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咸安教育事业迈出坚定步伐,振奋精神助推快速发展

咸安教育事业迈出坚定步伐,振奋精神助推快速发展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振奋精神开好局坚定信心起好步努力促进咸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惊蛰刚刚过去,春分已经到来。在这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召开2006年咸安区教育工作会议。在过去的一年中,咸安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得到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咸宁高中、永安中学、西门小学、南门小学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咸安区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区”。

咸安教育事业迈出坚定步伐,振奋精神助推快速发展

振奋精神开好局 坚定信心起好步努力促进咸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惊蛰刚刚过去,春分已经到来。在这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召开2006年咸安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湖北省、咸宁市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5年教育工作,全面部署2006年教育任务,推动全区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下面,我根据区教育局党委的意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顾2005年工作,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进步,成绩喜人

2005年,是咸安教育值得骄傲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咸安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得到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可以说,2005年,我们不仅为咸安的“十五”教育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也为咸安的“十一五”教育奏响了一曲响亮的序曲。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我区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学校面貌发生新变化

(1)危改工程全面完成。2005年我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8个,改造D级危房面积12619平方米,总投资252万元,整个工程于2005年10月1日前完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2)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全部到位。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学校198所,其中教学光盘播放点学校65所,卫星教学收视点学校126所,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的学校7所。项目总投资326.10万元,其中区级配套153.05万元。

(3)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程加快。2004年实际投入142万元,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工程已于2005年年初交付使用。2005年项目2个,计划投入100万元,建筑面积2045平方米,两个项目工程已经完工验收。

(4)咸宁高中改扩建项目按计划推进。继投资160万元完成校门及相应配套工程之后,咸宁高中又在政府的协调下,启动了扩建工程,以297万元的价格,整体收购了占地面积26.28亩,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酒厂,目前进入项目施工阶段。

(5)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条件又有新改善。2005年装备了教学实验室4个,投资近25万元。新扩建的学生食堂可容纳千人就餐。实训大楼项目建设已争取了国家立项资金250万元,目前正在施工,预计今秋将交付使用。

(二)各类教育事业获得新进展,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

(1)2005年,我区学生总数为735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026%;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6.16%,辍学率为2.43%;咸宁高中创建“市级示范学校”顺利通过市级评估验收,18所完小的第二轮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已经完成。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将原区电大、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区教师进修学校、区职高、区车站中学(原铁路中学)实行合并重组,以车站中学为基地,组建咸安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五块牌子,一套班子,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职业教育中心。2005年区职教中心学生总数达1150人,其中在校生750人,校外成人电大生400人。同时面向市场设置了机械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美术设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并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的用人协议,确保我区中职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稳中有升。全年培训了农村劳动力3927人,转移就业3705人,转移就业率达94.4%;培训进城务工人员8970人,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2700人。

(3)成人学历教育持续升温。2005年,我区参加成人高考人数达2477人,6955人参加了自学考试,人数创历史新高。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成效显著。共撤初小8所,教学点29个,改4所完小为初小,改14所初小为教学点。

(三)教育教学质量赢得新突破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着力专题研究等一系列措施,2005年我区中小学教育整体质量有了新的提高。高考在全市创“理科最高分”、“600分以上人数”、“一本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万人比”、“艺术类上线人数”、“文科一本上线人数”等六个“第一”,其中,全区320人上一类重点大学线,本科上线人数万人比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全区上艺术本科线316人,比去年增长18.4%。中考继续稳居全市前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硕果累累,获国家级奖59人(小学六年级全国奥赛,国家级金牌全省11块,咸安获1块也是我市唯一的1块),省级奖259人,市级奖270人。咸宁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一等奖3项(全市11项),获二等奖7项(全市22项),三等奖21项(全市33项)。

(四)素质教育取得了新成绩

(1)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全区构建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学校德育网络,掀起了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高潮。全年组织城区万余名学生参观了“咸宁革命事迹展览”,举办了“爱咸安,颂咸安”演讲比赛,举行了庆祝“六·一”万名学生游行活动。投资200余万元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启用,有1500余名青少年学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2个,先进个人140名。

(2)课程改革得到了扎实推进。组织了新教材的研讨课,举办了新教材优质课竞赛,开展了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编印了《咸安区中小学新课程、新理念论文、案例及教案设计》专辑。全区有30位教师论文在《新课程研究与实践》一书登载。

(3)教育科研成果实现了新的突破。“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和“异步教学”两个国家级专题的实验,已得到专家认证鉴定,实验成果得到推广。咸宁高中完成了“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的申报工作。咸宁高中、永安中学、西门小学、南门小学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咸安区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区”(全国仅9个县)。全年教师优质课获国家、省、市级奖34人,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级奖83篇,228人评为国家、省优秀指导教师。

(4)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有了新起色。举办了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友谊赛,举行了音、体、美教师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竞赛。各校普遍加强了“两课”(体育课与健康课)和“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管理,有效提高了学生体质。

与此同时,制订了《咸安区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出台了《咸安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加强了学生学籍管理。对中小学违规办班、违规补课、不按要求开课等办学行为不规范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全区中小学的特长班、实验班、高收费班全部撤除,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五)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学生为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与师德实践活动在全区教职工中扎实有效地开展,“3361”师德建设工程(即抓好三大教育,开展三大主题活动,实施六项制度,培选百名师德标兵)在各级各类学校整体推进。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建设按要求进行。对全区3776名教师师德进行了考核,定格优秀的教师1098人,占教师总数的29%。组织了3056名教师参加了全市组织的师德和新课改理论统考,考试合格率达99.8%。全年共选派了2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省组织的校长培训班,组织了23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了766名教师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全年组织推荐了3名候选人参加全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和2名候选人参加省“名师”评选,有2名校长获市级“优秀校长”称号,3名班主任获市级“模范班主任”称号,评选表彰了18名区级优秀校长,26名“模范班主任”。同时,对历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了跟踪考核与管理。

(六)教育发展环境实现新改善

(1)先进性教育深入开展。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区教育局机关、二级单位参加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严格学习时间、严定学习篇目、严肃专题讲座、严查学习笔记,确保了全局集中学习40个学时,个人自学时间普遍在30学时以上,每个党员自学笔记均在两万字以上,确保了党员参学率达98%以上。活动期间,全局安排专题辅导讲座18次,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在我心中”文艺专场演出等十项主题活动,先后召开了六个不同类型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并回收征求意见表196份,收集意见及建议320条。局领导带头整改,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先后出台了《咸安区教育局创建学习型、廉洁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实施方案》、《咸安区教育局规范收费行为、制止学校乱收费整改方案》、《咸安区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并认真付诸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省委副书记黄远志同志到我局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现场观摩会在我局召开,区教育局党委被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2)教育行风及软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规定,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和严格教育内部审计,全年清退违规资金20余万元,2位校长被免职,3位校长受通报批评,全年进行财务收支审计7个,专项审计1个,查出有问题金额701108元,挽回经济损失82750元,制止不合理支出10358元。对中小学危改工程项目实行了审计,审减金额31万元。

(3)积极帮扶特困学生。区教育局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争取了省级“两免”资金(免杂费、免书本费)233.88万元,惠及我区5800户家庭的8800名子女。开展了爱心助学圆大学梦结对活动,20名考上一类本科的贫困学生,得到了民营业主的结对帮扶,每人每年获得2000元的资助,直至大学毕业。与区妇联联合开办了关爱农村贫困女童就业入学的职业中专春蕾班,50人进入春蕾班学习,每人每年由区妇联从企业募捐资助1000元,落实了城乡低保户子女3500人的杂费减免42万元。

同志们,我区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区“四大家”领导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努力工作、不懈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局党委向多年来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区“四大家”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努力奉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区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规模、质量、水平和效益来看,仍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我区教育整体水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重智轻德的倾向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控制,学生个性发展有待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一些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尚待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中急功近利、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常规管理、质效管理方面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创新动力不足,精细化程度不高。四是“普九”债务仍然沉重,无化解主渠道。应该看到,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有的是教育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今后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想和改革的办法来研究解决。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安排2006年度工作,努力实现强势开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开好局、起好步是顺利实现我区“十一五”教育目标的关键。我们应当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用全面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来观察和考虑教育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来做好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我区教育事业的良好开局。

(一)2006年度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精神,我们确定2006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和“普九”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教育创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顺利实施教育“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咸安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6年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突出一个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抓住两个重点——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严把三道防线——教育收费的高压线,高考质量的生命线,学生安全的保底线;坚持四个狠抓——积极稳妥抓改革,突出中心抓教学,依法依规抓管理,责无旁贷抓安全;树立五种意识——目标责任意识,公仆服务意识,办事规范意识,工作绩效意识,单位形象意识;强化六项管理——人员编制管理,财务收支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机关作风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目标责任管理;处理好七种关系——与区委区政府的关系,与省厅市局的关系,与区直部门的关系,与乡镇办场的关系,与下属单位的关系,与平行单位之间的关系,与人员之间的关系;弘扬八种精神——勤奋好学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谐合作的精神,求实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乐于奉献的精神,争先创优的精神;达到九大目标——办学行为得到规范,教学管理科学有序,职工队伍稳定优化,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研成果不断推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形象人民满意,职工利益得到保障。

(二)2006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学前教育

城镇学前三年教育率达95%以上,农村学前二年教育率达80%以上。

2.义务教育

全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6%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0%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www.xing528.com)

3.高中教育

2006年全区普高招生力争招收3000人,学生在校巩固率达到95%以上。今年普高高考成绩在各县市中力争第一,确保第二。高分(600分)人数、一本上线人数、录入清华北大人数保持领先的地位。

4.职业和成人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力争超过1000人,在校生达到2500人规模。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新增劳动力培训3000人,培训致富带头人1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0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6850人,实现培训就业率达97.8%以上。培训下岗职工1500人,培训在岗职工5000人。

改扩建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1所。完成71所初小办学水平第二轮督导评估。实现全区勤工俭学总产值10920万元,纯收入1310万元。

(三)2006年度必须抓好的主要工作

1.突出管理重心,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求突破

(1)切实加强全方位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与时俱进的管理队伍,是当前抓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2006年区教育局人事股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要从思想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对局机关人员和各类学校校级班子进行轮训,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全区教育干部,适应掌握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积极推进学校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创新的同时,所有学校都要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学校领导要站到教育教学管理第一线。从2006年起,学校所有校长、中层干部都必须按规定要求任课。在教师编制紧缺的乡镇完小、中心小学的副校级和中层干部,要和普通教师同工同量满负荷任课。常规管理要紧抓不放,教学管理、校园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要与时俱进。高中管理,要解决规模扩大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针对高考新模式等实际情况,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管理重心要向下转移,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共同参与管理。

(2)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校本研究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深化。充分发挥课改实验学校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示范课、编写课改案例集等,引导教师将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完善校本研究制度,充分发挥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在教研中的龙头作用。要积极开展新课程相关学科考试命题研究,深化小学复式教学研究,探索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要加大农村小学普及英语和远程教育的力度。开展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活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高度重视教学点课改推进相对滞后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重点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布局调整,把能撤的教学点撤掉;二要充分发挥中心完小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指导,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均衡发展。要积极有序地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深入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探索新教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根据省选修课程开设要求和新高考方案,认真修订和完善课程实施计划,重视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建设,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研室要切实履行好“研究中小学教育理论,指导中小学教育实践,管理中小学教学业务”职能。教研员每年至少要撰写1~2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周至少要有两天时间深入基层学校,进行现场指导服务,要与教师同台教学、同台研究。所有学校都要实行开门听课,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都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研究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积极做好“十一五”规划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加强我区教学改革和发展思路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创新、新课程改革、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方面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服务。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筹建咸安教研网。充分发挥《咸安教育网》的优势,力争将全区普教、职教、幼教工作者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发布,使全区教育工作者在较高层面、较大范围交流研究成果,共享成果资源。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整体研究水平。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积极吸收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开设好中小学各学段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2.注重均衡发展,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

(1)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好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2005年年底,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下决心、投巨资,彻底改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保障范围较窄、保障水平偏低、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长远看,这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期看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其中有许多配套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加强协调沟通,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争取有关免补经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2)加快农村中小学示范学校创建步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咸宁高中、汀泗中学市级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但从全面推动全区中小学的创建广度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我们还做得不够。2006年,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学校创建工作力度,努力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上下功夫,尤其要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迎接省政府第二轮“普九”复查验收的工作任务。

(3)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完善教师城乡任教服务期制度,打破城乡界限,打破城区各校间界限,打破同一乡镇校际间界限,实行城乡交流任职和支教双向流动制度,分批次有序开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师资不均衡的状况。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创设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在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中、高级教师职务评聘中,必须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同等条件下,在乡村任教满一至两年以上的教师优先晋级晋职。

3.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在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上求突破

(1)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上下功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抓住全省重点建设县级职教中心这一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2006年9月以前完成实训大楼建设,完成新建一个数控中心、一个电动缝纫实训中心、二个计算机应用培训实验室、三个电子电工实验室等设施建设任务。中职学校要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推行“职业预备教育”,从今春起,在南川中学、汀泗中学、甘棠中学和官埠中学等四所初中推行中职班试点,合理引导初中学生的提前分流。加大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力度,优先安排受助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实现“培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职教教育管理,做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和省级示范性专业创建工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制度,探索“七个合一”的办学之路,即: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教研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

(3)着力抓好职业和成人教育。要以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成校为基础,形成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人才资源,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工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自主就业、自我创业,提高为“科技富民”服务的水平。

4.深化教育改革,在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1)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要继续坚持“存量不减保公平、增量放开扩资源”的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进一步发挥民办体制的活力,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彰显辐射功能,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有序发展。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实行质量监控行为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民办教育健康运行。

(2)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把广大教职工内在积极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是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宗旨。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完善教师结构工资制。要加强教师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教职工收入与岗位挂钩,与工作业绩挂钩,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5.实施人才强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是楷模。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师德档案制度,倡导敬业爱岗的良好师风。在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务晋升和各类荣誉的评选活动中,突出师德要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树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师德典范,宣传、推介他们的高尚道德与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教育人、塑造人、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各乡镇办场、各学校要围绕“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爱心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激励是教师的第一本领,点拨是教师的第一技能”的“四个第一”标准,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大讨论。要从规范工作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入手,强抓师德、师能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工作纪律问题,对于教师考勤、教学、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所有教职员工都要以制度为准绳,自我约束,从严规范,有必要采取一些刚性规定和硬性措施,决不允许在我们的队伍中出现涣散、疲沓的“自由人”。二是爱生敬业问题,教育的本质在于奉献,教育的生命源于爱心,我们要大力倡导“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教师基本道德规范,真正做到“昂首传薪火,俯身作人梯”,为学生所爱戴,为家长所信任,为社会所赞誉,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要严肃查处体罚学生的教师,严明职业道德要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

(2)加大培训力度。认真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培训活动,突出加强英语学科和教育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要把农村薄弱学校校长的培训作为干训工作的重点,优先安排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抓紧教师业余学习,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和校本培训模式,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政治、业务素质。暑期,要对全区教师学习新课程知识和使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技能的情况进行考试考查,以考促学,以考代训,全面推进我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

(3)优化队伍结构。当前我区教师队伍中最大的问题是中小学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许多学校,特别是乡镇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新的合格师资得不到及时补充。学科结构不合理,新课程改革所需的英语、信息技术类课程师资奇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已成当务之急。今后我们将逐步建立经常性的教师补充机制,实行稳定的招聘师范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制度,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要分流不合格人员,清除游离外出人员,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6.立足以人为本,在优化育人环境上求突破

(1)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部把2006年作为中央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年,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各中小学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学生为先”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5年全区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学科渗透,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固有的德育资源,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二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要精心配好班主任,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计划,着力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三要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突出“抓细节,抓常规,抓养成”,不断深化德育目标递进层次化和德育内容序列化改革,健全养成教育、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等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四要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以落实新《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为总抓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全人格为重点,利用班会、主题队会、重大节庆日、开学和毕业典礼、国旗下的讲话等德育形式,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教育人。要继续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家访活动和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家长转变育人观念。要大力开展“走进学生心灵、师生真情对话”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师生平等交流,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五要加强德育阵地建设。重点是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全面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德育工作合力。要充分挖掘校内德育资源,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六要完善德育工作网络。重视文化场所作为德育基地的作用,建设好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形成校外德育网点;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当好“义务家长”,加强对孤儿、单亲、外出务工子女等弱势儿童群体的帮教;坚持校园治安特别管护区建设,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开展军警校共建活动,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2)认真抓好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保底线。中小学生群体基本是未成年人,是目前社会中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不容我们有丝毫的忽视和麻痹,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6年区教育局即将制定下发《咸安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和《咸安区教育局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中小学要健全完善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学校的门卫、值班、巡逻等方面的内部安全管理措施。要建立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健康检查、卫生消毒、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膳食管理、食品采购制度及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制订新的管理办法,探索学校和当地公安机关、家长、社区的安全联防新路子;认真组织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对安全隐患继续实行限期整改制度。要切实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要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切入点,争取公安、卫生、文化、广电、工商等有关部门,集中治理和改善中小学和幼儿园周边环境;要建立和严格执行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要抓住创建“文明湖北”、“文明咸宁”、“文明咸安”的契机,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教育”、“文明校园”活动,塑造教育系统良好的形象。

(3)认真抓好扶贫助学和“控流”工作。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继续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保证考入高校的贫困学生入学。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等政策,确保中小学特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要继续组织开展“基本无辍学乡镇”创建评选活动和“学生入学人数天天长”竞赛活动,各乡镇、各学校都要认真扎实地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创建“基本无辍学乡镇”、“无辍学生学校”。普教股、督导办等单位要严格督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4)认真抓好行风建设。加大规范办学行为的力度。要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学生“减负”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周活动总量和作息时间,严格按照区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目录征订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大力治理各种乱补课、乱办班、乱考试、乱发资料和按考试成绩排名的现象。继续规范学籍管理,实行学生学籍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严格“一生一号”制度。要深化教育系统行风和廉政建设,加大治本力度,严肃查处“乱收费”和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案件的教育与治本作用。继续抓好政务、校务、财务“三公开”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的财务内审及“一费制”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许可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

(5)认真抓好教育宣传工作。2006年,我们将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紧扣教育发展主题,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在提升宣传层次和效果上下功夫。注重典型学校和典型人物的强势宣传,注重重点工作的跟踪报道,及时宣传尊师重教的典型,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宣传广大教师敬业奉献的感人事迹,更好地为教育发展鼓劲。

7.坚持与时俱进,在提高教育工作领导水平上求突破

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整体实力的新起点上;正处在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起点上;正处在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内涵提升的新起点上。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各级教育干部必须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全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1)更新观念,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要树立教育领先发展的观念,思维方式上要从原来满足于低水平普及逐步转到普及中促整体提高上来。要树立教育优质发展的观念,思维方式上要从原来满足于入学机会均等、人人“有书读”逐步转到质量提高机会均等,能够“读好书”上来。要树立教育优化发展的观念,思维方式上要从原来满足于粗放型发展、“三教”分散并进逐步转到资源集约、内涵提升、“三教”结合上来。要树立教育人本发展观念,思维方式上要从原来偏重于智育逐步转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全面育人上来。要树立教育开放发展观念,思维方式上要从原来局限于学历教育逐步转到面向社会的全民教育上来。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理念,引领教育发展模式转型,积极探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咸安特色的优质发展、内涵提升的现代教育新路子。

(2)狠抓落实,实现干部作风的转变。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我们要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基层干部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抓落实的功夫。要把改进作风落实在教育实践中,鼓励创新发展,大胆实践,要在全系统形成一股鼓励创新的宽松环境,只设路标,不设路障。要坚决摒弃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成规、不探新路的工作作风。要把密切联系基层、全力服务学校、倾心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教育干部要“沉下去”,倾听一线教职工和基层群众呼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珍惜充满希望的大好时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促进全年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3)清正廉洁,实现自身形象的转变。广大教育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基建招投标、大型设备采购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的监管,切实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广大教育干部要认真履行职责,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思想和行动上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咸安区教育工作任务艰巨,特别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许多工作仍会遇有多变的情况、复杂的矛盾和疑难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付出百倍的努力。务实求发展,携手创辉煌。让我们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强有力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抓好学校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和谐、平安”教育,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在2006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