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季之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最繁忙的时节,安排一年的生活,播下希望的种子。迎春馈赠一般都借此庆祝一年劳作开始,祝愿秋季丰收。
陕西凤翔县至今仍制作一种泥制春牛,玲珑可爱,是人们迎春馈赠非常受欢迎的礼品。苏州桃花坞的木板年画《春牛图》,为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成为很好的馈赠礼品。春天设土牛迎春之礼始于汉。《后汉书》记载的迎春之礼已相当隆重热烈,不但载歌载舞,而且设土牛、耕人,行诏赐制度。唐之后出现了“执杖鞭牛”制度,鞭牛迎春习俗日益隆重。宋朝廷上下以进春牛、鞭春牛、分赠春牛为乐事,人们还制成各色小春牛互相馈赠以致春天的问候。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在祖国的西南地区至今仍保留“送春牛”的习俗,人们用载歌载舞的方式,将竹篾扎制的春牛,送到各家各户祝风调雨顺祈祝丰收。受贺人家用红糖、粑粑、红封包等回赠“春牛”。侗族同胞在每年立春这一天,都要举行“送春牛”、“舞春牛”的各种活动。侗族人民认为耕牛是家里的宝贝,一年四季耕地种田离不开耕牛。因此,在立春这一天,用丰盛的精饲料犒劳耕牛,以表示对耕牛的爱护。人们还用竹篾扎制的春牛做“舞春牛”的道具,人们聚集在一起敲锣打鼓“舞春牛”、“送春牛”,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www.xing528.com)
我国劳动人们对春天有着特别的情感,岁月的循环往复使每一个春天都有新的希望。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希望、企盼幸福的欢愉之情。仅春天的庆祝活动就冠以“迎春”、“闹春”、“庆春”、“打春”、“鸣春”等,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人们也自然用新绿装饰自己,人们的交往馈赠也随之丰富。赠春幡,便是春季交往馈赠的一种。春幡是一种戴在发际间的饰物,用纸、绢、绸剪成的旗状饰品。人们相互赠送,表达春天的祝福。除春幡饰品外,还有春花也是馈赠的佳品。
从古至今迎春馈赠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走进节俗。尤其春节期间不仅亲友之间相互走访时馈赠,而且从血缘走向业缘,馈赠的范围日益扩大。有意思的是馈赠的礼品也表现出与节俗相匹配的倾向。如元宵节以送汤圆为主;初一拜年过去以糕点现在以鲜花为主。在天津,正月初二姑爷要伴媳妇回娘家,所带的礼品既要敬老,又要表示喜庆。这一天又被俗称为“姑爷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