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敬老礼俗:玉杖、糜粥话敬老

古代敬老礼俗:玉杖、糜粥话敬老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杖、糜粥是我国古代行政机构向年长者馈赠的物品之一,以此为内容的活动是古时倡导敬老爱老的一种方式。并报朝廷予以奖赐、表彰。古代由官府出面敬老之俗,可高至中央政府一级。这里明确提倡对年老者表示关怀和尊敬的敬老风尚。冬至节可称是传统的敬老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自此敬老活动更加深入和普遍。

古代敬老礼俗:玉杖、糜粥话敬老

玉杖、糜粥是我国古代行政机构向年长者馈赠的物品之一,以此为内容的活动是古时倡导敬老爱老的一种方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敬老养老的风俗起源甚早,古称养老之礼始于虞舜,称为“燕礼”,夏时称为“飨礼”,殷时称为“食礼”。《古今图书集成》引陈大猷注云:“人莫不好生恶死,寿则生之长者,四代皆尚齿,故五福寿为先。”由于共同的人性要求,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也希望人人皆能健康长寿,于是对于长寿者,自然地表示尊敬。在这样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并为世代传习的民间尊老敬老习俗。

我国古时民风淳朴,把出现长寿者即“寿星”视为盛事,推崇为“人瑞”。并报朝廷予以奖赐、表彰。早在东汉时期,各地方行政机构就有敬老活动,向老者颁以各种物品,是敬老的方式之一。《后汉书·礼仪志》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古代由官府出面敬老之俗,可高至中央政府一级。《宋史·太宗本纪》:“(淳化四年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人至七十古来稀”,对七旬以上老人,人们都表示极大的尊敬。从朝廷至地方,对高龄者的特殊赏赐屡见于史籍。《晋书·姚苌载记》:“(姚苌)立社稷于长安,百姓年七十有德行者,拜为中大夫,岁赐牛酒。”《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十二年)霸州民李在宥年百三十有三,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仍复其家。”可见敬老风俗历代相传,甚至政府还制定了相关制度,如清代制度中规定:“凡寿民寿妇,年登百岁者,由本省督抚题请恩赏,奏旨纥匾、建坊,以昭人瑞。”这样,各地方行政长官都注意调查掌握百岁老人的情况,并注册上报。如清代乾隆三十六年,广东南海县民扬能启,年一百岁,其妻黄氏年一百零一岁;四十五年安徽亳州县氏陈洪如年一百零六岁,妻王氏一百零一岁……均上报朝廷,“亦蒙特旨旌表”。

在《仪礼》中有乡饮酒礼,指集一乡之人的宴请,规定了对参宴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得到优厚的礼节款待,《古今图书集成》:“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等等。这里明确提倡对年老者表示关怀和尊敬的敬老风尚。

在民间,最普遍流行的敬老礼仪之一是为老年人做寿。老人寿诞之日,子孙铺设寿堂拜祝,亲友送礼庆贺,祝福老人长寿。(www.xing528.com)

百姓之间年遇节序,敬老活动更是蔚然成风,形成了岁时节令敬老习俗。唐徐坚《初学记》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云:“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记述了当时元旦日子孙向家长进椒酒,意在祝吉祈寿的礼俗。

每年的冬至日,俗谚有“冬至大如年”说法,其节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一项古老的习俗,主题是孝敬尊长,表现方式是礼拜尊长,献履献袜。届时,臣子向君王献鞋袜,儿妇向自己的尊长献鞋袜。冬至日礼拜尊长不同于居常的昏定辰省,一般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而献履献袜更非寻常,冬至时节,已届隆冬,老人加添衣裳是必须的,而献履献袜,正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一片孝心。据史书载,曹植曾向其父曹操献上绣鞋七双,袜子若干,作为冬至贺节礼物。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南北朝冬至敬老习俗:“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说明此俗影响很大。冬至节可称是传统的敬老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国各地都建有老龄康复、疗养中心和老年公寓。1988年,国家还规定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中国老人节”。自此敬老活动更加深入和普遍。

俗话说:“子孝父母安”,我国民俗文化中心的敬老传统,社会的稳定与家庭的和谐安宁,晚辈们对老人的尊敬、呵护和照顾,使老年人得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以说这是老年人益寿延年的精神滋补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