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公节”,是流行于我国广西那坡县一带之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时在每年农历四月,节期一般为三天。节日的第一天,要举行祭祀祖先神明的活动。清晨,姑娘们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而小伙子们则要身穿四件崭新的短上衣,将衣领都翻折在外边,人们先后走出家门,陆陆续续地汇集到村寨的广场上。吉时一到,在一些内着白色短上衣、外披蓝色新长袍,每人手持象征古代兵器——长矛之长竹竿的青年小伙们簇拥下,主持祭祀活动的“师公”,率领众人用猪头等祭品祭祀祖先神明,节日欢庆活动宣告开始。祭后,人们吹起葫芦笙,敲响大铜鼓,在领舞者的引领下,围绕广场中央一篼枝叶繁茂的金竹翩翩起舞,尽情欢乐,舞场上摆放着米酒供大家饮用。第二天,欢乐的活动继续举行,邻近村寨其他民族的群众也纷纷前来,或驻足观看,或加入舞队一齐欢舞,共同庆贺佳节。第三天,中午时分,村寨里家家户户的户主们,都要来到村寨附近的一座高山上,由“师公”主持,杀鸡狗、供米酒祭祖,节日活动圆满结束。
关于“跳公节”的来历,则与一个流传在当地民间的古老故事有关。相传在远古时期,在这里生活的彝族同胞经常受到邻近部族的侵扰,他们之间经常会发生战斗。有一次,彝族的首领九公战败,被敌人重重围困于茂密的金竹林中,难以脱身。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紧急情况下,九公与他的部下决定点燃竹林,与敌人同归于尽。大火燃起,竹子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炸响,围困的敌人看到烟雾腾起,响声阵阵,以为九公在施展什么妖术,于是就慌忙撤退,九公和他的部下遂得以生还。九公认为这是祖先神明附体于金竹,才解救了大家,于是就将此事遍告族人,并且选择吉日,在所住寨子里的广场中央种下一篼金竹,举行祭告祖先神明的活动,让族人们世世代代勿忘金竹救命之恩。此后,彝家村村寨寨都在寨内广场中央种上一篼金竹,以为纪念。种竹的那一天,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这种习俗世代相沿,于是就演变为民族的传统节日——“跳公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