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周岁,古代称周(最)。要举行一定的礼仪以示庆祝,民间叫“抓周”,是让不懂事的小婴儿随意抓取预先摆好的物件,来预兆小婴儿的人生志趣、喜好、职业及前途。抓周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就在民间流行,那时叫“试儿”。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一章中,曾经详细介绍了当时江南的“试儿”风俗:当新生儿满一周岁时,父母就给孩子沐浴,穿上新衣,打扮一新,然后把弓矢纸笔(女孩用刀尺针线)以及各种珍宝、食品、玩物等放置在孩子面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
《全唐诗》有“拈周试晬”记载:“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国器磋犹小,门风望益清。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此诗比喻贴切,用无瑕片玉喻婴儿肌肤白嫩,“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周岁婴儿的天真稚嫩。可见当时“抓周”景况。
晬,原是婴儿一周岁之称,叫“周晬”,后来,又通用于婴儿满百日之称,叫“百晬”。所谓“晬盘”,即指婴儿满周岁或百日时,家里人用一只盘子,放着弓箭、珍宝、玩器、针线、文房书籍等物件,让婴儿自由抓取,以先拿什么为征兆,来预测他未来的一生和前途,因是测试性的,故也叫试晬。(www.xing528.com)
《红楼梦》第二回,通过别人之口介绍了贾宝玉周岁时,贾政为他举行“试晬”仪式的情景:“……那年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大不喜悦。……”
小孩周岁要办酒请客,收礼物和贺仪。谚语:“姑姑的鞋,姨姨的袜,姥姥的兜肚,舅母的褂。”可见礼物之多。同时举行“抓周”仪式。在浙江,小儿穿上外婆送来的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脚镯等。厅堂中间放一张八仙桌,桌上放一只盘,盘中有书本、毛笔、小斧头、小锄头、食品水果等物。母亲抱着孩子扑在桌面上,看孩子喜欢拿什么东西,如果拿书,外婆会讨彩头:“长大准会考中头名状元!”《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安徽寿春风俗:婴孩周年之日,置食物农工器(小模型)及小铜刀铜剑纸笔等物于案上,使其任意攫取,谓之抓周,俗意以为观其攫取何物,可知将来志之所向也。有的地方抓周风俗,遍请亲友筵宴相庆外,必备书籍、算盘、刀剪等物,置案令小孩自取一种。如果取得是书,以为孩子将来定能专心学问,仕途无量。若抓算盘则为商,刀剪则为工。清代时,还将朝珠一种放入杂物中,如小孩抓到它,家人更为高兴,宾客必众词相贺说某孩长大能做官。海南省琼崖地区称小儿周岁为“对岁”,是日戚友近邻来贺,胜于过满月。外祖父家要为小孩特备笔、墨、砚、纸、算盘及其他玩具和银元一块儿置筛中,家中请道士为之奉神,其时,将置满物件的筛敬献神前,使婴儿伸手拾取筛中任何一物,从所择拣之物测定婴孩异日的志趣,择文具者为喜读书,择算盘、银元则近于商。其实,这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祈福,属于以民俗之法来预示婴儿将来的前途。但仅从良好主观愿望出发且一厢情愿,对孩子实际来说并无助益,况且把这种虚拟心态当真,会对幼儿成长产生偏见。因此,这种风俗只是一种企盼,表心意而已,千万别拿这些影响了子女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