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晋之好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劲敌是其东邻的晋国。当时晋国国力强大,使秦国向东发展受到阻遏,秦穆公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晋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8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
秦穆公十三年(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接济粮食,秦穆公询问群臣该怎么办,有人认为应当借机伐晋。百里奚不同意,说“天灾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有。而邻里间互相救助乃是天道”。最后,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运粮食给晋国。秦国粮船从雍都到绛(今山西翼城东南)络绎不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晋国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粮,无不感激秦国的恩德。
晋惠公
晋惠公(?~公元前637年),姓姬名夷吾,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之子,霸主晋文公的弟弟。前655年,夷吾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逃到梁国避难。梁伯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夷吾,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为圉(yǔ),女孩取名为妾。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驾崩,里克杀了骊姬,然后派人往梁国迎接了夷吾。夷吾听了吕省的劝告,怀疑里克迎接他有阴谋,怕有生命危险,因此贿赂秦国请求帮助,说会把晋国的一块领土奉献给秦国。秦军护送夷吾回国即位。晋惠公即位后,没有实现他的诺言。
临秦公簋文字
秦公簋
可是第二年(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攻秦。当初,秦穆公丢失了一匹千里马,被生活在岐山之下的300多个乡人捉到,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的人,准备严惩。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不过我听说吃了千里马的肉不喝酒会害病。”于是穆公赐酒请他们喝,并赦免了这些人。
其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大战,秦穆公亲自参战,被晋军包围,穆公受伤了,面临生命危险。这时岐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300多人,飞奔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使穆公得以逃脱,反而使秦军生俘晋惠公。(www.xing528.com)
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晋惠公被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秦穆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晋惠公死,其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怀公,继续迫害逃亡的另一个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秦穆公于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后送重耳回国为君。晋文公借助秦国大军杀死圉,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霸主。
公元前630年,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郑老臣烛之武夜里从围城中逃出,见秦穆公说:“郑国灭亡,于秦不利。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大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帮助晋国呢?”秦穆公于是与郑结盟,还留大将杞子助守,然后罢兵而还。晋文公见秦军单方面撤军,也只得收兵回国,不过自此秦晋之好也就产生了裂痕。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利用对楚有利的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避楚锋芒,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合兵突击,取得决战胜利。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此战之后,晋文公继齐桓公成为霸主。
晋文公重耳
烛之武退秦师
蹇 叔
秦穆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已经去世,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给秦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被攻下。”秦穆公企图乘晋国大丧的机会,插足中原。百里奚和蹇叔劝谏,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带兵偷袭郑国,结果被晋军截击,秦师全军覆没,三员秦将被俘。后来三将被放回,秦穆公对他们说:“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追思百里奚等人的谏言,不胜懊悔。
后来,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公元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以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虽然此次战胜使秦国得以复仇,但晋军实力不堕,秦东进的路仍被晋国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