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文艺评论的创新
□杨志今
文艺评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我们大家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两篇经典文献,集中阐述了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文艺方针以及文艺评论的标准,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方针。江泽民同志把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形象地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并多次强调要努力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建设,大胆进行文艺理论评论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就文艺评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有关文艺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努力使文艺评论在坚持文艺正确导向、引领社会审美风尚、提高群众鉴赏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十七大以来,在党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指导下,文艺评论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艺评论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一,2008年,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6周年之际,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联合召开了全国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到会讲话,针对文艺评论工作,总结历史,分析现状,并提出了明确的对策建议。会上,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名义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倡议书》,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对促进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二,为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的阵地建设,2008年底,中宣部专门发出文件,要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增加和保证文艺评论版面,并提出最低版面数量标准,要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保证或增设文艺理论评论栏目,要求各大中央媒体约请著名评论家撰写有深度的评论文章或者进行访谈,对重要作品和文艺思潮进行评析,充分发挥文艺评论辨析思想、甄别美丑、建立标准、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今年的中央媒体,不管是电视台、电台,还是报刊杂志,都增加了文艺评论方面的分量。
其三,针对当前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少领军人物和文艺评论大家的现状,有关单位通过举办各种中短期培训班、建立文艺评论人才库等措施,加快文艺评论人才培养步伐,扶持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家。
而文艺评论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上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始终把握文艺正确导向
导向是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旗帜。任何文艺作品,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一种以思想、精神、道德、情操、信仰和追求为内核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反映。积极进步的、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点和社会担当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永远是优秀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我们的文艺评论,不论其表现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具有什么特点、追求什么目标,其在终极效能上都应当和必须挖掘或者体现出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牢牢把握文艺的正确导向。
当前,与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文艺评论显得不太适应、不够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评判标准失范、是非界限混淆等问题。有的评论工作者甚至对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漠然视之,对歪曲历史、丑化现实、诋毁进步、鄙视文明的文艺作品态度暧昧,对“本能化”、“生理化”、“感官化”、“欲望化”的创作倾向赞赏有加,这就在价值取向上有意无意产生了某种误导,亟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应下力气予以解决。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导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艺评论引领文艺思潮,体现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是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要始终坚持健康审美标准
审美价值是文艺作品价值的重要体现。不论是小说、舞台艺术作品,还是绘画、书法、雕塑作品,其本身都是艺术家自身的审美创造。如果说文艺创作是发明的艺术,那么文艺评论就是发现的艺术。文艺评论的审美应该是评论家在对鲜活的艺术作品获取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展开的精微的艺术分析与审美评价。健康的审美标准始终是文艺评论的重要标准。
当前,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文艺评论打破了过去那种过于政治化的模式,从种种僵化的观念和桎梏中解放出来,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可谓新潮迭起、新锐辈出、热闹非凡,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与文艺评论的蓬勃生机相伴随的却是文艺评论标准的混乱和模糊,面对某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文艺现象时,甚至出现集体“缺席”与“失语”,常常是对不良的创作现象不敢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对优秀作品又缺乏应有的敏感,未能进行及时地宣传评介。事实上,好的文艺评论,应该是以评论家自身认可的审美标准对评论对象的褒扬或批评,应该是审美的再发现、再创造。中外文艺史上许多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与我们一代代评论家长期坚持科学的文艺审美标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倡导正确的创作思想,培养人们科学健康的审美欣赏情趣,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优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审美标准,倡导客观公正、健康理性、与人为善的评论风气,抵制有偿评论、人情评论等,是当代文艺评论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www.xing528.com)
要始终保持旺盛创新活力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之魂和魅力之本,是文艺发展的动力之源。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一样,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当前,文艺评论工作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体制背景、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评论工作面临一系列前所未见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理论评论工作者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个人以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推动观念的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文艺评论有两种倾向比较普遍,一是惯于用陈旧过时的思维和观念去分析评论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不能与生动活泼的文艺现实交流对话,有的评论文章自说自话,脱离大众,而评论者却浑然不觉;有的机械照搬西方的所谓后现代理论和观念,生涩辞藻堆砌,表述诘屈聱牙,让人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更有甚者,还把西方一些早已过时的观念方法当作新东西贩卖而自鸣得意。其实,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实践已为我们的理论评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值得文艺评论工作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
二是要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这是文艺评论工作能否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问题。现在我们有的评论文章大而无当,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读后既不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也不能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有的评论文章缺乏文采,感情苍白,语言呆滞,常常让人望而生厌。要使我们的文艺评论思想新颖、亲切感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下功夫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评论文体和语言,创造出体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评论风范。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敏感捕捉当前文艺热点,密切跟踪有影响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及时进行有理有据、有思想有洞见的剖析评述,文风要质朴清新,语言要灵动多彩,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对重大文艺现象、文艺事件,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努力掌握评论的话语权,有效引导文艺思潮和大众审美走向,真正树立文艺批评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促进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互联网已经成为文艺评论信息传播聚集、设置议程的重要载体,其互动性、及时性、播撒性、聚集性等都远远超过了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介。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善于熟悉和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博客、播客、手机等新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术观点,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总之,只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牢固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实践发展相符合、与人民呼声相一致的创新意识,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文艺评论工作的新特点,就一定能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载体、传播手段上实现全面创新,使文艺评论工作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要始终坚守精神品格
优秀的文艺评论,向来都把价值建构、精神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古代的文艺评论,历来重视精神价值,“风骨”、“形”、“神”等概念都包含着对精神品格的看重。近代以来从章太炎到鲁迅到茅盾、胡风等,他们的文艺评论无不重视精神传承,坚持评论的批判品格,保持评论的独立意识,从而构成了一部精神传承的历史。
当前,文艺评论在面对新的社会思潮、历史语境、现实生活和创作实际时,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窘迫、乏力、苍白,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有针对性的回应。文艺评论的乏力,首先在于评论精神品格的缺失。现在的情况是,主动的、积极的、有影响力的评论还比较少,被动的、消极的、跟风的评论却屡见不鲜,文艺评论的世俗功利、应景实用多了,直言不讳、真知灼见少了,人情味重了,真理性淡了,文艺评论的风骨软了,精神品格低了。坚守文艺评论的精神品格,是评论界的当务之急。
坚守文艺评论的精神品格,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尊严。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批评精神,既不依赖于媒体或金钱的操控力量,也不妥协于时尚世俗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反思能力,不要在一己的名利上患得患失。那种丧失评论尊严与精神品格的追求,必然会导致评论的急功近利,这是我们要时刻警醒的。
其次,文艺评论要保持独立的品格。评论必须通过审美的、艺术的视点介入创作现象,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不要仅仅停留在梳理、归纳、复述表象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文艺界一些不良风气和创作中的一些消极现象,要敢于站出来,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和理直气壮的批评,努力改变文艺评论“失语”、“缺席”的尴尬状况,以评论的力量激励、鞭策、引导文艺工作者关注民生、抒写民情、反映民意,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在引领创作价值和审美取向、提升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纠正不良创作倾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再次,要建立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切实加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养。文艺评论工作者相互之间,评论工作者与文艺创作生产者之间,都应提倡文人互勉,反对文人相轻,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评论和争鸣,在文艺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积极向上、同心同德促发展的良好生态。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推介优秀作品,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挑选出来奉献给人民,要始终牢记文艺评论的神圣使命,不断强化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坚守文艺评论的精神品格,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