易大厅,有两层楼。陇西的药在这里就给外地客商批发了,最后进超市。陇西的党参他们就炖鸡吃,有的就进了各个药店、药房了。山西、内蒙这边的货不太好走,据说药性不成。亳州人非要到这里来收,市场上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有。首阳一天集上,外地的客商有上百个,常住的就成百,这还不算四川人。四川人多得很,个个租下房子住着,加工党参,然后发到广州。
四川人的吃苦精神都好得很。货收好了就走了,卖了就又来了。一天一百,一个月就要几千人,真正是客商云集。哪儿的人都有,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安徽、上海、福建,就西藏的没有。
货也好送,汽车直接拉,价格说好,这边装上,把电话留下,再不去人。谁的车闲了就用谁的。这些人十几年了都在干,人都诚实。如果要出去买货去,就打电话一说,装车不用人管也装得很好,不用谭晓红操心。就几乎和家人、亲戚一样。她给大家专门雇了一个人做饭,连打扫卫生做饭一月给600块。
他们一直给药厂交药,竞争激烈。她不干别人就干上了,她收一下药,洗一下药,让丈夫去看给厂里订的货。
公司以后的发展,她和丈夫都没再想过。丈夫也是小学文化程度,她们是一边走一边看,发展得好了就发展,发展得不好了再说。这期间有一个她的远方亲戚抱着孩子进来,向她说着感谢的话,说给她带了点什么农产品,放在门口。谭晓红已像个城里人,不种庄稼,吃面也靠买,吃菜也靠买,她客气地把亲戚送出了门。(www.xing528.com)
除过药材这一块,她们还租房子,市场那面有三间,这里有一栋,收入一年也还不错。
现在她的这个办公楼加客房楼,一天正常能住二三十个,主要是亳州人。
账务这些年谭晓红就一直管着,那也简单,是流水账。今天他存多少,明天他取多少。一年大体上的营业额有1000万。三四个卡,农行的卡也用着。
她说准备还要跟农行发生点业务,今年就准备借点。就在惠农卡上贷,利息低,五厘八九、六厘,到信用社贷要八厘,要便宜两厘呢。她喜欢在农行贷。
这期间,放炮开业的声音接连不断,脆亮的礼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是谁在那里焊接什么。谭晓红的仓库也有阳光照进来,七八个汉子满脸药尘,将党参装进麻袋,用脚踩实了,大概80斤,撂在秤上看数字。有一个人朝放炮开业的地方看了一脸,就又转过头来。
她把我们送出了大门,门口就是农行的宣传牌子,上面是一句“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格言。
牌子下站着个小姑娘,怯生生地看着我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
她长得特别像谭晓红,就像是她的少女时代的缩影。
谭晓红豪华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名为《悟出管人用人心法》的书,似乎买来的时间不长,刚刚翻过的地方才折了起来。墙上有两幅地图,一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一幅是世界地图。
又一车药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