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老百姓的农产品增值,贫瘠的土地也有乐趣

为了老百姓的农产品增值,贫瘠的土地也有乐趣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老百姓的农产品增值了就有乐趣他正式和通渭农行打交道,是从20万元、50万元到200万元,现在贷款余额1500万元。之后立马就是通渭面粉厂的改制,裁决以后,在农行的帮助下,张晓铃把面粉厂拿下,拿下后就把老百姓的钱还了。农行这一次支持完了,给张晓铃的支持就没断点儿。和老百姓打交道,把老百姓的副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大家都很高兴,这里面就有乐趣。晓铃公司的糕点包装车间打了两年工把老母亲的眼睛急麻了。

为了老百姓的农产品增值,贫瘠的土地也有乐趣

老百姓农产品增值了就有乐趣

他正式和通渭农行打交道,是从20万元、50万元到200万元,现在贷款余额1500万元。

我们采访他时,他的总资产已上亿了,就要从晓铃商贸有限公司变成集团公司。

他经营的一共是五块子,一块子是面,一块子是油,一块子是饼干,一块子是洋芋淀粉,正在上的一块子是玉米淀粉。饮食上的一块子现在分出去了。面和油是最早的通渭面粉加工厂,生产工艺、设备已经改了,今年国家对粮油的保护还来了个一毛钱的补贴。玉米淀粉这块子投资大,报告上是7000多万元,实际上少些。今年向洋芋淀粉生产线又投了100多万元搞改良。玉米淀粉多,设计能力是6万吨,按实际生产3万吨计算,就是6000万元。

张晓铃说起和农民打交道的事,高兴得眼睛眯成了缝

张晓铃这儿用的大部分是下岗职工,还有本地其他人。技术人员是外地的,通渭本地的拿不下来。

在经营过程中,张晓铃和农行打交道,经历得多了,最经典的一次是2002年的买建行的土地。

张晓铃买建行的土地时手头很紧张,他当时开的是经贸大酒店,就用经贸大酒店作抵押。当时买是50万元,翻手就有人出价100万,张晓铃说那不卖。过了不长时间,就翻了几倍。之后立马就是通渭面粉厂的改制,裁决以后,在农行的帮助下,张晓铃把面粉厂拿下,拿下后就把老百姓的钱还了。这个商机就大得不得了。

2008年,在油料菜籽要涨价的情况下,张晓铃急疯了,找何行长贷了300万的油料资金。不长时间,光原料这一项就赚了好几百万,这些钱加上后来又在农行帮助下买的盘纸厂,现在可值钱了。光土地一项,根据现在的征地情况,就涨得不得了。这就是张晓铃跟农行节节打交道,节节贷款、节节收购、节节升值的故事。

张晓铃的起步很漫长,但顺得很,每次就是看钱到位了,就派上用场了。原来他的这块地是900多万买下的,现在没2000多万是买不去的,因为光这厂房没3000万建不起来。

今年张晓铃为上玉米淀粉项目,又从农行贷了800万,一个月款就下来了。下来的时候钢材价格是3000多,跌到低谷,机器最便宜,相当于节约了300万。

就在要买机器设备的时候,张晓铃给各地发了个邀请函。谁都没想到,通渭的小县城,来了那么多大公司:五羊、立鑫、一汽……总共来了四十多家,在他那儿签合同。当时张晓铃就把价格压到最低,等于当时搞了个机器订货会

他的工程师王工、段工后来就说,这么小的地方,能来这么多大企业,确实想不到!

当然这是那些大企业没想到的。

工程师王工是张晓铃从酒泉请着来做技术指导的,是从大企业来的。今年人家公司也上了一套和他一样的生产线,各样算下来,却比张晓铃的多花好几百万,近千万。这就是商机,也是人的点儿,人的运气,加上钱到位得及时,节节朋友帮忙,银行支持得好,走得顺。

开始张晓铃买经贸酒店、买建行土地、买面粉厂、买盘纸厂,农行嫌他的摊子小,款一直贷得少。直到景行长看了后,才说:“这娃还老实,发展也行哩,多贷点。”

农行这一次支持完了,给张晓铃的支持就没断点儿。从上面一直转转挪挪,挪到现在的盘纸厂。这以前都不敢想。从10万元扶起,一直扶大。张晓铃和农行打交道的经典确实多,从农行贷一笔,就用一笔翻几倍。正应了农行的一句话:大行德广伴您成长。(www.xing528.com)

张晓铃现在这儿有一百多人,玉米淀粉和洋芋上还要招两百多人。管理层有三个人,一个管科研,一个管基层,一个管技术。三个人都是外地的,兰州一个、陕西一个、山东一个。兰州的一个是粮油院校毕业下来,搞科研的;陕西的一个是搞玉米淀粉和洋芋淀粉的;山东的一个是搞饼干的。不这样还不行,毕竟本地的管理人员小心,不如人家外地的目光长远。人家给计划一下,质量上看一下就好了。本地的人就根本赶不上,就是给10万、20万,都拿不上,挣不来。

张晓铃办企业,一开始其实也没想法,到买下建行的土地以后,就有想法啦,就想办个实体,做个什么,一辈子踏实些。现在养活下几百个人,有时几个人坐下来还说,人出去时把您叫“老板”,人叫“老板”意思就是您还办了一个实体,还养活下几个人着哩!现在光说挣钱,如果不买这厂子,上头的厂子卖了,银行的贷款就还了,房地产一搞,4000万总有。还有好几间铺子,火锅城底下铺面多得很,4000万装在兜兜里,张晓铃肯定有花的钱。光谈钱的话总够了,但他觉得没啥意思。办个实体,奋斗着,才觉得充实。

张晓铃说,你和老百姓打交道,太有意思了。一天和老百姓为一分钱、五厘钱吵着,老百姓说你的这五厘钱不行,要一分哩!这儿太有道道了。不像房地产,那太简单,也没意思。和老百姓打交道,把老百姓的副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大家都很高兴,这里面就有乐趣。

张晓铃搞这么杂,也是为了互补。洋芋淀粉不行了,有玉米淀粉哩。像考察山东时,人家的那个企业就做得好,淀粉不成了,做成糖稀,糖稀不成了,做方便面。反正一方面不成了,另一方面补。人家那个企业确实大器,确实做得好,拿咱们一比,咱们就小了,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

张晓铃最困难的时候,是当兵回来以后跑大车,那是八几年。

刚开始家里就有二三十万,既有百货铺子,又卖木料。那时候的生意肥得不得了,像一张三合板,进货的渠道就只有几个生意人晓得。单位上要进货时,先把钱给你,你不拿一分钱,拿别人的钱,给别人把货进上,把利润一抽,就合适了。

1992年,张晓铃复员了,那时自己想贷一点钱,由于经营情况变差,人家根本就给他不贷。没办法就到新疆给人家老板开车,那时候的张晓铃啥都做过。

有一次给私人开的金矿去送煤。他们三个人,车坏到沙漠里,水箱没水了。他们一起的一个人从早上8点钟,到远处河里去取水,就不见回来,结果现在才知道那是海市蜃楼。到下午5点,他们两个没想望了,就坐在沙漠里哭。说如果他叫狼吃了,他们两个向别人怎么说得清?那次把煤送到矿上,喇叭一响,沙窝子探出个人,只看得出两只眼睛在动弹,头发长得像野人。当时就把他们吓坏了,煤一卸,路费都不敢要,赶紧跑。回来时他们的老板在火车路沿线开着车来回等,险些也急死了。

晓铃公司的糕点包装车间

打了两年工把老母亲的眼睛急麻了。张晓铃一想这不行,得先照顾老人,就回来了。又开了两年车,还是没有出路。他就把大车卖了,借了一万元,开了火锅店。

那时候张晓铃太困难了,铺地板砖,他买不起沙子水泥,就用烂泥铺;还出不起人工,就和他妻哥一起帮着铺。开火锅城的时候,国道正修,生意还行。后来他就在城关营业所老宋那儿贷了两万元的扶贫款。张晓铃至今说起那两万元,他贷着出来就感觉那两万元的好处:他就用这两万元扶贫款盘了老邢的两个铺子,开了个烟酒批发铺和调料铺。就那两万元打的底子,他做生意就良性循环了。

后来,农行的景宣东行长看了,就说现在能成了,张晓铃你烧锅,我给你下米。他的生意就红火了。从那时起再没停过,直到现在。

张晓铃现在一家二十几口人,有两个老人,弟兄三个都没分家,是一个大家口,但各人有各人的住房。

从他打交道的情况来说,口碑最好的还是农行,素质最好的还是农行,知识层次最高的还是农行。

张晓铃的起步是农行支持的,他现在感恩的自然也就是农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