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重与诙谐并蓄的祭灶:中国传统礼俗

庄重与诙谐并蓄的祭灶:中国传统礼俗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些礼仪规矩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人们在对“灶神”顶礼膜拜之时,对这位“一家之主”的“神灵”,又添加了些许善意的调侃与诙谐幽默式的“恶作剧”。千百年来,中国民间士庶,就是在对“灶神”这种既怕他而又离不开他的复杂心绪当中,一年一度地将这种亦庄亦谐的礼仪延续下来,从而形成中国民间特殊的岁时节令风俗——“祭灶”。

庄重与诙谐并蓄的祭灶:中国传统礼俗

灶神”,俗称“灶王爷”,他虽然既无显赫的封号与称谓,又无辉煌的殿堂庙观供其端坐,但却是中国民间最受人们尊崇的神祇之一。旧时我国民间,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无论贵贱贫富,家家户户对“灶神”的信仰与崇拜都十分虔敬,甚至不敢用对待其他神祇“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那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去敷衍他。

对“灶神”的信仰与崇拜,在中华大地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期,灶就因与人们饮食起居生活密切相关,而被人们当做自然神加以信仰与崇拜。到了西汉时期,随着方士们关于“祀灶”可以致物炼丹、长生不老等说教的广泛流传,民间亦出现了所谓“灶神”会在月晦之夜归回“天界”,向天帝报告人们善恶等举止行为,天帝则据此对人们进行赏罚的传说。从此以后,“灶神”的地位与职掌就凭空攀升,他由偏居灶隅的小神平步青云,而成为天帝派驻人间监察世人言行的“全权代表”;他由掌管炊灶饮食的小神摇身一变,成为一语定乾坤,执掌家人寿夭、家庭祸福与财运好坏的“一家之主”。世人们既企盼家庭幸福、家人健康长寿,又惑于“灶神”地位与职掌特殊之传说,于是,家家户户对“灶神”的顶礼膜拜就十分恭敬庄重,惟恐不虔。“祭灶”这种在昔日中国民间特殊的岁时节令风俗,遂历久而不衰。

“祭灶”的礼俗,分为“送灶”与“迎灶”两部分,分别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和三十日(当年腊月为“小月”时,则在二十九日)举行。腊月二十三日夜晚,家家都要摆设香案,供奉金银纸叠成的“元宝锞子”、糖瓜、粘糕等,恭恭敬敬地将经年供奉家中的绘有“灶神”图像的“灶马”从厨房、灶间“请”出来,拈香叩拜,尔后,将“灶神马”连同“元宝锞子”一齐点火焚化,谓之为“送”其“上天言好事”,这就是“送灶”;待到腊月三十日除夕深夜,在劈啪作响的除旧迎新鞭炮声中,户户皆再设香案,将鲜鱼、整鸡、“三牲”(猪、牛、羊)、酒水等,供奉于新“请”来的“灶马”前,上香行礼,礼毕,则将“灶神马”恭恭敬敬地安放于厨房、灶间的“神龛”中,名之为“迎”其“回宫降吉祥”,这就是“迎灶”。(www.xing528.com)

“祭灶”礼仪风俗在昔日中华大地的民间是非常庄重的,“祭灶”的供品,不仅在类别上不能出差错,而且需要极其洁净新鲜,祭拜时,家人们要恭敬虔诚,不苟言笑,又因为传说的“灶王爷”是男性的,因此,拜堂上只许男子在场行礼,妇女则不能参加叩拜,这就是旧日民间流传的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规矩。从这些礼仪规矩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昔日,中国民间士庶的“祭灶”礼俗,是何等庄重恭谨、敬畏虔诚。然而,“送灶”时,人们以糖瓜、粘糕、“元宝锞子”等做供品,是用来“封”他嘴的“贿赂”,有些地方,还要将一些干草抛掷于自家屋顶,借以喂饱他骑的马,让他能尽快离去,以便他能在天帝面前“好事儿替我多说,恶事儿替我隐瞒”;“迎灶”时,丰盛的供品,周详的礼数,却是为了给“灶神”一个“美好印象”,让其“酒足饭饱”之后,在未来的一年里“见家庭纷争而莫闻,听家庭秽语而莫嗔”。从这些礼仪规矩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人们在对“灶神”顶礼膜拜之时,对这位“一家之主”的“神灵”,又添加了些许善意的调侃与诙谐幽默式的“恶作剧”。

千百年来,中国民间士庶,就是在对“灶神”这种既怕他而又离不开他的复杂心绪当中,一年一度地将这种亦庄亦谐的礼仪延续下来,从而形成中国民间特殊的岁时节令风俗——“祭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