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华大学数学尖子王奇智的故事

清华大学数学尖子王奇智的故事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海飞舟——数学尖子王奇智王奇智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1990年7月毕业,被清华大学留在核能研究所工作。不记得是哪位心理学家说过:玩,是儿童的天性。奇智上大学后,他奶奶把那些小人书清理出来摆了个书摊,足有三百多册。这样,奇智每年假期必到伯父家“做客”,在老人的指点下,他拼命地吮吸着知识海洋的“营养”。1981年,小奇智上三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了咸宁市举办的一次数学口算测试。

清华大学数学尖子王奇智的故事

学海飞舟

——数学尖子王奇智

王奇智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1990年7月毕业,被清华大学留在核能研究所工作。在步入高校之前,他是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深山沟里一个普通居民的儿子。其父是粮站的工作人员,其母操持家务。父母没什么文化,都只够扫盲的水平。而这个科研新秀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不记得是哪位心理学家说过:玩,是儿童的天性。的确,奇智小时候非常喜欢玩。他好玩,爱玩,也会玩,就是不贪玩。他玩的名目之多,难得说全。

玩什么呢?山沟里的孩子比不得大城市里的孩子玩得“高档”,比如什么溜冰、骑车、电子游戏机等等。山沟的孩子玩打纸飘、弹珠子、爬山、捉鱼摸虾之类。上学后“玩”进步了,什么乒乓球足球、下棋、扑克牌、智力游戏、弹唱、书画,甚至跳绳、踢毽,连女孩子玩的皮筋,他也会去凑热闹。

小奇智爱玩,玩时也喜欢搞点“小动作”。与小伙伴们在河沟里摸虾捉鱼,当他毫无收获而被人讥笑时,他会趁人不备恼怒地将对方的鱼虾丢进水里;有时踢毽踢输了受人奚落,他也会一脚把毽子踢进坑里。

孩子爱玩无可厚非,但有的孩子玩起来就没命常常闹得不能自己。小奇智玩什么都有一定的节制。

那是一个残阳西斜的傍晚,有两个与奇智要好的邻居家孩子找他去玩扑克,奇智因预习作业没完成而谢绝了小朋友的邀请。

“奇智,你太不够朋友了,不就是预习吗?玩会儿再做不成吗?”其中一个孩子说道。

“智智,去和小朋友们玩会儿,妈同意你去。”奇智的妈妈看在邻里的关系上劝儿子去。

“对不起,功课没做完心里不踏实,玩得也会不痛快。”

两个小朋友看着没指望,悻悻地走开了。

“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小奇智的好奇心特强。他喜欢观察事物,也善于观察事物,对新鲜事物总想探个究竟,爱打破沙锅问到底。

一个繁星点点的盛夏夜晚,白天的余热久久不散。吃罢晚饭的人们各自在找地方乘凉。

“智智,爸爸带你出去转转。”爸爸说。

家里热得坐不住,奇智便跟着爸爸来到小镇边的一座五眼石拱桥上溜达

桥面上乘凉的人很多。有的人在下棋,有的人在聊天,朝南的引桥上还有小朋友在捉迷藏、打纸飘……特爱玩的奇智此时好象没看见似的,一对乌黑的大眼盯住天空直出神。少刻,他回过神来扯了扯爸爸的衣角问道:“爸爸,月亮为什么是圆的?”(www.xing528.com)

“月亮是个星球,又叫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要绕着地球运转,不是圆的能转吗?”

“那有时为什么是弯的呢?它为什么能发光?为什么阴天又看不见呢?”

一连串的提问,爸爸语塞了。

“智智,爸爸读书少,你提的问题爸爸答不上。但我希望你多读些书,读书可以帮你了解天上地下水中人间的一切,包括你刚才提出的那些问题。”

出门求知

从那次爸爸答非所问之后,奇智果然一头钻进了书海,走到哪里手头都离不了书。不过他看的多数是些小人书。爸爸为满足儿子的要求,每星期都给他买几本。日积月累,小人书多起来,家里几乎堆满了。奇智上大学后,他奶奶把那些小人书清理出来摆了个书摊,足有三百多册。

小人书里的知识虽很丰富,但从四年级开始,奇智已感到小人书的知识不够深度,面也有限,而所学的那些课本也“吃不饱”。怎么办呢?家里的学习条件又不理想,奇智只好反复“啃”课本,后来课本也被他“啃”至滚瓜烂熟。他感到知识的饥渴。

托尔斯泰说过:“任何天才不可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外部世界的刺激——一本很好的书,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劳作更能启发心智。”一次偶然的机会,奇智找到了出路。

那年春节,爸爸带他到远住黄石市的伯父家拜年。伯父是个老牌大学毕业生,平生两大爱好:一爱书,二爱才。奇智到了伯父家,看到伯父家书架上满满的书,简直似鱼儿得水欢快极了。伯父看中这个侄儿是块料,打心眼里高兴,当下与侄儿商定,要他每年寒暑假到黄石“做客”。奇智得到伯父这样的邀约,他兴奋得叫起来:“谢谢伯父!”

这样,奇智每年假期必到伯父家“做客”,在老人的指点下,他拼命地吮吸着知识海洋的“营养”。在自己家里得不到的东西,在伯父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补偿。

“别人嚼过的馒头乏味”

奇智读书有个特点,就是勤于动脑,求新、求异、独立思考。他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爬,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嚼过的馒头乏味。”比如解数学题,他从来不满足于常规的解法,而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较最奇异的方法。他这种读书的特点,锻炼了他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的识记能力,使他能在多种场合取得好成绩。

1981年,小奇智上三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了咸宁市举办的一次数学口算测试。卷面是两张密密麻麻的口算题,要求考生在五分钟答完。奇智接过试卷,三分钟解决问题。经负责测试的老师当场批改,满分。老师们感到惊奇,对他又进行了另一项测试——复述刚才测试的题目。谁知这个当初穿着叉裆裤的山沟小学生一字不落、一题不漏地给全背出来了。“神童!神童!”在场围观的人们连声称赞。

1985年,上五年级时,小奇智又参加了一次咸宁教委举办的数学竞赛。此次比赛,他又以100分的成绩夺魁,比第二名得的62分高出38分。其中有一道附加题连他的辅导老师都没能解答出来,他却拿了满分。学校领导高兴得敲锣打鼓给他家送去一张大红喜报。辅导老师爱抚地摸着他的头打趣地说:“奇智呀奇智,你真是奇才多智。”

(本文原载于1991年2月《童星成长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