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礼俗:祖宗崇拜与血缘关系

中国传统礼俗:祖宗崇拜与血缘关系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享堂就是祭堂,是祭祀祖先神主及族人团聚的场所,寝堂则为安放祖先神主的地方。祭祀活动的最后一项程序是“祖宗赐食”或名为“享胙”,也名为“饮神惠”。“享胙”也表示列祖列宗在阴间仍赐给子孙以食物,维持着后代的生计;而凡得到胙肉的子孙则表明他们可以受到祖宗的保佑,可以消灾免祸。祖宗崇拜是一种血亲崇拜,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必须具有血缘关系。

中国传统礼俗:祖宗崇拜与血缘关系

除墓祭之外还有庙祭。庙即家庙,也就是祖宗祠堂。我国传统时期,人们聚族而居建立宗祠祭祖,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据清初的有关资料统计,在总共只有78个州县的江西,全省同一族姓建的总祠堂89处,各地一族独建的分祠堂8994座,也就是说,几乎每个村镇都建立了祠堂。此外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广东、四川建祠堂也很普遍。北方各省有祠堂,但同南方相比,要少得多。祠宇林立,牌楼高耸,形成了我国南方乡土建筑的精华。

祠堂按宗族组织来分,可以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宗祠即一宗的合祠,其规模一般较大,大的宗祠甚至是几个县、几十个县的族人同建,这被称之为统宗祠;分支房各祀者为支祠。统宗祠也可叫总祠堂,支祠称为分祠堂。宗族内部的各个家庭和宗族制度还不发达地区的平民之家,一般还设置有供奉直系祖先神主牌位的家祠或者家堂。祠堂依其建筑布置,也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朱熹式祠堂。按《家礼》的规定,居于正寝之东,设置四龛以奉高曾祖考四世神主。其建筑布局基本上模仿唐时三品官家庙的形制,宋、元以及明初的祠堂大部分可以划入此类。第二类,住宅式祠堂。本类祠堂是由先祖故居衍化而来的,主要为祭祀分迁始祖及各门别祖而建立,其平面布局根据各地民间住宅建筑的习俗不同而不同,从外形上极难区别是住宅还是祠堂。第三类,大型祠堂。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宗族人口的繁衍增加,上述两类祠堂已无法容纳众多的参加祭祀活动的族人,又加上宗族内富商大贾经济力量的强大,在其倡导、资助下,祠堂建筑的规模逐步提高,面积不断扩大,于是,它就很快脱离了住宅形式,独立于居室之外,以其宏大的规模,高耸的形象,而构成了村落的标志、宗族的象征;或位于村中,与书院、文会、社屋、戏楼等文化建筑混杂一起,组成了祭祀、礼仪和娱乐、社交的中心。这类祠堂,其中轴线上的布置一般为大门——享堂——寝堂。享堂就是祭堂,是祭祀祖先神主及族人团聚的场所,寝堂则为安放祖先神主的地方。

寝堂是安置神位之处,它是祠堂的正厅,北壁设有神龛,中列始祖神主牌位,则依次高祖居左,曾祖居右,祖居次左,考居次右。神主多用檀木做成,长一尺多,宽数寸,上书第几世祖及其正妻谥号、生卒年月、葬地等。清时,“士庶家宗祠,动辄数十世,族之繁者,木主几无所容”。有的宗族考虑到正堂不可能容纳那么多的神位,就有选择地在正堂设始祖木主,并另辟享堂,供奉其他的祖宗。

祠堂的祭祀活动,按时间、性质及所祭对象的不同,也可以划分为诸多的种类,如常祭、专祭、特祭、大祭等。

常祭是一般性的祭祀,每月初一、十五举行,规模不大,每个家庭只要求家长参加。专祭是对特定祖宗的祭祀,如冬至祭始祖,高曾祖考忌日之祭等。特祭指现世子孙婚娶、生子、进学中举,入仕升职等喜事,而入祠行祭。大祭在一年之中,要举行数次,如春节春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秋分除夕等。在大祭活动中,又以春秋两祭最为热烈隆重。这两次大祭,族人们都十分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所有的宗族成员必须参加,否则,就要给以处罚。另一方面,须购买大量祭品,既供奉祖宗,也为全族人员聚餐做好准备。大祭前几天,与祭人员要沐浴、斋戒,甚至不准与妻妾同房,以杜绝杂欲邪念,静思祖宗。祭日清晨,全体与祭人员梳洗、穿戴整齐(有官爵者着官服),齐集祠堂大厅,准备行礼,这时不准说话,不准喧闹,甚至不得咳嗽,也不得衣冠亵慢,不得尊卑无序,不得昭穆失伦,依次静默肃立。祭祀活动由宗子主持,并由其担任正献。族长及族副辅助宗子,担任分献。另外,还设立有陪祭、读祝(诵读祝文)、纠仪(监督祭祀程序、纠察祭祀礼节)、嘏辞(代表祖宗向子孙们训话的人)、赞引(唱礼)、分引(引导正献及分献至神位前)、执事等。(www.xing528.com)

整个祭祀过程,各宗族都有严格而详细的规定。祭祀活动的最后一项程序是“祖宗赐食”或名为“享胙”,也名为“饮神惠”。所谓“享胙”,其主要内容是:一、会餐,由宗族开办酒席,全体与祭人员参加;二、分胙肉,即按户头人头,分发祭祀之肉;三、给钱物,即向族人发放少量制钱和实物。“享胙”并不体现平均主义。凡具有品官、举人、进士身份和有钱有势、对宗族、祠堂有贡献的人物,胙肉、钱物等则加倍或数倍。会餐时则依据贵贵的原则,因为这些人是宗族的有功者,是宗人的光荣,所以他们在祭祀活动中取得了高于族众的地位。“享胙”也表示列祖列宗在阴间仍赐给子孙以食物,维持着后代的生计;而凡得到胙肉的子孙则表明他们可以受到祖宗的保佑,可以消灾免祸。

除祭祖之外,有的宗祠还依德(有功名的读书人和行为高尚者)、爵(做官及致仕者)、功(对宗人、祠堂及族产等有贡献者)的原则,给那些受到了某种最高奖赏,出门担任相当品位的官职和获取了美好名声的人以及热衷于宗族公益事业的死人以祭祀。这虽然破坏了宗族伦理常情,但可以此作为督促族人奋发向上、见贤思齐、趋善弃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宗族祭祀活动所隐含的光宗耀祖的价值取向。

祖宗崇拜是一种血亲崇拜,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必须具有血缘关系。各宗族因此规定,凡能参加祭礼活动的,必须是本族内的行过冠礼、已立成人之道的男子。本族女子虽然是与本姓祖宗同一血统,但她出嫁后便成了外族成员,故无与祀资格;外姓女子嫁入本族,她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更没有资格参加。另外,入赘本族的异姓男子及出族承祧的同姓,也不能在本族参加祭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