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闲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休闲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休闲时间的调配卡耐基金言﹡对许多人来说,快乐绝大部分出现于不在工作的时候,例如晚间、周末及假期当中。至使二者的成就差异如此之大,可见调整和分配工作与休闲时间的重要性。当亚莉耶提出“随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当我们能努力工作而且当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工作及休息时——我们就会比较快乐一些,当然也就较快地进入了有干劲的状态。他解释所谓“游戏型人物”就是以在工作或娱乐冒险活动上击败对手为最大享受,但是这类

休闲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休闲时间的调配

卡耐基金言

﹡对许多人来说,快乐绝大部分出现于不在工作的时候,例如晚间、周末及假期当中。

﹡如果你的工作让你做起来没意思或不快乐,当然按照常理,最好是换个工作。

﹡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从工作进入娱乐,再从娱乐返回工作,因为工作和娱乐两种不同感受的对照,能使你清新并协调享受二者。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小说家、电影明星及其他有名的人物都曾描述工作时所得到的极大快乐与满足,只因为这项工作是他们真心想做的。这可能是促成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

有一些终生不得志的人则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玩乐之上。至使二者的成就差异如此之大,可见调整和分配工作与休闲时间的重要性。

马士洛曾经定义“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喜欢并去做必须做的事。也就是想办法将工作变成游戏般轻松与自由,但是对一般人而言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许多人都有一些限制他时间、行动与想法的工作,这工作也就是不快乐的根源。事实上,最近密西根及哈佛二所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有换工作的念头,而美国政府则在1947年花费4千万元去发展不使工作厌烦的技巧。

对许多人来说,快乐绝大部分出现于不在工作的时候,例如晚间、周末及假期当中。

你该如何去除因工作而产生的不快乐呢?你又如何找到更多的快乐时光呢?

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培养自己足够的知识、勇气及内力去做适合你的工作。当最著名的压力研究专家亚莉耶博士在一次接受“美利坚新闻及环宇报导”的访问时被问到:“人们如何应付压力呢?”他回答“决窍不在于如何避免压力,而在于做你自己的事”,这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做你喜欢做的事,但也别忘了做那些你该做的事。

另外他还提到:“药物治疗也能发挥效用,例如现在已有一些能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药。但是我想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如何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如何表现适当举止以及如何做最明智的决定。‘我到底是想要接管父亲的事业还是成为音乐家?’如果你真的向往音乐家,那就朝这方面去做。”

许多人选择职业时只怀着赚钱、争取高职位或升迁的目的,结果往往无法从事真正有兴趣的工作。例如有位社会工作人员,过去经常到各地区与民众会谈,教他们学习面对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今却因为其他原因而停止这项工作。现在虽然跃升为一著名社会辅导站的主管,但同时他放弃了他喜爱的兴趣———终日待在办公室里。又如一位艺术大师被聘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权威博物馆之一的馆长之后,他必须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繁琐的行政工作上,而不得不放弃钻研艺术的雅趣。

如果你问一些人在不考虑金钱因素及其他顾虑的情况下,他们真正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往往你都会得到非常意想不到的答案。有一家广告公司企划部主任曾说到他愿成为一家自然博物馆的制标本的技术人员,有一家出版社的董事长说他想成为餐厅的领班。另有一位公共关系部门的主管回忆起她一生中从事的最愉快工作就是接待员,因为她每天必须与许多不同的人接触,这使她获得很多乐趣。而且这种工作也不会耗用她太多的私人时间及精力,毕竟拥有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此外,一位银行的副总裁将业余的时间大部分花费于研究制造各种锁。他还打趣地说,如果他不介意失去银行那份高高在上的职位,当个锁匠应该也可以维持温饱。

当亚莉耶提出“随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当我们能努力工作而且当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工作及休息时——我们就会比较快乐一些,当然也就较快地进入了有干劲的状态。生产线上的装配员就无法如此做,因为他们必须调整身体的节奏以适应机器的节奏。有婴儿的母亲也无法随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因为她们必须以孩子的一举一动为优先的顾虑。事实上,由最近一项高佛·瓦尔特对有小孩及没有小孩的妇女的调查发现,有4岁以下小孩的妇女是受调查者中最不快乐的一群。

有些公司已经试行采用弹性上下班的制度,使员工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上下班时间。据这些公司表示施行的成效不错,员工们上班的心情也似乎比较好。这种制度是起源于德国一家航空公司,它在3年前即开始采用这制度——员工每天仍需上班8小时,但并不一定要连续8小时,惟一的要求是在正常上班时间内必须至少上班4或5个小时。员工可以从早上10点工作到下午3点,中午午休半个小时,然后离开工作岗位去打打网球,再回到办公室从下午4点半工作到晚上7点。

当员工的心情较快乐时,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比较高,采行这种弹性上下班制度的公司发现无形中节省了不少钱,因为员工旷职及迟到的情况改善了。施行这制度的公司本意是让员工有更愉快的心情,提供更满意的工作环境,同时它们也获得员工以提高生产力为回报。其中有一家位于印第安纳州密西根城的苏乐尔公司并提供各种休闲的设备。公司的餐厅里供应美味可口的3餐,每份只需8毛钱。员工可以在公司里买到低于市价许多的汽油、电影优待券,还可领子女教育补助费,比超级市场及洗衣店均享有10%的折扣。使员工无后顾之忧地贡献全力于公司,业绩节节高升。然而,这种现象也显示出员工的弱点,因为公司的决策者操纵他们大部分的快乐。

如果你的工作让你做起来没意思或不快乐,当然按照常理,最好是换个工作。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换工作,有些人甚至于换工作后变得更不快乐。就像有一位想换工作却一直碰壁的人——因为年龄已50岁,别家公司不雇用他——或是一位离了婚的妇女无法搬离本地另找新工作,因为她必须住得离母亲家近些,以便每天下班后到母亲家看孩子——或是一位在位居地拥有本区惟一一间建筑公司的人必须留在当地,因为那儿是他发迹的地方,同时他也不愿离开朋友和亲戚搬到陌生的地方。

就算你非常不喜欢目前从事的工作,但也不要轻言放弃。有些技巧可以使工作愉快些,你不妨想想由于从事此项工作所赚得的钱使你能享受购物的乐趣,你可以开始培养新的嗜好,这个嗜好使你除了工作外另有新的目标,你应该尝试在工作之中建立起具体的目标,目标是使工作愉快的万灵丹。

有许多拿高薪的权威之士,有时会感觉沮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甚至有些人还不知道是为何而沮丧。

哈佛大学科技、工作及心理计划部的主任马柯毕谈及某些公司里的高级主管时,称他们为“游戏型人物”。他解释所谓“游戏型人物”就是以在工作或娱乐冒险活动上击败对手为最大享受,但是这类人没有长程目标。他描述此“游戏型的人物”:漫无方向地跑完了人生旅程,到头仍是茫然。他叹息道:“我倒宁愿做些真正能使我高兴的事。”(www.xing528.com)

所谓最有意义的目标就是能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目标。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赚钱或击败对手,则成功所带来的快感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就如同马柯毕提到的“游戏型人物”,他说:“一位又老又疲倦的游戏型人物,在输去几场比赛,失去信心之后,他们所剩下的只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孔而已。一旦他失去了青春、精力,甚至荣耀,他变得绝望、茫然,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为何?”马柯毕主张“游戏型人物”如要避免被老化与颓废打败就必须:除了一心一意获取胜利之外,该想想生命中是否有其他值得追求的目标。

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能从工作及休闲二者中获取快乐。也惟有二者兼得,我们才能达到快乐的最高潮。

人们经常梦想将工作放在一边,好好地放纵一下,但一旦他们这样做了,反而得到失望的结果。

例如,有许多人退休时都因为不习惯而非常的不快乐,所以不管他们找工作困难重重,他们仍急于找到一份工作以打发寂寞。佛罗里达酒店每年出售超过200万元的酒给退休后因无聊而以酒解愁的老人。

有一个人退休之后搬到佛罗里达,但他觉得在那儿很无聊、不快乐。最后他搬回纽约,每天中午吃饭时间他就回到过去工作的工厂找老同事聊天。他也经常在上下班时间到工厂看看老朋友。

有一位狂热的业余水手辞掉了工作,成为职业的水手,但他却失望了:他所梦想的日子是夏日的周末,但他很快地发觉每天航海并无乐趣可言,不像以前只能利用周末上船那般有意思。当他只能在周末航海时,航海的新奇感从未停止,一旦它成了连续性的动作就不再那么刺激、有趣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从工作进入娱乐,再从娱乐返回工作,因为工作和娱乐两种不同感受的对照,能使你清新并协调享受二者。

心灵启示录塞尔玛:一封信成就不同人生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

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摄氏50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象她内心的痛苦,就像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碰到的那样。

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也只是短短的几个字。

这几行字写的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

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

另一个却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

她开始0非常失望,还有几分生气,怎么父母回的是这样的一封信?!但尽管如此,这几行字还是引起了她的兴趣,因为那毕竟是远在故乡的父母对女儿的一份关切。她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有一天,一道闪光从她的脑海里掠过。这闪光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惊喜异常,每天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了开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这短短的几行字里,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过去习惯性地低头看,结果只看到了泥土。但自己为什么不抬头看?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们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还会有星星!自己为什么不抬头去寻找星星,去欣赏星星,去享受星光灿烂美好世界呢?

她这么想,也开始这么做了。

她开始主动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慢慢都成了朋友,还送给她许多珍贵的陶器和纺织品作礼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边研究,一边做笔记,没想到那仙人掌是那么的千姿百态,那样的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日落日出,她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楼,她享受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没想到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星空的灿烂。她发现生活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欢笑之间。后来她回美国后,根据自己这一段真实的内心历程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这位女士的表现前后简直判若两人:一个是无限的痛苦,一个是不尽的快乐;一个是阴雨连绵,一个是阳光灿烂。但对于这位女士来说,她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改变!变的是她的内心,是她内心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过去她习惯性的选择看泥土,选择事情的消极一面;后来她习惯性地选择找星星,选择事情的积极一面。但就这么一点小小变化,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很像一个岔道,刚开始就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走到后来,差异会如此之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