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采”是古代婚礼中经过媒人说合,女方父母同意求婚,男方父母派人向女方送礼物求婚的礼俗。纳采以雁为贽礼。“贽”本意是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
行纳彩礼的当天,女方要在家庙设祖先牌位祭祖,意思是禀告祖先并征得祖先的同意。男方送礼的客人到女家,接待客人的人员(称为傧相)在大门外迎接,并且郑重其事地询问客人的来意,然后报告给主人。主人亲自到大门口迎接,揖让再三,请来者入内,行至大堂屋的门口,再次三揖三让,随后客人在西侧,主人在东侧共同步入堂屋。客人坐西侧,主人坐东侧,然后来客在堂屋的南面向女方的主人献授大雁为纳彩礼物。这样安排东、西、南三个方位作为礼仪的位置是因为古人认为西面是尊位,所以礼让客人在西面,主人则位居东面;南面不分宾主上下,所以献授礼物在南面,以表示男女两家不分彼此,和合相亲。
纳采的礼物要用大雁,而且必须用活雁,这是从西周以后逐渐确定下来的。《仪礼·士昏礼》开篇就是:“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为什么选择用大雁作为礼物,其意义是什么呢?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嫁娶篇》解释得很清楚:“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这就是说其一,表示到了男婚女嫁合适的时候,求婚是个吉祥的信息。雁为候鸟,秋去春来,带来阳气,从不失信,是个吉祥的征候,用雁表示求婚,带来吉祥的信息,这个信息是符合天时的,所以绝不失信。同时雁是按照天时的规律行动的,男婚女嫁也像雁一样随应天时,现在来求婚顺天应时,是个好时候。其二,表示遵循礼仪,和顺兴旺。雁的飞行是成行成列有秩序的,从不逾越。明朝文人朗瑛所撰《七修类稿》说:“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雁的飞行老而壮者在前引导,其他的尾随其后,同时雁又是顺应阴阳的大鸟,古人认为人类的婚姻“夫为阳、妇为阴”阴阳有序,用雁作为求婚的礼物,表示将来夫妇间夫唱妇随,妇人顺从丈夫,推而及之将来大家庭之间也是长幼有序,顺符礼仪,是个吉祥和顺、兴旺有序的家族。
用雁作为求婚的礼物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象征夫妇恩爱,白头到老。据说大雁终生只有一个配对,形影不离,无论什么时候,死去一只,另一只就从此不再配对。用雁作为礼物,寓意夫妇恩爱,终生不分离,“从一而终”。(www.xing528.com)
由于用雁作为礼物有这些吉祥的含意,因此不仅“纳采”的礼物用雁,婚姻“六礼”中除了“纳徵”外,都要用雁作为礼物。但是活雁很难得到,所以民间多以鹅作为雁的象征性代表,用做婚姻的礼物。
“纳采”礼物的多寡从古至今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大体父系氏族时期聘娶婚不用财。先秦时代聘娶婚用财不论财,基本上是周礼规定的用雁作为订婚的信物,男女婚嫁不计较财产的多寡,这就是所谓“入闾里,婚嫁耻于论财,风气近古云”的说法。秦以后,聘娶婚不仅用财而且论财物的多少,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汉代。汉代的文治武功空前强大,社会经济繁荣,商品交往极其活跃,改变了古朴的消费观念,尤其是皇亲贵族更是奢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嫁娶送死奢靡。”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里说:“富贵嫁娶,车軿各十,骑奴侍僮夹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历代聘礼最为可观的当然数皇室。如汉惠帝刘盈聘后,“纳采,雁、璧、乘马、束帛、聘黄金二万、马十二匹”;后汉桓帝刘志和献帝刘协聘后“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斤”。据宋史的记载,皇子婚姻,“敲门礼”(宋时下聘称为敲门)白金一万两、羊二十口、酒二十壶、丝四十匹。这样的聘礼搜刮是少不了的,旧时称为“助婚”。例如《明史·诸王列传》记载明神宗第五个儿子朱常浩:“年已二十有五,尚未选婚。群臣交章言,率不报,而日索部帝为婚费,赢十八万,藏宫中,且言冠服不能备。”上行下效,皇室和贵族侈送聘财的做法刺激了整个社会恶习的膨胀,民间也加以效仿,衍化成了陋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