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鞅变法
卫国人商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他原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代,姓公孙,名鞅,因为他后来在秦被封于商,所以也称他为商鞅。商鞅倡导以严厉的刑法治理天下,有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公元前359年,商鞅根据秦孝公的指示,拟定了变法令。
商 鞅
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下变法令。新法施行没有几年,秦国就已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孝公在第一次改革后,秦国的国力比献公时更富强了。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秦国趁着魏国与齐、赵间的大战,向东进攻魏国,一直打过黄河,占领了魏国的旧都安邑,收复了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孝公进行第二次变法,并把都城迁到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由于贵族中还有一些人因为与孝公的近亲关系,而屡屡犯法。孝公决定用至亲至贵之人试刀,以表明自己对违法者严惩不贷的决心。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子驷犯法,孝公把太子驷绳之以法,交给卫鞅法办。此事立即传遍了雍都,人人都在关注。有很多人替太子求情,但卫鞅仍然坚持法办。卫鞅依照秦律法的规定,判定太子驷因法定年龄不足,由富有监护义务的太子师公孙贾和太子傅公子虔代罚。卫鞅依法判处公子虔劓,公孙贾黥。公子虔是孝公的异母哥哥,是孝公兄弟中最有威信的人,是秦国公室贵族的核心人物。公孙贾则是雍都的奴隶主贵族的领袖人物。当初,孝公为了安抚公室贵族和雍都大贵族,任命公子虔和公孙贾担任太子的傅和师这两个极为尊贵的职务。而现在,孝公为了敲山镇虎,以处理太子的名义,将最难治理的公室贵族和雍都大贵族的代表人物法办,对顺利推行秦国的法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商鞅尊及尊上的铭文拓片
商鞅舌战图
事后,太子驷的异母弟公子疾安慰太子驷,说卫鞅真是胆大包天,敢动太子。太子驷说,卫鞅只不过是父亲的一个傀儡,没有父亲的支持,卫鞅极易铲除。此次受罚,父亲并不是针对自己,自己只不过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罢了。
孝公的第二次改革,是一次更彻底的改革。很快,秦国又恢复了秦穆公和秦献公时的强大。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天子致伯。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2年),诸侯毕贺。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孝公患不治之症,自知不久于人世。时商君鞅来探视,孝公以传国试之。商君鞅拒绝。在孝公朝,卫鞅是一人之下的重臣,此时已被封为商君。孝公以卫鞅大破魏将公子昂之功,封卫鞅为商君,赐给卫鞅15邑,于是卫鞅又被称为商鞅。孝公担心自己死后,太子驷驾驭不了商鞅,反受其制。故以传国试商鞅,商鞅但凡稍有犹豫,有接受之意,孝公就会立刻除掉商鞅。孝公对杀死商鞅并不担心,只是不想担负诛杀功臣的恶名。(www.xing528.com)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发的标准量器。秦统一后,在商鞅方升底部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继续做标准器使用。商鞅方升的边上有一段铭文“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以161/5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近年来经反复实测,得出此升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将161/5立方寸和 202.15立方厘米进行换算,得出1立方寸=12.478立方厘米,进而算出1尺=23.2厘米,这个数值,既是商鞅时的度值,也是秦统一后的度值。由于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损,产生偏差,为此秦明令规定,每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
商鞅方升
黄鸟诗的暗喻
秦穆公死后,被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177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经·秦风·黄鸟》)意思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好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100条命将他们换回来!秦孝公死前吟唱黄鸟诗,也有以人臣殉葬之意,即暗示太子驷诛杀商鞅。
商鞅戟
孝公在弥留之际,只留太子驷在身边,久久凝视窗外黄鸟。太子驷明白父亲的意思,轻轻吟唱黄鸟诗,孝公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时年43岁。孝公曾经送给他心爱的人一柄带着自己体温的短剑,上面没有任何华丽的花纹,只刻了8个字:“不移,不易,不离,不弃”。简单而决绝,正是他的风格。敢于承诺,然后是用尽自己全身气力坚持,这就是孝公四十三年的短暂一生。
秦惠文王
孝公死后不久,太子驷车裂了商鞅。太子驷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了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公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使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各诸侯国中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