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村庄
安定区就是以前的定西县,从安定城区出发向北十几公里就到了口比口镇。
如果从口镇再向北,就看见另外一个乡镇鲁家沟。镇政府就位于定西市以北35公里处。
鲁家沟镇的农业银行流动服务点就建在镇政府所在地。流动服务点是个单独的房间,挂着农业银行流动服务点的牌子和相关广告。一个刚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住在点上。她的桌上是打印机、电脑和转账电话机,墙上是服务人员公示牌。其他三个人出去办业务去了,还都没有回来。
我们离开了鲁家沟镇,就赶赴著名的太平村。它是全区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访贫问苦。
十里里疙瘩九里里沟,太平村就是陇中这千万个疙瘩沟里的一个。只有几条小河流,是人们赖以浇地的命脉。旧时的民间“花儿”里唱到:
南河水苦西河甜,
绕城角合流在北川。
弯弯曲曲二百里,
入了靖远。
这河现在大多数已经干涸。小小的太平村就在一条平展而破碎的川原之上,左右两山对峙有些气势。
清朝末年,据说是有五六户鲁姓人从外地迁移至此,但这个地名却并不是以姓氏命名。鲁家沟的名称来自于藏语里的“努扎谷”,据说是吐蕃人放牧、休憩牦牛的地方,为牦牛沟之意。现在,鲁家沟的十字沟南面,仍然有个叫牛粪滩的地方,在清末民初,当地的群众开垦这里的荒地时,见到有旧时代的牛粪堆积深厚——原来这附近的南川地界曾经有一座繁华的古城,古城为正方形,在长约两百多米的城堡上,现在残存的只有断墙残痕,城也高不过十米。古城原来南北各有一瓮城,北口西向,南口东向,城四角筑有方形墩台,地面暴露出宋代或者更久远年代里的砖瓦瓷片和少量钱币。古城毁坏的年代不能详细考究,但从残存的形体上可看到当年的雄姿。
在古城的不远处,旧时代人们居住用的“箍窑”还零零星星地点缀在四四方方的庄窠中,上面盖上了青瓦,与富丽堂皇的厅房相映成趣。但“箍窑”已经失去了人居住的作用,只是作为遗留下来的东西存在着。
失去城堡的太平村早已安安静静,进入它的地界就可以感觉到太阳的炙热:略有起伏的道路上热气吞人,路上是干枯的黄土和橘红色的沙砾,但两边是白色的塑料大篷和长势很好的庄稼。时近初秋,安静的山地里全部是伞形的土豆花,颜色是白的、浅紫的,紫花有的偏红,有的偏蓝,当中一个小窝头似的黄心,有一点像复瓣水仙。叶子大都相似,只是有的圆一点,有的尖一点;颜色有的深一点,有的淡一点。当地人说:“洋芋花开赛牡丹”,其实洋芋的花下面还有几个小小的圆球,当地的孩子常常把它们摘下来玩。
墙上是农业银行树立的牌子:打造诚信环境,建设盛世太平。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远离了烦躁和车声,村民们独自生活,有一种轻松感。这也是一个天上降雨很少的地方,人们饮水用的“节灌窖”整整齐齐地呈现在路边。太平人的日子过得忙碌而悠闲,白天男人们可以在地里看看洋芋,也可以在电视上看看新闻,看看世界上那些不太平的地方。逢到阴雨天,他们还要几家人合伙,买一只大骟羊“打平伙”,或者给新接了摩托车、农用车和大汽车的人家“敬火”。到晚上,女主人端来的饭菜常常是花样翻新的“甜饭”——这里把用浆水和土豆做成的饭叫“酸饭”,其他用肉菜做成的叫“甜饭”。他们已经不大吃“酸饭”了,外地人在这里要吃一顿浆水饭,常常会让女主人犯难心。
但以前他们几乎顿顿是“酸饭”,除逢年过节外,难得见一次荤腥。在1995年的岁末,江泽民总书记驱车来到太平村,把带来的新棉被放在这里时,在太平人家的锅台前掀起锅盖,只看到有一些玉米做成的饼子……
那是令太平人心酸的岁月——
1988年至1990年,太平村连续三年遭受冰雹袭击,地里庄稼颗粒无收,此后又是连年的大旱,生活陷入了绝境。从那时开始,他们就为生活所迫开始外出谋生。(www.xing528.com)
而从他们中的第一个人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开始,太平人就很快算出账来:在外打工要比死守这几垧干土强得多,遇上好活计甚至一个月就可以赚到家里一年的收成。于是他们领上老婆,带上“骨子蔓”亲戚,叫上左邻右舍,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外出大军。
也就在这一时间段,本村的劳务能人走出了自己的承包地,到白银等地的筑路工地上打工。后来逐渐与施工单位的人员混熟了,就从农行贷款,承包了一些工程,每年从周围带出去几十人打工。现在,他们带出去的本村人达到上百人,人均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支书给我们算账说:他们村上外出劳务总收入至少也有100多万,人均劳务收入肯定不下七八百元,劳务输出成了太平人不怕天旱、不怕雹打的“铁杆庄稼”!
干旱惯了的太平人还会抓“退耕还草”的机会,不仅每年人均能得到300多元的补助款,而且还为发展养殖业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陆续到新疆伊宁、霍城等地养鸡厂打工的人回乡后,自筹资金相继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太平人一看就眼馋了——一年养鸡就2000只,收入已超过了两万五,有人还从农行贷款投资十几万建成的饲料加工厂,纯收入3万多元,效益都很好……现在村子上有规模的养鸡户就有120户,养羊户300多户,养牛户40多户。畜草成为太平人奔小康的“希望产业”。
我们见到的刘姓女士一家五口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家原是上面石峡湾乡的,因当地生态环境恶劣,交通偏僻,灾害严重,所以2002年在太平村实行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时,从山区搬到太平村养殖工业小区。刘女士家是太平村养殖工业小区内的养鸡专业户,目前养鸡2000只,拥有鸡舍两栋,新房子一幢。两栋鸡舍及养鸡的机器设备等共3万多元,新房子一幢花费6000元左右,加上饲养2000只鸡等,共投资6万元。这6万元是太平村根据工业小区内的养殖户的实际情况,由村委会出面担保,申请的小额贷款。这是中央的专项扶贫款,实行贴息贷款。小额贷款一个季度清一次利息。刘家于2006年开始还贷,目前已还贷3万元,预计今年另外的3万元也可还清。
太平村是农业银行的信用村。定西农业银行从去年开始,利用一周时间,开始了入户调查,核实人均收入情况。农历四月初八那一天,正好就是阳历的5月12号,农行在太平村的启动仪式刚结束,就发生了“5·12”特大地震,许多员工此刻正在农户家里走访。
2008年5月13日,总行巡视组深入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检查指导信用村创建工作
通过风雨无阻的工作,他们一共发放惠农卡384张,占总户数的94%。累计发放贷款372万元。在养殖区内,向养鸡户每户发放贷款3万元。养殖户不用向政府缴纳税款,但要给养殖工业小区内的土地承包者给予每亩每年200元的土地使用费。刘家连同新房子和鸡舍等占地2亩,所以每年需交400元的土地使用费。鸡的养殖由太平村养殖技术服务部、养殖协会提供技术指导,控制疾病,统一防疫等。与此同时,协会提供市场信息,与养殖户共同开拓市场。根据当地的现实,太平村选择了这种“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由此,太平村的养鸡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然后就看看太平人的洋芋吧。洋芋在陇中的贫苦山区—直是主要食物,这些年太平人的洋芋面积也在逐年扩大,集中了各种洋芋品种,分畦种植。现在正是洋芋开花的季节,等到花一落,洋芋就成熟了。这些地就成了来年的万亩洋芋基地。
洋芋的主人在他们的庄前屋后,到处都挖有洋芋窖。如果你恰好能碰到正在挖洋芋窖的人,而她恰好是个会“漫花儿”的女人,她就会给你唱:
定西的山后面没个好茶饭,
只有那个洋芋蛋。
想哥哥想得迷了窍,
抱柴火跌进了洋芋窖……
以前定西的诗人写得最好的诗就是写洋芋的。定西人给外地的朋友送礼,也是拉一车洋芋。上面来人检查工作,包括中央首长,工作餐上必有大笼屉蒸的或大锅煮的新鲜洋芋。它就是待客的美餐。太平人过年,讲究吃土锅子,这个土锅子就是几块肉丸子加粉条放在小木炭火中煨熟,粉条就是用洋芋磨粉制成的。一锅烩菜中有洋芋就能过年。
现在我们到太平,看不到残破的城堡也看不见玉米做成的饼子。我们看到的是整齐的门店,整洁的圈舍,漂亮的砖瓦房,还有村民们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年轻的支部副书记叫王守成,戴着眼镜,人已发胖。他自己在农行的贷款有40万元,主要发展养殖、饲料、鸡蛋销售,现在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里组织村民装了一车鸡蛋,给灾区送去。可见他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老支部书记叫杨仪,由于工作出色,已经转为镇上的公务员,现在是鲁家沟镇的人大主席,也是农行的协管员。他穿着夹克随后来了,脸很黑。
太平村有十来户人家多年从事洋芋长途贩运,使村址所在地成了天然的洋芋集散地。为贩运户打零工的当地群众通过拣洋芋、装袋、装车得到的务工收入数目可观。洋芋成了太平人的“生钱产业”。
这个太平村是农业银行评定的“模范信用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