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兴趣,解决心灵烦恼

发展兴趣,解决心灵烦恼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习上,姚明的父母从来不逼迫姚明,而是以启发施教为主,重视培养他的兴趣。姚明的母亲从不强迫姚明做此类的事,她让姚明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她只要求姚明不要做坏事,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做事。由于姚明住校,离家的路途比较遥远,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打篮球,他对篮球越发专注了。这些都使姚明对篮球更感兴趣,也使他打球的动力更足。

发展兴趣,解决心灵烦恼

发展你的兴趣,转移你的烦恼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姚明在小时候,父母并没有刻意鼓励他把篮球当做自己将来的事业,他们只是让姚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希望小姚明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找工作,然后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姚明、姚明的父母和他当年的老师、教练以及小伙伴都说,其实刚开始他并不喜欢篮球,对当年的他来说,篮球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小时候,姚明和其他男孩子一样,喜欢枪,后来爱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有一段时间还对考古发生了兴趣,再往后,喜欢做航模,他第一次在体工队拿了工资,就去买了航模回来自己做。再后来就喜欢打游戏机了。

在学习上,姚明的父母从来不逼迫姚明,而是以启发施教为主,重视培养他的兴趣。这种方式让姚明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长大之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童年,他都会说:“我是玩过来的,没人逼迫我学习。”其实,他所谓的玩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研究所有自己好奇的东西。由于乐在其中,就好像在玩一样。

中国父母都命令孩子放学后学这学那——音乐、绘画、跳舞。孩子们没有选择的自由,父母说了算。姚明的母亲从不强迫姚明做此类的事,她让姚明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她只要求姚明不要做坏事,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做事。

姚明直到9岁的时候,才开始对篮球有点兴趣。到12岁时,他已经非常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了。父母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他在那儿每天都要打几个小时的篮球。由于姚明住校,离家的路途比较遥远,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打篮球,他对篮球越发专注了。

姚明喜欢萨博尼斯打球的方式——娴熟地运球,用不可思议的方式把球传给空位的队友,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每当他在场上时,他都会效仿他的偶像打球的方式。后来姚明很关注当时的休斯顿火箭。姚明迷上了这支球队,也非常崇拜奥拉朱旺。这些都使姚明对篮球更感兴趣,也使他打球的动力更足。

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和放松,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具体来说,兴趣对一个人的作用表现有很多方面,比如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再比如,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还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就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兴趣的功效不仅仅这几方面,兴趣还可以让我们远离学习和工作的烦恼。在竞争十分残酷的现实中,人们往往在大负荷的工作生活和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扰下变得不堪重负。竞争失利时有,成功时也会有。有些人虽然具有超群的才能,但往往因为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不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常常因为心理问题的困扰,影响到工作才能的发挥,并进而影响到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时候,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让人们远离这些烦恼,放松压力,缓解疲劳。

我们可以在休闲的时候常听音乐,改变心境。听音乐是很多人的兴趣,但是听什么音乐却很有讲究。如在心情抑郁时,先听些曲调委婉哀伤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虽然看起来会给自己心里增添一些忧郁,但却是着手改变心情、平抑烦恼的第一步,以后再慢慢地转为欣赏欢快活泼的音乐,自可循序渐进,使自己的心理困扰所造成的不快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转化。

也可以加强运动,振奋精神。运动分为很多种,而且感兴趣的人也很多。不少心理专家指出,耗氧运动在改变不良情绪等方面,比服用任何药物效果都好。在摆脱心理困扰时,也可进行耗氧运动,如快步小跑、快速骑自行车、疾走、游泳等等。通过这些耗氧量很大的运动,加速心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对氧的利用,并在加大氧的利用量中,让不良情绪与体内的滞留浊气一起排泄。

心理困扰常常会使人态度消沉,从而使情绪低落,影响斗志。这时,如果能有意识地通过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培养和发展兴趣,暂且抛开心理困扰,去读一本自己早就想读的好书,甚至潜心雕刻等,对摆脱心理困扰、转移消极情绪很有好处。不妨现在就来试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