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的摸着石头过河与西方民主的反思

中国人的摸着石头过河与西方民主的反思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人,完全可以从“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中学到不少东西,结合自己的经验,创出“中国模式”来。到那时,也许你出国旅行时,会有更多的人问你:“你是中国人吗?”

中国人的摸着石头过河与西方民主的反思

“你是中国人吗?”

最近,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到美国参加研讨会,会上外国专家们对日本经济尖刻的议论,令他苦恼。

最让人锥心刺骨的,却是一位美国出租车司机。他写道:“在我乘出租车去机场时,司机的一个提问使我遭受到了决定性的打击。当时,他问我:‘你是中国人吗?’”

这简单的一问,使野口悠纪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上东方人的典型代表已经由日本人变为中国人了(特别是在硅谷中)。”

读了这位学者的忧心之作,也使笔者想起往事。20年前,笔者闲暇时也常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些市场逛逛。小店主揽客心切,一见我常堆满笑脸问:“Japanese(日本人)?”

“No,Chinese(中国人)!”我答道。店主的笑脸马上收回了一半。其实,我对店主并不反感,他要做生意嘛。那时出国的中国人,口袋里能有几个钱?当然,心里是不痛快的。

我对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一向怀有钦佩之情。日本人是在一片废墟上白手起家的。战后初期,男女工人在铝制饭盒里放两块咸萝卜干,顶着星星疾步赶去上班,成了那个时代难忘的象征。朝鲜战争打响了,越南战争打响了,日本成了美军军需品的最大采购场。工厂日夜繁忙,大家节衣缩食。那时日本待遇最高的是教师,教室里坐满了孩子,他们是日本的希望。

20年,仅仅20年!日本的商品像潮水般涌向世界各个角落。记得1962年,笔者到北京上学,恰逢北京展览馆里举办日本工业展览。一部袖珍半导体收音机,吸引了拥挤不堪的人群。当我从展览馆里好不容易挤出来,望着上空的日本太阳旗,差点儿没掉下眼泪。这种复杂的心情非笔墨所能形容。但是,谁能挡得住这股商品潮?日本的汽车销到了汽车王国美国。到了20世纪80年代,更不得了了,日本公司竟然到美国争购偶像建筑洛克菲勒中心。高傲的山姆大叔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批批的美国经济学家、企业家和记者到日本探究“日本奇迹”的奥秘。1985年一名美国记者到东京后说,只要从旅馆窗口望出去,就能找到答案:“大街对面是一座座高入云霄的办公楼,每一个房间都灯火通明。每一个办公桌旁都坐着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商人。晚上9点,美国城市的办公楼如果还亮着灯,通常里面只有清洁女工在打扫。以东京或大阪为例,雇员从清晨开始工作,午夜过后才结束。在星期六或星期天工作,已经司空见惯。”

当然,日本人靠的并不只是勤奋。眼光深入的观察家们看到:日本人节俭,特别喜欢储蓄,即使极低的利率也是如此;银行里似乎有贷不完的钱,而这钱往往在政府鼓励下贷给几大企业集团和有特殊关系的人;这些大财团拼命扩大生产力,因为出口生意实在太兴旺,似乎全世界都在抢购日本商品,所谓“有路就有丰田车”便是一例……

这是一条看来完美无缺的链条,一环套着一环,在每个环节上都有一大批献身公司、训练有素的雇员,像工蜂一样从全世界为日本采来财富。这幅景象让美国人看呆了,以至于韦森教授情不自禁地写道:“没有人说日本的制度是完美的,但是,相当可靠的推测是:如果资本主义持续到下一个世纪,那么,它的经营方式看上去可能是日本的方式,而不是美国的方式。”(www.xing528.com)

正当日本人踌躇满志、美国人迷惑不解的时候,日本这根神奇的链条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然崩断了。以出口立国的日本,发现国外市场并不是疆域可以无限扩大的乐土,一批强劲的对手在龙腾虎跃般地瓜分它的领地;银行的信誉突然亮起了红灯,投在房地产、股票以及其他项目上的巨额贷款,成了永远也收不回来的坏账呆账;几家大银行的倒闭,造成金融风波,泡沬破裂给老百姓带来了苦果;以“终身雇佣”而自豪的公司,也不得不把一些人的饭碗砸了;担心失业的雇员省下每一元钱积蓄起来,造成消费更加不振,市场萧条,而萧条的市场又把一大批企业推进停产、半停产的困境……

原来完美无缺的链条,现在似乎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出现了问题。

日本现在还在反思中苦苦挣脱困境。此时,从太平洋的彼岸却传来了得意的笑声。2000年10月,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对各国的“增长竞争力”排队,美国荣居榜首。一位美国记者喜不自胜地写道:“想想吧,就在11年前,日本是埃兹拉·沃格尔写的《日本成为第一:美国人学习的经验》一类书中的偶像;今天,这个书名可能该倒过来:《美国成为第一:世界学习的经验》。”

美国人有资格得意。美国经济连续11个年头增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冷战以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全世界的钱一个劲儿地往美国银行和股票市场上送。山姆大叔凭借巨资呼风唤雨,有时会突然一击,把看似好端端的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金融危机。受伤的小老虎们虽然愤懑,却奈何不得,还得耐着性子同金融大亨谈判融资条件。

除了金融资本,美国还有什么奥秘?态度认真的经济学家会告诉你:他们也不清楚。就连声名显赫的格林斯潘先生,也公开承认对美国竞争力源自何方迷惑不解。不过,在诸多分析中,有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人抢占了高科技的制高点,最明显的就是戈尔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他在1992年出任副总统后,更是大力推进,才形成了今天因特网无处不在的局面。

日本人对美国的抢先一步有切肤之痛。日本学者浜田和幸在1998年8月写道:“如果在美国诞生的技术推广到全世界,那么像因特网那样,美国的标准将作为全球的标准固定下来。一旦确定了标准,那么以后便可以轻轻松松,坐享其成了。”他呼吁:“我们再也不能被美国轻易地牵着鼻子走了。”

商海无情,波诡云谲。美国人笑了,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去年9月,日本正式提出了“E—日本”的国家信息技术战略,表示“5年后将把日本建成世界上信息通信最发达的国家”。反观美国,去年纳斯达克市场网络股一路狂跌,连续11年的经济增长亮出了红灯。格林斯潘已说增长“接近零”,不得不连续降息

日美之间的竞争还在继续。欧洲各国、中国、印度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也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谁将领先,难以预料。我不大相信美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富过日本人了。事实上,还差得远呢。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人,完全可以从“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中学到不少东西,结合自己的经验,创出“中国模式”来。到那时,也许你出国旅行时,会有更多的人问你:“你是中国人吗?”

2001年3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