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饮料,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说得上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古人最初将茶当做一种药材,称为苦茶,茶从药用转为一种饮品,据考证,是在西汉时期。西汉末年,王褒在《僮约》中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和“武阳买茶”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买茶、煮茶的情景。
据史料载,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皓,非常荒淫腐朽,纵情酒色,每次大宴群臣,规定参加宴会的人饮酒不得少于七升,因此大臣们被灌得酩酊大醉。韦曜不会饮酒,孙皓密赐给他茶,允许以茶代酒。茶可以代替酒,说明当时人们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饮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是从隋唐开始的,据《清异录》记载:“茶至唐而始盛,然自陆羽以前,春日茶发芽,采之而已,烹之而已。与沦蔬而啜者无异也。及陆羽作《茶经》,创制茶法、烹茶法,于是茶事益精,家置而户有,国家置榷茶税。”魏晋以前古人已经积累了茶叶从栽培、采摘、制作、烹制到品赏的经验与技巧。如茶叶采下之后,做成饼状茶团,用米膏粘结,用炭火烘干变成赤色,以便保存。饮用时再将茶饼捣成碎末,放入瓷器中,注入沸水,加上葱姜调味就成为款待客人的饮料了。
古人对饮茶所起的功效,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饮茶可以缓解过量饮酒引发的危害,具有兴奋大脑和心脏作用。
古人饮茶的方法,还十分讲究。自唐代起饮茶是以煎煮的方式为主。唐人用鼎镬煮茶,采用一沸、二沸、三沸煮茶法,到了三沸就成了味苦的“老汤”。唐代人饮茶还喜欢用花椒姜盐等作料加入茶内。
古代诗人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对饮茶的妙处有很形象的描绘:“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我国各民族大都有饮茶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饮茶习俗。汉族人喝茶是将茶叶放入壶内,用开水冲沸,稍焖片刻即可饮用。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喜喝砖茶,有的在茶中加上奶、酥油,称之为奶茶。裕固族人嗜茶如命,每日要饮两三遍茶。煮茶时要放入草果、姜片一起熬,然后调上鲜奶或盐,有的掺上炒面,一起饮用,既解渴又解饿。佤族人喜欢喝苦茶。苦茶是将茶叶煮透,茶水一般熬到仅剩三五口时饮用,有的还把茶水熬成茶膏,饮之味道虽苦涩,然细细品味确别有滋味。白族人喜欢喝“雷响茶”。先把茶叶烘烤变色,尔后加入沸水,待一会儿再加沸水,就可饮用了。喝“雷响茶”有讲究,要先斟浓茶数滴,注入开水后,再饮用,称为一道茶。茶罐里再兑开水,煨后斟的叫二道茶,一直可以斟三道,俗称“头苦、二甜、三回味”。在我国南方,有擂茶的风俗,用炒熟的花生、黄豆、芝麻为原料,加上细茶,一同捣碎擂成糊状,饮用时冲入沸水。随不同季节加添调味品,如炎热的盛夏加入金银花,使人消暑解渴,隆冬季节加入陈皮,使人饮后驱寒生暖。(www.xing528.com)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民间各地伴随着饮茶习惯,形成了不少与茶有关的礼俗。一是以茶敬客的习俗:“客至,必设茶。”客人来访,主客见面之后是“寒温即毕,应下霜花之茗,三爵而终”。宋代人杜丰在《寒夜》中写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红楼梦》中讲到待客的礼仪是“客来了敬茶”。不仅是贵客盈门先敬茶,即是一般客人来访也是立即备茶。到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首先端出的是茶,探望病人要带的也是酥油茶。侗族人用油茶招待客人,家里没有油茶会让人看不起。
苏州地区有以香茶敬客的习俗。香茶是用晒干的红萝卜干,青豆加橘子皮,炒熟的芝麻和新鲜的黑豆腐干,加入少许绿茶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即成。喝时应先将作料吃掉,然后再慢慢饮用,不然主人会马上再给你添加作料的,作料必须吃完,否则有失礼之嫌。
福建、广东一带以“功夫茶”待客。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先用沸水淋浇盏和壶,取茶投入壶中,注入沸水盖好,壶在盘中,取煎好的水慢慢淋浇壶上,再在壶上敷上干毛巾,过一会儿掀去毛巾,将茶斟入盏中,即可供客人品尝。客人品尝时,拿起茶盏,由远及近,由近再远,先闻其香,然后品尝。体现了以茶结谊以茶会友的饮茶习俗。二是以茶联姻的习俗。俗话云:“吃了哪家的茶就是哪家的人”,“吃茶”即定下婚约。古人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把茶看作另一种矢志不移和“必定有子”的象征。自唐代以来,民间就有男女订婚以茶为礼的习俗。宋代杭城的嫁娶习俗是“男女两亲相见后,若中意,则由伐柯人(媒人)通好,议定礼,往女家抱定”,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举牵送。安徽六安婚俗“在未迎娶之先、男必须下礼至女家。礼物之轻重,视贫富为差别,大概为包茶、欢团、花生,胡桃等物……”在茶乡四川,至今仍把人情礼物叫做茶,将订婚称为“吃茶”。
茶宴待客习俗:茶宴又名茶筵、茶会、汤社,今称茶话会,即茶宴(会)请宾朋。据说东晋时陆纳做江南吴兴太守,为改变奢侈世风,大力提倡茶果宴。他盛情招待当世大名人谢安“亦唯茶果而已”。中唐以后,饮茶风大盛。形成以茶宴待客的礼俗。宋代禅林之冠——经山禅寺,每年都有“经山茶宴”。僧客团团围坐,边品茶,边论道,边议事,容清清淡淡、融融乐乐于其中。
寄茶礼友习俗:友人将互赠茶叶作为人际交往的雅尚佳礼。宋代时立夏有互赠“七家茶”的风俗。据《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而在杭州,则是“立夏有新茶、新笋、朱樱、青梅等物,杂以桂圆、枣核诸果,镂刻花草人物,极其工巧,各家传送,谓之:‘立夏茶’”。而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被人们传诵,反映出追求脱俗超凡的文人墨客在寄收茶叶中觅得一份人间亲情。
茶礼习俗:民间吃茶待客有学问。主人沏茶的过程可以体现对客人的敬意。投放茶叶前,先用开水净器。投入杯中茶叶多寡,因人而异。对待年老者,用量可多些;对妇女、青年以及平时饮茶不多的人用量可少些。注入杯中之水不能太满,以七成为宜,以示尊敬。正是“酒要满,茶要浅”。白族人待客用茶盅以洁白精致小巧的瓷杯为上品,斟茶要适度不能斟满。“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满茶在白族人看来是万万要不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