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新娘的花轿到达男家,早有人准备好米谷豆子和彩果往男家门里撒或者待新娘下轿时往新娘身上撒,这就是“撒谷豆”的礼俗。
“撒谷豆”的礼俗《周礼》未见记载,可以确信当时还没有这一礼俗。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俗如果从礼仪的发展阶段来区别,可以分为聘礼阶段和交礼阶段两类。女子未到男家前可归为聘礼阶段,在“六礼”中从“纳采”到“亲迎”的前半段男女之间分别生活都可看做是聘礼阶段;从新娘上了花轿到新人回门标志着男女合为一家,可以归为交礼阶段。秦以前婚礼主要表现在聘礼阶段,当男子把新娘迎进家门后,婚礼就算基本完成了,后面的礼仪比较简单,这大体就是《周礼》记载的婚姻礼俗。汉以后,交礼阶段的内容逐渐增多,而且越来越热闹,打破了秦以前婚礼沉闷、肃穆的程式。这一变化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大致成形,至宋代衍成风俗并流传开来。
“撒谷豆”的礼俗开始于汉朝。据宋朝高承所撰《事物记原·撒谷豆》记载:“汉世京房之女,适翼奉子。奉择日迎之,房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门故也。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门,新人不得入,犯之损尊长及无子。奉以谓不然,妇将至门,但以谷豆与草禳之,则三煞自避,新人可入也。自是以来,凡嫁娶者皆宜置草于门阃内,下车则撒谷豆,既至,蹙草于侧而入,今以为故事也。”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到“撒谷豆”之俗起始于汉朝京房的女儿和翼奉的儿子迎亲之日。其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祸,以求婚姻吉祥,尊长者安全。之所以要撒谷豆与草,是因为这三样东西可以使青羊、乌鸡、青牛之类的恶魔惧而避之。古人认为,女子属阴,新娘出嫁在不见太阳的时候,称为“昏”,尽管时辰相符,但此时也是妖魔鬼怪出没的时候,新娘正处于恶魔环视的环境之中,危机重重,所以要时刻提防魔鬼的侵害。新娘随身所携带的物品也与驱邪镇祟相关。古时候新娘上轿腰间通常都挂一面铜镜,也有带一枝箭的,镜子是灵物,是一切妖魔鬼怪凶神恶煞都惧怕的法器,箭也是众鬼所畏惧的器物,有的地方新娘花轿到夫家门前时,新郎要象征性地向轿门射三箭才接新娘下轿,以表示驱逐新娘周围的恶煞。“撒谷豆”的礼俗能够为民间所普遍接受,可能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基础。
到了宋代,“撒谷豆”已经在民间广泛流行,北宋的孟元老在所著《东京梦华录·嫁娶》中记载了当时东京(今开封)撒谷豆的礼俗:“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压青羊等杀神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嫁娶》也有花轿:“迎自男家门首,时辰将正,乐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诗词拦门,求利市钱红。克择官执花斗,盛五谷、豆、钱、采(彩)果,望门而撒,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以压青阳煞耳。”(青阳即青羊)(www.xing528.com)
到了近代,在直隶地区(今京、津、河北一带)产生了新的“十撒谷豆”的民谣。新娘花轿到男家时,有人手持装饰一新的花斗,内盛干草和五谷杂粮,随着花轿一路播撒一路唱着:“一撒如花似锦;二撒金玉满堂;三撒咸亨庆会;四撒华阁兰堂;五撒夫命富贵;六撒永远吉昌;七撒安康祖寿;八撒子孙兴旺;九撒凶神远避;十撒八大吉祥。”这一民谣赋予“撒谷豆”礼俗以新的意义,避凶神恶煞只是其中之一义,更多的是对新人的祝福和赞美。
“撒谷豆”的礼俗在现代的婚礼中仍旧留下了痕迹。新郎新娘下车后,众少年和亲朋好友齐撒五彩的纸屑,更先进的喷洒泡沫彩带,以表现婚礼的喜庆和热闹。原本的驱邪避恶的意义则已经被人遗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