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是把盛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前选好的葬地的仪式,古代又称“送死”、“发引”,民间俗称“送葬”或“送终”。按照旧时惯制,这一仪式一般分为:辞灵、启灵、抬棺、引路、路祭等程序。
出殡是一件大事,所以首先要认真选择时日。顾炎武认为,先秦时期天子、诸侯的下葬时间差不多都是柔日。他在《日知录》卷四《葬用柔日》条中专门进行过叙述。出殡之日选定以后,在下葬的前一天,丧家便将灵柩安放在屋舍正中,会集乡邻亲友,或饮酒击鼓,或演戏宴客,通宵达旦,闹闹哄哄。这就是民间的“闹丧”、“暖孝”风习,是民间把“寿终正寝”者的丧事当成了“吉事”和“喜事”。所以才有“喜丧”、“白喜事”之类的说法。这样做可能是为了消除丧家男女老少对死者的惧怕心理,或者是借此驱赶走内心的悲哀和忧愁。
有的地区常在出殡的头一天晚上,为死者“饯行”,俗称“送盘缠”。在丧事中,孝子孝女要给死者扎彩纸,对男性死者,要用彩纸扎两马一车,对女性死者则扎一牛一车供乘坐,牛代死者喝脏水。还要为死者扎一座房子,以供死去的灵魂居住。在“送盘缠”时,要在土地庙前焚烧冥纸,焚烧纸扎的车马、牛和房子。这天夜里要辞灵,就是给棺材“煞扣”,用钉子把棺材盖钉牢。钉前要把丧盆中三天来烧的冥钱灰,用黄纸包好放入棺材内,有的还用桃木刻一小人放入棺内随葬,以此来“压胜”、“辟邪”。钉棺材的铁钉共三枚,其中有一枚的钉帽做成桃形,钉在棺材的前头。钉子的钉法是一面两枚,另一面一枚,如果死者是男性,便左一右二,如是女性,就右一左二。铁钉俗称“寿钉”,由木匠钉,要求不能把钉钉弯,钉时孝子孝女要喊死者钉。然后,把一只活公鸡系在前面的桃形钉上,俗称“领魂鸡”。
民间一般灵柩不用车拉,要由人抬,最少是十六扛,也有多达三十二扛的。抬夫有六十四人、三十二人、十六人、八人不等。这些抬夫或为丧家的乡邻,由丧家主事人及族长邀集义务服务,或是专业的杠房人员。在起灵时,孝子孝女和亲友都在灵前拜祭,孝子要头顶丧盆,灵一启动,便要立刻把丧盆摔破,认为这样死者在阴间才能受用给他烧化的冥钱。灵起后孝子执“灵头幡”在前引路,亲族戚友跟在棺材后面相送,女人送到大门口即返回,不许去墓地。沿途由大姑爷抛撒“买路钱”,遇有桥、高岗等地要拜祭。去葬地途中棺材不得落地,一直送到葬地。
在江南一带灵柩所过之处,亲友还要在路旁设筵致奠,习惯上称之为“路祭”、“道祭”等。其礼节是,在道路的左边或是右边摆置酒菜食物,或立篷帐,或不立篷帐。看见灵柩快要过来之时,路祭者烧香,将酒水、茶汁洒泼地上,灵柩到来,停留片刻,丧主径直走到设奠处,向路祭者叩头礼拜,哭,再跟随灵柩往前。路祭源于上古时祭祀路神之习。传说黄帝之子累祖好远游而死于路上,于是后人就把他当成了路神。后来为人送行就直接称之为“祖道”或是“祖饯”。可以说,路祭是祖道的引伸和发展,它成了丧家图排场、讲阔气的又一机会。(www.xing528.com)
灵柩抵达墓地之后,依《仪礼·既夕礼》的说法,有如下一套葬埋仪式,即停柩。将各种随葬品和仪仗陈放在墓道的东西两侧,再将置放棺材的一种工具抬进墓道,特制的垫子放在这种工具的上面,接着放上棺材。灵柩进入墓室,解除捆绑的绳索,去掉装饰物。因下棺时需要安静,所以不准哭泣。落葬后,丧主哭踊,拜谢宾客,送葬亲友走出墓道,治丧人员开始置放各种较为大型的随葬品在棺材的附近,再用布帷罩住棺材和随葬品,棺材上放一件似床却无足的“折”,折上放抗木、草席,遮挡尘土。封闭墓门。丧主及孝子们拜谢在道帮助执绋、在坟中帮助下棺和掩埋的乡邻。
民间下葬礼有繁有简,做法不一。有些地方,灵柩抵达墓穴后,仍由孝子执绋,众人抬柩,围绕着墓坑从左往右跑三圈,每跑一圈时,阴阳先生便大吼:“一转天门敞开,二转地门敞开,三转祖先迎魂来。三魂入墓圹,七魄下窀穸,佳城千秋固,亡者永安息。”转毕,下葬。有些地方,则在墓坑附近选一平展开阔之地,将灵柩搁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两条长凳上,然后,由手摇杆铃、口诵超度经文的和尚或者道士带着死者亲属绕棺三周,以示最后告别。绕棺后,送葬的亲友及女眷便被动员返家。有些地方,在棺材抵达墓地时,丧主要请送葬队伍中的年高德劭者祭拜后土。有些地方,入土选好吉时,下棺时有定向、暖坑、分金、安位、叫好、兜金、斗室、掩土等仪节。有些地方,灵柩入坑后,先由孝子用上衣前襟盛土撒在棺盖上,表示可以铲土掩埋了。
一般灵柩入土,孝子返家,拜送宾客,就居住在倚庐之中,正式开始守孝。同时,将死者的神主牌位送进宗祠或是正屋中的“押橱”或是供桌上,以备日后的祭祀、供奉。死者入土后的第三天,丧主带领全家老幼和亲戚朋友来到墓地为新坟添土、焚钱、举哀,并绕新坟三圈,谓之“圆坟”。有的是在葬后的次日,请僧人、道士或阴阳先生在新坟上插纸旗,设香烛,焚纸钱,陈酒食祭祀,此称之为“谢坟”。
穷人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很少有上述排场。由此看来,钱是万恶之源。假如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各个朝代力主丧葬祭仪从简,那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历史是面镜子,全方位提倡节俭,确实是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