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谚语叫:“上帝让他亡,必先让他狂。”这句话与中国哲学家老子所讲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很多相近之处。二者都在强调一种常见的策略,即要想得到某个东西,必先给他点好处才行。这一策略曾在我国古代兵法中被广泛使用。在兵家战例中,看到了太多的诱敌方略,都是以弱示人,送给你几乎到嘴的肥肉,但等你吃下的瞬间,上当失败的局势就已经确定了。
既然张狂的结果没有好的结果,我们做事时倒不如谦虚谨慎,低调沉稳,从逻辑上来说,谦虚谨慎的行为结果是成功和收获。这也有现实中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易经·谦卦》中说:“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就是说谦才能使君子善始善终,从天道、地道、人道和鬼道说明了保持谦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就不是个真正懂礼的人,只是种表面上的虚伪和假象而已,谦让是谦虚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是道德的范畴。自古以来,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虚不仅应成为一种学习态度,更应该成为一种做人原则,尤其是领导更应该谦虚,这其实是一种自知之明。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七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七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工作和生活中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在开始创业时期也往往能够谦虚谨慎,往往是在取得成功之后或者功成名就之后才开始自我膨胀,不能保持平和谦虚的心态。这往往是由盛而衰的征兆。真正的大人物从来不以自己的成绩而自满的,因为他们懂得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道理。(www.xing528.com)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然而,像他这样的伟人,还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不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谦虚,可以让你保持宽广的胸怀,对于先进的东西能够兼收并蓄。谦虚,可以让上级对你有好感,让同僚和睦相处,让下级觉得可以亲近,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谦虚,可以在处于逆境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本来,一班人对人的看法首先是客观的,所以“人走茶凉”是正常的。如果在自己处于逆境中的时候,仍然自负骄傲,会让许多想帮助你的人敬而远之,这是自己对形势没有客观估计的结果。实际上,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困难时期,哪里有自负和骄傲的资本呢?如果不能谦虚,恐怕很多场合只会自取其辱。所以,在逆境中的时候,更要注意低调做人,谦虚本分。
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明他已经彻底精通,“生命有限,知识无穷”,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气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