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首先吸引读者的是它的风格。这里没有康德的模糊不清的术语、黑格尔的晦涩、斯宾诺莎的几何学方法。一切都显得清晰、明了、有条有理,全都是环绕中心议题世界就是意志,因而也就是斗争,也就是苦难。这是何等坦诚、清新、坚定!他善于用具体的事例和应用来加以阐释,并且也很有幽默感。自康德之后,幽默算得上是哲学上的惊人变革。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不受欢迎呢?部分原因是它所攻击的对象恰恰是能使之广为传播的人——大学教师。1818年,黑格尔是德国哲学界的泰斗,但叔本华却总是向他发难。在此书第二版的前言中,他写道:
哲学在一方面被可耻地误用于政治目的,另一方面被当作谋生手段的时代,对其而言,可算是最大的不幸……那么,“先顾生活,后谈哲学”先生活,然后才能思辨。这句金科玉律就无可辩驳吗?这些先生要生活、并且的确是以哲学为生。他们将自己同妻子、孩子一道,全交给了哲学……“谁给我面包吃,我就为谁唱颂歌”,这条规律历来可以有效;靠哲学赚钱被古人视作诡辩家的标志……捞取金钱不要多大本事,只要平庸无能就可以。一个将黑格尔——那个知识精怪——视为最伟大的哲学家长达20年的时代,不可能使一个目睹这一切的人去追求它所给予的赞许……其实,真理却永远属于少数人;因此它必须静静地、谦逊地等候这些少数人,只有他们非凡的思维方式才可以让真理变得生动有趣……人生是短暂的,但是,真理是永存的;让我们表达真理吧。
最后几句话说得很高尚,但却有那么几分酸葡萄的味道。没有谁比叔本华更急于出名了,de vivis nil nisi bonum——不要说活人的坏话,倘若他不恶意攻击黑格尔,这些话会更高尚。至于如何谦逊地等待公认——叔本华说:“我认为,在从康德到我这段期间,哲学没有什么成就。”“我坚信世界即意志的思想正是哲学长期以来苦苦追求的东西,对熟悉历史的人而言,发现它就像发现点金石那样不可能。”“我只是想表达一种独特的思想,然而,虽然进行各种尝试,我发现不能用比这本书更简捷的方式来表述它……读它两遍,读第一遍时要耐心些。”这决不是谦逊!“虚心不过是虚伪的谦让,在这个充满嫉妒的世界里,德才兼备之士借此取得平庸之辈的原谅。”“毫无疑问,谦逊成为公认的美德,对傻瓜们非常有利,因为人人都应当谦逊地说自己似乎是个傻瓜。”
叔本华在这篇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毫无谦逊之意。他写道:“世界即是我的表象。”当费希特以往说出类似的想法时,就连深通形而上学的德国人也问——“他妻子对此会有什么看法?”但叔本华没有妻子。当然,他的意思很简单:他希望一开始就接受康德的观点,也就是世界是通过感觉和表象被我们认识的。接着对唯心主义进行一番清晰、有力的说明。但这是全书最缺乏独创性的部分,留到最后或许会更好些。发现叔本华,世界蹉跎了一代人的时间,因为他刚开始就犯下了过错,将自己的思想藏在长达两百页的陈旧唯心屏障后面。(www.xing528.com)
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构成了第一部分的基本内容。既然只能通过心灵去认识事物,那么怎么能把心灵解释成物质呢?
假如我们一直以直观的表象去追随唯物论的观点,那么,当我们达到它的最高峰时,就会发出奥林匹斯诸天神那样收敛不住的笑声。好像从梦中醒来,我们马上意识到,原来唯物论煞费苦心所获得的结果——认识,在它最初的出发点,在纯物质时,就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了。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着物质,实际上,我们思考的是能够认识物质的主体是看见物质的眼睛、触摸物质的手、认识物质的悟性……在19世纪中期的今天,粗糙的唯物主义出于无知的幻想而自以为有所创新……在愚笨地否认生命力以后,试图以物理、化学的力来解释生命现象,又认为这些物理、化学的力是由物质的机械作用产生的。……但是,我绝不相信能够作出这种机械作用的解释,哪怕是对最简单的化合作用;更不消说光、热及电的性质了。这些现象非要有一种能动的解释不可。
不,靠先考察物质、再考察思维的方式,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一玄妙的难题,也不可能发现事物隐秘的精髓:我们必须首先深切地认识我们自己。“我们永远不能从外部去掌握事物的真正本质。不管花费多大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能得到的只是印象与名称。我们好像是围着城堡转来转去的人,总找不到入口,只能粗略描绘它的外观。”让我们深入内部。如果我们探索出心灵的本质,我们或许就得到了开启外部世界的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