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制华的两大利器-冷眼向洋看世界

美国制华的两大利器-冷眼向洋看世界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制华的两个“利器”美国一方面声称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加紧在中国周围布置军事基地并企图拉拢一批“民主国家”来防范和制约中国,目的是想把中国限制在这么个“笼子”里来一步步加以改变,直至中国演变成他心目中理想的“民主国家”。他手中有两个“利器”,一曰“民主”,二曰“金融”,我们不能不保持警觉并妥然应对。不可否认,美国打“民主”牌,确实扰乱和迷惑过一些人。

美国制华的两个“利器”

美国一方面声称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加紧在中国周围布置军事基地并企图拉拢一批“民主国家”来防范和制约中国,目的是想把中国限制在这么个“笼子”里来一步步加以改变,直至中国演变成他心目中理想的“民主国家”。

美国虽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遭受挫折,但有两个决心不变:一是不允许任何国家成长到足以挑战他的地步;二是要把“美式民主”和西方价值观普世化。而这第二点是为第一点服务的。

在伊拉克受到重挫之时,美国轻易动武的可能性暂时下降,而以硬实力为后盾、充分发挥软实力来谋求自己的战略目标成为当前的首选。他手中有两个“利器”,一曰“民主”,二曰“金融”,我们不能不保持警觉并妥然应对。

美国借“民主”抢占道德制高点

民主是个历史过程,美国把资产阶级民主发展到现在的高度,相对封建主义而言,当然是个进步,甚至是个大进步,其中有些机制和原理值得世人参考和借鉴。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一、美国这样高喊“民主”并且不惜使用武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二、难道民主只有“美式民主”这一种,就没有别的模式了吗?三、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民主需不需要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四、就“美式民主”而言,它不是也暴露出种种弊病,连西方明智人士也深感积重难返吗?五、难道只能讲民主,不能说集中,一说集中就是独裁吗?

以上这些问题,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包括原来也鼓吹大力推广民主的一些美国精英,例如《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最近发表了好几次谈话和写文章,希望撇清自己同伊拉克战争的关系。他说:“在建立自由的民主政体前,先得有一个可以正常运作的国家。目前的伊拉克却不是这样的。”“向民主过渡的原动力必须来自想要民主化的社会自身,因为在民主政体中必须存在一些机制,所以这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进程。”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把“民主、自由、人权”写在了外交的旗帜上,企图垄断“民主”的话语权。凡是它厌恶的国家,一律是“专制”“独裁”“邪恶”“流氓”……这样,它就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装扮成普度众生的救世主,散发出浓烈的宗教狂热的味道。

并不是说现在世界各国的民主状况都令人满意了,确实有许多问题。但,一个国家实行民主是这个国家自己的事,用不着美国来干涉。干涉的目的就是要控制这个国家,为美国谋利益,例如攻打伊拉克,就是抢占战略要地,并觊觎石油,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不可否认,美国打“民主”牌,确实扰乱和迷惑过一些人。有些人一谈起“政治体制改革”,心目中只把“美式民主”作为样板,仿佛不马上搞多党议会民主,就不是政治体制改革。仿佛一人一票的直选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很危险的。东欧原共产党的一些干部曾语重心长地对中国人说:你们现在千万不要搞多党制,一搞多党制,马上就会被美国操纵了。

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机制,为超越资产阶级的民主创出一条新路来。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创新。现在我们有几个有利条件: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大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人对美国已加深了了解,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人的盲目崇拜转为客观认识。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基层民主选举成了公民的民主大课堂。四、伊拉克战争给中国人民上了一课。一些国家盲目推行“美式民主”造成的乱象也使人们清醒。五、美国大为赞赏的“台湾民主”给人以“原来如此”的感觉,难道能搞在议会里扔高跟鞋和泼粪的“民主”?如果“民主”不能带来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改善,这种“民主”老百姓欢迎吗?人民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民代表而不是一帮各有后台的政客。总之,新的形势有利于我们坚定地探索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当心金融霸权主义巧取豪夺

美国霸权主义的支柱是庞大的军力。据五角大楼的统计,现在它在132个国家内部署有725个军事基地。为了控制海洋,又维持了13支航母大队,构成了流动基地网络。(www.xing528.com)

要维持这么庞大的军力和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费用,需要十分巨大的资金支持,在1971年前的越南战争期间,由于实行的是金本位,即美元与黄金挂钩,所以军费受到强制性的约束。现在不同了,美元早已与黄金脱钩,美国政府掌握着印钞机,可以根据美国利益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而目前美元仍保持着世界主要货币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和商品交易计价的首选,所以美国不怕有巨额的债务。到2005年,美国的全部债务几乎是美国GDP的3.5倍,已经与整个世界44万亿美元的GDP相差无几了。所以许多专家指出,美国才是货币的真正操纵者。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博士弗拉德·沃尔夫今年2月写文章说:“外国人对美国资产的购买和对美国借款人的贷款抵消了美国贸易逆差造成的净美元外流。……美国还可以用美元借债。美国持有的国外资产有75%以上不是按美元计价的。这意味着,如果美元贬值,美国持有的资产升值,它的负债贬值。最重要的是美国越来越少的资产获得的收益超过了外国人用越来越多的美国资产获得的收益。”

所以,他指出:“美国就像一个喜欢举债经营的对冲基金,它获得的利润高于支付的利息。”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撰文透露,大金融巨头的利润大得惊人。如美国高盛公司2006年向股东支付了90亿美元的红利,还向2.5万名雇员支付了160多亿美元的报酬。

美国学者约翰·B·福斯特在去年12月发表的《垄断金融资本》一文中指出,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美国垄断资本出现了依靠金融扩张的趋势,现在对经济的控制权力从制造业大公司手中转到金融市场,制造货币逐渐代替制造货物。金融资本的爆炸式增长获得了反常的兴盛。即使最大的公司也会遭到金融企业的外部吞并。许多人认为,它的驱动哲学是“收购它、榨干它、扔掉它”。

2005年4月在美国出版的《全球分裂》一书的作者迈克尔·赫德森写道:新自由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的大反动,它的实质是:美国凭借金融霸权在全球以金融手段摧毁第三世界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以金融手段接管这些国家,从而在全球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食利者经济。金融资本固有的特征是食利性、投机性和腐朽性。它的兴趣不在于创造新财富,而是以金融自由化的名义接收第三世界已有的人民的财富,如资源、不动产,或者夺取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业的垄断权,以牟取暴利。

他尖锐地指出:从最深的经济层面来看,美国政府代表着金融资本的利益。由政府出面强迫别的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紧跟着十分惊人的巨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冲来冲去,见利就扑,得利就跑,弄得一些国家爆发金融危机。10年前5月中旬在泰国发生的危机就是由国际大鳄大量抛售泰币造成的。

现在美国正以软硬两手在金融领域向中国施压,有时甚至气势汹汹。汇率、开放银行业、进一步开放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等是施压的重点。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清醒。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5月2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指出,在美国压力下,1985年1月开始的5年里,日元兑换美元由254元升至145元,结果导致日本20世纪90年代陷入经济困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德·芒德尔今年5月7日发表的访谈中说:“上世纪80年代(有些美国人)担心日本购买了太多美国房产,对美国的控制越来越强,美国的反应是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应以此为戒。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被迫大幅升值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金融对于当代许多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东西。一方是霸权,另一方是不大懂行的中国人,对此岂能掉以轻心?2006年3月27日《亚洲时报》刊登美国金融评论家亨利·刘的文章认为,中国金融改革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央行政治独立”论,警惕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代表银行部门及其大企业客户的特殊利益,而牺牲工人和农民大众的利益。这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有道理,但至少值得我们关注和听取。

当今的世界金融秩序是西方、主要是美国制定的,我们现在不是也不可能拒绝所有的规定而自行其是。我们先要参与它,熟悉它,然后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把正常的金融交往同投机性、掠夺性的金融政策严格区分开来。涉及经济主权和金融安全的问题必须十分谨慎,原则是:一切操之于我,决不受制于人。我们急需一批既懂得西方的游戏规则又懂得中国国情的金融专家,以“在商言商”的态度同对手打交道和周旋,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智慧,以大局为重,从长计议。我们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色的表现已被国际上引为佳话,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管理好金融。

其实,对方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的力量。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名誉董事长利奥·梅拉梅5月10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道:“我们也开始感受到亚洲巨人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压力。用不了10年,他们的竞争就会进入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不用说我们都是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学有所成。”

2007年5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