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期”是确定成婚日期的礼俗。“纳徵”礼后,男女双方的婚事已经确定,双方开始着手为成婚做准备。确定成婚的良辰吉日是这种准备的重要一环,其他的事情都要以这个日期为准,限时完成。待婚期选定以后,男方要指派使者携带礼物到女家通告日期。如同以前已经进行过的四个礼仪一样,男方的客人到女家后要行宾主礼,为了表示谦让,请女家确定成婚佳期,所以称这一礼俗为“请期”。女家当然知道按礼俗惯例,应该由男方来确定成婚佳期。一番互相谦让后,男方遂提出已确定的“亲迎”日期。因此,后人干脆把这一礼俗称为“告期”,但是“请期”作为一种谦辞在书面上一直延续下来。
确定成婚佳日要有一个过程,一般仍旧通过“神意”来确定。按俗规还是“批八字”。即依据男女双方和双方父母的生辰时日来“批八字”,把这些内容合在一起进行推算,所择日子必须对双方都没有伤克。有些地方还有通过风水先生选择吉日的做法。
按照古人的认识,男婚女嫁是阴阳媾合、天地交泰,所以以顺应天时为原则。有人认为春季,尤其是仲春之月是佳期。《白虎通·嫁娶》说:“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周礼·地官·媒氏》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春天气温回升,万木复苏,阳气上扬,古人自然认为是成婚的佳期,仲春之月因此被称为“婚月”。
也有人认为秋冬季是佳期。《诗经·卫风·氓》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诗句,明万历年间彭大翼编辑的类书《山堂肆考》所辑《圣证论》说:“古人嫁娶皆以秋冬。”这大概是按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来说的。秋冬季是农闲的季节,操办婚事可以不误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秋收之后经济条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可以比较充裕地应付婚事的支出。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冬季,选择的日子要吉利,这是确定请期的基本原则,也是从古至今世人的普遍心理。例如不少地方把阴历九月九日作为成婚的吉日,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成婚意味着阳气高照,婚姻地久天长。也有的地方认为双月双日是佳期,寓意着成双成对,好事成双。不少人选择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为嫁娶的吉日,正如俗谚所说“不管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按照古人的习俗,腊月二十三为“祭灶”日,即送灶王爷上天,从这一天开始,家中没有天神监督,没有了司命纠缠,百无禁忌,婚嫁之事可以随意举行。(www.xing528.com)
婚姻也有忌日,例如所谓“白虎曰”、“朱雀日”、“罗猴日”等等都是凶日,不能作为迎亲的日子。万一“批八字”先生或者风水先生弄错了,选择了一个不吉的日子怎么办?按照俗规,“请期”确定后是不能轻易改动的,各地民间有一套应对的办法。有的地方有在迎娶的花轿前挂一块肥猪肉的礼俗,意思是在花轿行进途中,如果有“白虎”、“罗猴”等精怪作祟,就以肥肉作贿赂,使其不进行捣乱,保证成婚礼仪顺利进行。
由于成婚的请期吉日是预先定好的,有发生新郎外出不能返回的事情,这类情况在渔民、远途贩运的商人中出现的比例多一些。沿海的渔民因为出海赶不上良辰吉日,但是按照礼俗又必须举行成婚礼,当地的习俗是由小姑代兄拜堂,然后由小姑捧着一只颈上系一条红布的公鸡送新娘入洞房,这只公鸡一直陪伴着新娘,直到新郎回来。也有由送新娘的伴娘抱公鸡接新娘下轿,送新娘入洞房的习俗。按照礼俗,称这种新娘为“嫁雄鸡的新娘”。显然,这是封建社会鄙视妇女的陋俗。
今天,选择成婚的日期已经没有了封建时代那么多愚昧的框框,但是求吉利、喜庆的心理仍然延续下来,吉利的标准也扬弃了迷信的内容,代之以有意义的节假日或者亲朋好友方便的时间。传统婚姻礼俗的“请期”日益向科学、文明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