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位副教授与一位县教委主任聊天时,我在旁得知,这位副教授有一个小孩是初三学生,孩子准备初中毕业后报考中专美术学校,认为上高中没有意义,就是名牌大学孩子也说没意思,要讲实惠、效益。
听后,不由得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今年暑假,我有几个同学在招生办公室,负责招生录取工作,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今年初中生的报考志愿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专,不少学生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家长也四处求人录到中专。有的竟在志愿上写道,不管是什么中专都行,就是不读高中。不但农村学生迫切要求跳出农门是这样,就是城镇商品粮户口的学生也是如此。今年的高中招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潮。
为什么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愈来愈受到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知识与人才愈来愈受到人们尊重的今天,我们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却出现了这种可悲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是中国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政策未落实,他们工作辛苦,经济待遇低,“研制炮弹的不如卖鸡蛋的”,“票子、孩子和房子三子难以解决”,还有医疗福利没有保障。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工资基数比其他行业高,但教师物质优势和人民币含金量却永远不及其他行业。其次是学校教育没有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增加课时,加重学生负担,学生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厌学情绪。三是学生家长目光短浅,只顾当前利益,不愿进行智力投资,对小孩要求不严,甚至把小孩从课堂拉到工厂和货摊,灌输商品经济思想。四是正牌文凭与函授、自修文凭不分,学生进入中专,参加工作后,又可带着工资参加函授进修,获得同等大专文凭。(www.xing528.com)
我们知道,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因素除了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外,还有未成年人本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从主观上来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的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的到来称为“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或“心理的反抗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步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独立自主,出现了成人感。他们的观察力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粗糙的整体观察发展到有分析的比较观察。他们与自己身边的教师接触最多,打交道的时间最长,体验最深,通过观察教师辛苦而清贫的生活与社会上的个体户、官老爷的豪华奢侈生活,在比较中他们觉得文凭不如钞票,知识越多越贫穷,对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开始产生怀疑,由于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出现了独立批判性,想问题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受旁人劝告所左右,一旦认为读书无用后,就不愿意步知识分子的后尘,一心只想经商发财。他们的想象丰富,并与将来的可能性相联系,对未来生活充满着美妙的幻想,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经济上的强者。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广阔性有余,深刻性不足,情感上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他们想快速进中专或跳出农门,走向工厂和社会,早日寻求一个理想的工作和单位,因此就出现了初中生不愿意读高中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可怕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它将会严重地影响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广大劳动大军的素质,阻碍科学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给未来的中国留下不可医治的后遗症。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紧急措施,妥善而迅速地予以纠正。
首先,国家应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和改善办学条件,舍得智力投资,增加教育经费,进一步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只有人们对知识分子的职业、待遇和地位产生了羡慕感,才会自觉自愿地去从事科研活动,才会使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产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其次,学校教育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不要在学生面前发牢骚、出穷气、恨天怨地、散布和宣传读书无用的思想,以免给学生以不良的影响,而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和积极的人生观、事业心,要教育学生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其三,学生家长不要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要为孩子终生着想,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舍得智力投资,积极引导孩子读书学习。总之,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齐心协力,综合治理,为民族的崛起和科技的振兴而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发奋读书、热爱学习。(1988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