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泰旧第(相府路17号民居)
在信州城区的相府路17号,有一处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民居——杨益泰旧第。在高楼林立的闹市中,它就像一位老者,静静地坐观这座城市的四季变迁、世事沧桑。
大宅子的主人杨益泰,祖籍上饶县花厅人,民国时期的纸业巨贾。他的足迹踏遍整个江南,经营着许多纸铺纸行,在外闯荡了几十年后,杨益泰开始像许多事业有成者一样,希望“荣归故里”,经过多方考察后,他把家安在了信州。1932年开始,杨家集聚了上饶所有的能工巧匠修建府第,前前后后修建了许多年才建成,但不久却毁于大火。他的儿子杨子衡于1946年在原址重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完工。而杨老先生在1938年就因政局动乱而离开本地,此后一直杳无音信。
杨益泰旧第,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中轴线上前后三进两天井,木结构,正门青石门框,用砖石叠涩挑檐门罩,墙体立面处理为中间高两旁低的山岳形,是典型的赣东北风格。
前厅中心四柱为抬梁式结构,形成敞开式明间,雕刻华美,宽敞明亮。两次间为穿斗式结构,穿枋间用竹编造粉白底水墨作画,主要以山水为题材。
中厅建造形式同前厅,左右厢房,形成四水归堂第一进天井。井檐檐柱均有蜀柱和牛腿,以人物戏文为主要题材,镂空雕刻贴金,十分精美生动。(www.xing528.com)
杨益泰旧第(相府路17号民居)全景图
后厅为穿斗式结构,左右厢房,形成第二进天井。井檐檐柱构件雕刻一如中厅和前厅,尤其是穿廊房门隔扇和墙裙之上窗户棂格装饰,其构思立意,极尽人间有关富贵寿考、吉祥如意的描述,集中了大量的传统艺术造型,总计各有内容生动的雕刻精华100多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一座宝库。
旧第中轴线上的三进两天井建筑,周围用五岳朝天封火墙隔断,墙外两侧又有厢房,前后阁楼共四天井,中开侧门,可启可闭,形成两重封闭式结构,提高了房屋的防火防盗功能。整幢建筑地下排水设施优良,遇暴雨而不淤塞。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了杨益泰旧第。该宅院曾安置过平民百姓,曾做过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在“文革”中,当时在此办公的公安局同志将梁柱构件雕刻全部巧妙地用麻皮纸遮蔽起来,逃过了“破四旧”劫难,使它至今保存完好,灿烂如新。
1999年相府路17号民居(杨益泰旧第)交给信州区博物馆管理,200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信州区有关部门正在对杨益泰旧第进行全面维修。不久这里将会建成一个民俗博物馆,将会有更多的本地人、外地游客一睹这座百年宅院的风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