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到来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到来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0年代中国文学趋向于多元分化,尽管传统现实主义的力量依然存在,但现实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基本规范起作用,而不是像五六十年代那样携带着强大意识形态律令来支配文学。柄谷行人在论述日本文学的现代性起源时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现代性文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在心理特权和民族国家装置两方面展开有效的社会实践。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到来

90年代中国文学趋向于多元分化,尽管传统现实主义的力量依然存在,但现实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基本规范起作用,而不是像五六十年代那样携带着强大意识形态律令来支配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现在主要是指写实手法和面向现实的态度两方面,这其实是所有的主义和流派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的文学基础要素。90年代的文学相对于新时期被描述为后新时期,相对于80年代的现代主义思潮被描述为后现代主义,这可以看出90年代文学与80年代的显著区别。至于我们在前几章讨论过的先锋派女性主义、新写实、晚生代等等,已经非常清晰地描述出了80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变迁和多元分化的局面。

柄谷行人在论述日本文学的现代性起源时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现代性文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在心理特权和民族国家装置两方面展开有效的社会实践。(注:参见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三联书店(北京),2003年。)也就是说,进入现代的文学一方面以其细腻的情感,例如,发现风景,表达个人情感困扰乃至疾病的感受等,满足并同时塑造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以宏大叙事提供现代的民族国家想象,作为维系国家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两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二者当然可以明显分离,此消彼长,或若即若离,但也可能作为前置的戏剧性的关系相互纠结,或可作为背景互渗互动,现代性文学就是在这两方面的紧张关系中来展开实践的。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末期,文学作为民族国家想象建构的需求功能普遍弱化,中国文学这样的现代性功能的弱化要晚近得多,但在90年代中期也已经开始。文学主要作为社会的心理特权在起作用,这种心理特权必然与原来的民族国家叙事构成更加紧张的冲突。多元分化局面实际上缓解了这种冲突,因为历史化的缩减,使这些多元的碎片重新在建构一种分散的,或者更加复杂的谱系,这使冲突不可能采取二元对立的形式,而是呈现为更加富于变化的交叉重叠结构。这样的状况,如果我们依然要以历史化为一种理论参照的话,那就只能理解为是一种“去—历史化”,或走向“后历史”时期。(www.xing528.com)

当然,在我们称之为多元分化的情境中,文学的存在前提应当是以作家、诗人个体为单位,我们试图勾勒出一个时期的文学史情境,也不可避免以一种相对具有概括性的范畴来建构这样的情境,否则就无法在一个时间跨度的视野中把握这个多元的形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