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礼俗:改革旧俗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中国传统礼俗:改革旧俗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封建的婚姻礼俗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改革旧礼俗创建符合历史发展的新的婚姻礼俗成为时代的潮流。社会生活的变化使传统婚姻礼俗的“六礼”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清末民初一部分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改陈规陋习,操办起了中西合璧式的“文明结婚”礼俗。在近代改革婚姻礼俗的基础上,现代的婚姻礼俗大体形成了自由恋爱、由恋爱而订婚再走向结婚大典的三部曲。

中国传统礼俗:改革旧俗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俗在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桎梏后,带着沉重的旧时代的观念步履蹒跚地走向了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演变,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人们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震荡冲击着传统的婚姻礼俗。中国封建的婚姻礼俗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改革旧礼俗创建符合历史发展的新的婚姻礼俗成为时代的潮流。

婚姻礼俗最关键的变化是革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封建包办婚姻的陋俗剥夺了人的自由,泯灭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婚姻的自主性。近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念,风靡一时的自由平等学说给封建的家族至上的权威注入了个性解放的因素,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新人走出家族的牢笼,主张婚姻自主,并且身体力行,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近代文明的洗礼,尊重儿女的选择,把婚姻自主的权力交还给儿女。相应的“媒妁之言”的作用越来越小,自由恋爱的引力越来越大,“为婚之法,必有行媒”的封建礼法的根基终于动摇了。“自由恋爱”成为婚姻礼俗第一环节的潮流势不可挡。

社会生活的变化使传统婚姻礼俗的“六礼”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繁文缛节的“六礼”由于没有个性自由、婚姻自主的成分,所以遭到了普遍的反对。清末民初一部分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改陈规陋习,操办起了中西合璧式的“文明结婚”礼俗。这种新式婚礼有很多成分带有模仿西式婚礼的痕迹,甚至直接把西方婚礼的一些礼仪移植过来,例如穿西装、宣读证书、交换结婚信物、行鞠躬礼、奏新式音乐等等。但是处在新旧社会交替变化的时代,新的东西仍旧带有旧时代的尾巴,且看《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的一段记载:“新郎高冠峨峨,在前面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犹存,红丝辫线,坠落及地。至于新郎的四个陪客,更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此四人中,有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时礼服者。”这种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迎亲队伍反映了上世纪初时新的婚姻礼俗正在创建过程中。(www.xing528.com)

在近代改革婚姻礼俗的基础上,现代的婚姻礼俗大体形成了自由恋爱、由恋爱而订婚再走向结婚大典的三部曲。男女双方的恋爱有双方心心相通自发产生的,也有经人介绍而产生的,这种介绍和过去的“媒妁之言”完全不同,婚姻的中介人只是在两种情况下才起作用,一是因为东方文化传统的延续,相识的男女双方羞于首先吐露心声,中介人起一个“点火”的作用;二是因为交际范围的局限双方互不相识,中介人起一个桥梁的作用。随着人的思想观念的解放,近些年来大众传媒出现的“征婚广告”成了自由恋爱的新礼俗。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过程是相互深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也是双方父母以及亲友接触了解的过程,这个阶段和过去的“问名”、“纳吉”已经完全不同了。当男女双方认为恋爱已经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订婚”,订婚不一定要举行什么仪式,只是把婚姻关系初步确定下来。婚姻关系的正式确定是领取结婚证,这是男女双方走向结婚大典的标志。结婚大典的仪式也向体现个性特点的方向发展,可以举行婚宴、参加集体婚礼旅行结婚、舞会婚礼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婚姻礼俗必然向着男女平等,双方真正的互相爱慕,仪式撤繁就简的方向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