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何处去
9月17日,在一家名为《广告克星》的网络杂志鼓动下,几十名美国青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安营扎寨,打出的口号是“占领华尔街”。开始当政者和主流媒体都没当回事,以为不过是几个毛孩子耍耍而已。没想到后来人越来越多,蔓延的城市也越来越多,这才警觉起来,甚至有点儿大惊失色。“占领华尔街”表达了对美国金融巨头的强烈不满。这说明他们并不是不懂事的毛孩子,而是抓住了引发美国当前危机的本质,真是打蛇打到了七寸。
西方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美国实行的是全球化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也有人称之为“广泛的、金融化的和全球寡头的晚期资本主义”。美国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利用金融手段冷酷地盘剥国内外的老百姓。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市场的历史。最原始的市场是以物换物,例如一袋小麦换来一只羊。后来发展到“货物—货币—货物”的阶段,把小麦卖了拿到钱,再用钱去买只羊或一把斧头。在那个时代,交换的双方主要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满足生活所需。再往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盛行了,变成了“货币1—商品—货币2”。生产者先用货币1买来原料制成商品,然后卖掉得到货币2。如果货币2大于货币1,他就赚钱了。对他来说,赚钱比生产什么商品更重要。在这个阶段,银行也随之发展起来。但那时银行是依靠做实业的企业家生存的,因为他们是存与贷的主体。再往后,银行做大了,它可以掌控企业的兴衰,所以,企业家不得不依附银行家。金融在经济中起到了主宰的作用。但演变并非到此为止。再往后,银行发现,向企业家发放贷款有风险,不如让钱在金融机构之间流通来赚钱,于是就出现了“货币—货币”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钱生钱”。不少实业家有了钱也不肯投资,而是放到金融市场去投机。实体经济被忽视在一边,资本主义进入了“金融时代”。
伦敦大学经济学教授简·托普劳斯基在《金融的终结》一书中说:“所谓‘金融时代’指的是一个历史阶段,在此期间,金融……取代了工业企业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另一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这种“金融与实体之间颠倒的关系”是“理解全球(经济)新趋势的关键”。投机支配了生产,危机由此而生。
看看美国的现实吧。1957年时,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全国GDP的27%,到2008年下降到12%;而1957年时,金融、房地产和保险业占GDP的13%;到2008年上升到20%。在金融时代,叫老百姓怎么也看不懂的什么“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到处叫卖,被忽悠的人绝大部分赔钱。在2007年,有一个名叫约翰·鲍尔森的对冲基金经理却一年就赚了37亿美元,相当于7.4万个美国中产家庭一年的收入。(www.xing528.com)
参加“占领华尔街”的人说,他们是代表美国99%的人,向1%的富人表达不满和愤慨。他们的愤慨是有理由的。据美国媒体报道,1976年,美国前1%家庭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9%;到2007年,这个比例上升至2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瑞占说:“1976年至2007年间,美国每产生1美元的实际收入增长,就有58美分落入前1%的家庭之手。”那么,这1%的人有资格拿那么多钱吗?美国老百姓间流传的一则小幽默说:如果一个人一年挣5万美元,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如果一个人一年挣500万美元,你就不知道那个家伙在干什么。
美国素以能实现“美国梦”而享誉世界,但是近30多年来,也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大行其道的时期,中下层人民生活不升反降,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金融大亨即使在金融危机时也拿高薪和奖金,而自己却因付不起房贷而被赶出家门,这口气能忍下去吗?游行队伍中一位名叫乔·柯克的老人对记者说:“我们有过美国梦:如果你受过教育,勤奋努力,就会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这个梦远去了,我们99%的美国民众不能容忍国家被那1%贪婪的人控制,我们的目标是占领美国。”
民众的呼声惊动了上层。奥巴马总统表示理解他们的“沮丧”,表示要“非常努力地打击银行界不负责任的行径”。但是,人们看到,体现金融监管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在通过一年多后仍似一纸空文。还有另一种声音来自右翼。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麦凯恩说:“别怪华尔街,别怪大银行,如果你没有工作或者不富有,那就怪你自己!”
美国向何处去?在大选临近的背景下,共和党要民主党政府削减福利,民主党要共和党同意向富人增税。自由派骂保守派贪婪,保守派骂自由派搞“阶级冲突”。而老百姓说必须改变现状。他们高喊:不要战争!不要欺诈!要工作!要公平!不过,在我看来,即使当政者现在真想触动一下华尔街,那就像病人要亲手对自己的心脏动手术一样难。或许,左右两派的舆论最终都反映到明年的大选中去,用美国现有的体制来力图消纳种种不满。要想超越这种体制现在还难以想象。但美国民众还会为奥巴马“我们能!”的呼喊鼓掌、喝彩吗?
2011年10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