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冬至节:家家幼小拜尊前

中国传统冬至节:家家幼小拜尊前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记载,冬至前一天,时称“小至”,亲朋好友间以食物为贺礼互相馈送,提筐担盒,往来于街市通衢,名之为“冬至盘”。冬至前一夜,为“冬至夜”或“二除夜”。北方一带,“冬至节”吃饺子的饮食习俗由来已久,据民间传说,这与纪念解救人们的神医扁鹊有关。

中国传统冬至节:家家幼小拜尊前

冬至节”,是昔日曾流行于我国的汉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农历十一月间,即“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之日,公历则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由于这一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每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阳光直射点的逐渐北移,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黑夜一天比一天短,古人们认为这一天是“阳气”上升的起点,因此,亦称其为“长至节”、“一阳节”;又因为从这一天之后,天气一天天寒冷,冬季的景象开始浓烈起来,意味着凛冽冬季之降临,于是,亦将其称之为“冬节”、“贺冬节”。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汉司马迁:《史记·律书》),因而应该拜祭神祇,才能得到护佑,以保吉祥平安,于是,早在西周时代,人们就已经将“冬至”定为祭神之日,《周礼·春官·神仕》中就有关于“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记载。到了两汉时期,人们觉得白昼日渐长,黑夜日渐短,“冬至一阳生”,预示着节气的开始,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日佳节,因此,就将它列为节日,出现了在这一天“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旦”的景况(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此后,“冬至”作为一个节日,受到宫廷贵族、百官仕宦、黎民百姓等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经魏晋,历隋唐,这种习俗在民间一直流行不辍。至两宋时代,“冬至”更被视为与“岁首”比肩的节日,受到世人们的重视,“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据记载,冬至前一天,时称“小至”,亲朋好友间以食物为贺礼互相馈送,提筐担盒,往来于街市通衢,名之为“冬至盘”。冬至前一夜,为“冬至夜”或“二除夜”。当晚,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购置食物、备办祭品,出嫁归宁的女子亦必须返回夫家,“家家幼小拜尊前”,以丰盛的食物享祭祖先。尔后,全家人一起欢聚,仿照大年除夕”那样,包饺子(南方包汤圆)、饮“分冬酒”、食“冬至肉”,共享“冬至”夜饭。正因为“冬至”的礼仪虽不似“除夕”那样隆重,但却远过于其他的传统节日,因此,在当时的民间就有“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之说。明清以后,除官绅仕宦之家尚承旧俗,在“十一月冬至日,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之外,民间则已不再将冬至视之为节日了,旧日的礼仪习俗,大多也都不再遵行了。(www.xing528.com)

北方一带,“冬至节”吃饺子的饮食习俗由来已久,据民间传说,这与纪念解救人们的神医扁鹊有关。扁鹊是我国春秋时期盛名卓著的医学家,不少古代典籍中,都记有他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据说,有一年冬季,他到一处乡间为人疗病,发现许多人的耳朵都被严寒冻坏了,流脓淌水,十分痛苦,他就采来草药,亲自煎成药汤,让人们服下生热以御寒冷,并且要人们将药渣剁碎为馅儿,和面粉包而煮食。人们按照他说的去做,果然大见成效,病人都先后痊愈了,世人们称颂他为“神医”。此后,家家户户都在严冬到来之日——冬至这一天,包形如耳朵状的食物——饺子,吃饺子,既用以纪念救人的扁鹊,又用来御寒免疾。久而久之,吃饺子就成为北方民间过“冬至节”的礼仪习俗了。明、清以后,随着“冬至节”在人们心目中的淡出,许多地方都以包馄饨、吃馄饨来替代,从而又演变为“冬至馄饨夏至面”的饮食习俗。而南方一带,人们多以汤圆作为祭祀祖先与灶神的供品,称之为“冬至团”,并作为“冬至节”的节俗食品,故南方民间有“冬至荐黍糕于祖祢”、“冬节团子年节糕”等节日的礼仪习俗。今天,“冬至”作为一个节日的观念虽早已淡漠了,但这些饮食习俗,却仍在民间较广泛地流传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