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自进入新环境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
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断乳是父母们普遍感觉不到的问题,即便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父母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
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www.xing528.com)
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
“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的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习惯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仍然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由于父母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