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礼俗中的连冬起九数天寒与消寒图

中国传统礼俗中的连冬起九数天寒与消寒图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冬至以后,我国各地气候最为寒冷,直至八十一天后,方会春风送暖、寒气减消。古人又有“以九计日”的习俗,而八十一天,恰为九个“计日”,于是中国民间就以冬至当日为“人九”日,从次日起开始“进九”,每九天为一限,相继连续九限,以之验天气的寒暖程度,预测气温,适时御寒,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岁时节令礼仪——“连冬起九数天寒”,俗称“数九”,意为数着一个个的“九”,度过严寒的冬季,迎来温暖明媚的春天。

中国传统礼俗中的连冬起九数天寒与消寒图

我国习惯将立冬立春的三个月时间,称之为“冬季”,俗称“冬三月”。而冬至以后,我国各地气候最为寒冷,直至八十一天后,方会春风送暖、寒气减消。古人又有“以九计日”的习俗,而八十一天,恰为九个“计日”,于是中国民间就以冬至当日为“人九”日,从次日起开始“进九”,每九天为一限,相继连续九限,以之验天气的寒暖程度,预测气温,适时御寒,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岁时节令礼仪——“连冬起九数天寒”,俗称“数九”,意为数着一个个的“九”,度过严寒的冬季,迎来温暖明媚的春天。我国各地流传下来的许多民谣、俗语,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大河开,八九燕儿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头九暖,九九寒”、“雨雪连绵四九天”、“春打六九头”、“九九艳阳天”、“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等等,就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体验,从而总结与归纳出来的皆与岁时冷暖相验合的民间谚语。而有些民间谚语,如清顾禄《清嘉录》所载:“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廿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前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猫狗躺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则不仅可验岁时之寒暖,而且袒露了穷苦人在寒冬备受熬煎的社会现实情景。

明、清以来,社会上那些有文化的文人、雅士、画师们,则更想出种种颇为风雅的“数九”方式,他们或如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预先备好的画纸上,用墨线精心勾画一幅不涂颜色的梅花傲寒图,图中的梅花共有八十一朵,从冬至这天开始,每天用颜色涂染梅花一朵,当全枝花瓣都涂上颜色时,九九寒冬也结束了,一幅色彩艳丽、花枝绽放的梅花傲寒图,就随着冬去春来而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有的更在画旁附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如:“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之类的词语,使其所书词语与绘出的梅花图相映成趣;或如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书所载,在画纸上画出八十一个圆圈,构成九个菱形图案,一个图案代表一个“九”,每个圆圈中,又用“井”字划分为九部分,名为“九格八十一圈”,自冬至那天起,每日涂一圈,阴天涂于上部,晴天涂于下部,刮风天涂于左侧,下雨天涂于右侧,降雪天则涂于正当中,待到八十一天后,一份逐日记载本年由冬及春气象变化的天气实录,就一目了然地呈现眼前。或画白描风景图,内中蕴涵八十一个大小不一的格子,从冬至之日起,每日以相应的色彩填涂一格,填满则九九尽,而一幅绚丽的彩色风景图画亦大功告成;还有将九个九笔画的繁体汉字,组成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之类的美妙词语,以双勾空白的形式,预先写成于纸张上,从冬至当日起,每日描一笔画,至词语描尽,则沿河垂柳泛新绿,和煦阳春降人间了。人们将这些为计冬日历程、写天象阴晴、述气候冷暖而画的图画、写就的条幅,通称之为“消寒图”,又因它是为“数九”而创作,且将九个“九”的演进过程或气象变化,一目了然地呈现眼前,因此又被称做“九九消寒图”。这种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岁时节令的礼仪时尚,风靡于全国各地,流行在城乡民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