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实力:美国的强大吸引力与担忧

软实力:美国的强大吸引力与担忧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说“软实力”近来,有一个词在国际上颇为流行,那就是“软实力”。而别人是否肯合作,“取决于美国有多大的吸引力”,即软实力。硬打打不赢,因而软实力便备受关注。美国学者为软实力担忧如上所述,美国的软实力是强大的。

软实力:美国的强大吸引力与担忧

说说“软实力”

近来,有一个词在国际上颇为流行,那就是“软实力”。什么叫软实力?它的含义是什么?它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

软实力概念的由来

寻根溯源,软实力这个说法,最早是由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此人曾出任过克林顿政府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

最近一段时间,软实力之所以成为一个热门词,是因为奈教授在今年4月初推出了一本新书,题为《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致胜之道》。美国学界认为,此书显然是因伊拉克战争而写的。他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力主发动这场战争的一些人。这些人被称为“新保守主义”。这一派人认为美国现在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天下无双,美国的价值观世界上最好。因此,美国完全可以凭借军力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甚至不惜“先发制人”。伊拉克战争就是他们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而打的一场战争。

伊拉克战争虽然“速战速胜”,但并没有“速战速决”。美国显然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之中,推进“民主化”也显得不知所措。奈教授的新书批评了那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非常傲慢”的人。这些人现在不但难以达到既定的目的,而且还使美国的声誉和吸引力受到极大打击。

奈教授说:“力量就是影响别人的能力,有三种方式可达到这一目的:以大棒威胁他们;以胡萝卜引诱他们;以价值观吸引他们。但是,软实力或者说吸引力,可以少流很多血,可使很多财富免遭损失。”

大棒显然就是硬实力,军事力量是它的主要法宝。“新保守主义”认为:“传统的军事力量可以被称为硬实力。那些反对它的人会感到刺刀在向他们刺来。这种实力是美国体系的基础。”当然这种实力还有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技能力。

奈教授认为:“我们确实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但是,我们在处理诸如恐怖主义和其他国际问题方面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而别人是否肯合作,“取决于美国有多大的吸引力”,即软实力。因此,他给软实力下的定义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它来自一国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力。

伊拉克战争的现状迫使许多美国学者反思。因提出“文明冲突论”而名噪一时的亨廷顿教授最近也对记者说:“主张打这场战争,这个主意太糟糕了。在冲突开始前我就说过,如果美国人进入伊拉克,那将会发生两场战争。第一场是针对萨达姆,针对其政权、军队及其军官的战争。这场战争用一个半月就可能打赢。第二场战争将会是一场针对伊拉克人民的战争。这场战争在独裁统治垮台后就开始了,随着逊尼派穆斯林在费卢杰市的反抗,战争就爆发了。而这场战争,美国人是永远也打不赢的。”

硬打打不赢,因而软实力便备受关注。

软实力无处不在

那么,美国的软实力有多强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美国是如何运用软与硬这两手的。

美国政界和学术界派别繁多,大致说来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派。“现实主义”派主张凭借硬实力强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以确保美国利益。“自由主义”派则主张开放市场、重视多边机制、构建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民主社会,也就是比较重视软实力。

其实这两派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在如何介入国际事务、构建世界秩序的方法上有所不同,而且两派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正如19世纪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所说的:“手持大棒,但说话要柔声细语”,轮替或同时运用软硬两手是美国的一贯传统。

软实力有哪几招呢?它大致包括政治上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上的影响力、外交的说服力、国民的凝聚力以及国家形象的亲和力等。这些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在硬实力的支持下,具有很大的威力,有时甚至可以担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角色。瓦解苏联就是西方成功运用软实力的范例。他们总结说,最厉害的武器是“电波的力量”。

约瑟夫·奈写道:“美国在冷战中获胜是靠硬的军事力量遏制苏联侵略,但同时也是靠交流计划和运用向铁幕之内进行灌输美国价值观的广播这类形式的软力量。”在这方面,早在上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的美国新闻署署长爱德华·默罗就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外交之外,还要通过“公共外交”树立美国的美好形象,手法可以多种多样。他认为“简单地宣传(美国政策)常常缺乏可信性,结果适得其反”。他主张不仅反映官方观点,也反映各种个人观点,着眼于建立“能为政府政策创造有利环境长远关系”。现在美国一年花在这方面的钱约为十亿美元。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专门设立了一个阿拉伯语的电视台,企图影响阿拉伯人的思想观念。正如有伊拉克人指出的:“美国不但占领了我们的领土,而且还要占领我们的心。”

除了这种具有明确目标、企图征服某个国家的大行动外,美国的软实力还表现在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谁没有看过好莱坞大片、喝过可口可乐、吃过麦当劳、穿过耐克鞋?美国的软实力不仅想不知不觉地让你有好感,而且还叫你乐于慷慨掏钱。好莱坞已占日本电影市场65%的份额,在泰国更高达78%。好莱坞在国外的成功,是由美国政府作后盾的。在中美关于加入世贸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就极力压中国多进口好莱坞大片。

再以麦当劳为例吧,这种面包里夹块肉饼的东西,究竟有多好吃呢?可是它为什么能在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开了三万多家连锁店,一天接待四千六百多万顾客呢?走到世界各地,你不经意一抬头就会看见那个大写的“M”。秘密就在于:你进去吃的不仅仅是面包和薯条,你同时吃了“文化”。这里面就有看不见、摸不着而又能感觉出来的软实力。中国人原来过生日要吃碗长寿面,可是现在的孩子过生日却要去吃麦当劳,你说厉害不厉害?我并不反对吃麦当劳,相反,我主张向麦当劳学习。我们饮食业的行家应该多研究研究麦当劳的成功之道。同样,电影界的行家也应多研究研究用什么来争夺喜欢米老鼠唐老鸭的儿童。米老鼠、唐老鸭说的似乎挺逗乐的话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美国学者为软实力担忧

如上所述,美国的软实力是强大的。大可以对付一个国家,小可以征服一位顾客或观众。那么,美国是否对自己的软实力信心十足呢?其实未必。确实许多美国人相信自己的软实力,认为是天下最好的东西,普世适用。一些美国人甚至像传教士那样,执迷地“传经布道”,非要别人接受不可。但是,也有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在思考美国文化的致命弱点。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哥伦比亚大学战略学教授布热津斯基1993年写了一本书,题为《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他在书中分析苏联瓦解的原因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美国的现实,忧心忡忡地认为,美国现在不缺军力,缺的是道义。

他认为当前“出现的政治危险是,正当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仍为生存的需要苦苦挣扎时,西方却过着以追求自我满足为目的的生活”。他把美国称之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丰饶中的纵欲无度”的社会,也就是“一个道德准则的中心地位日益下降,而相应地追求物欲之风日趋炽烈的社会”。

他写道:“‘贪婪就是好’——80年代后期美国雅皮士的口号——对于丰饶中的纵欲无度来说,是恰如其分的座右铭。”(www.xing528.com)

如果美国人自己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也只好听便,别人管不着。问题是美国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布热津斯基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加上日益增强的社会享乐主义,很可能在其他地方引起十足的妒忌而不是肯定的民主承诺。”

1993年写的这句话,到2001年9月11日应验了。在美国人惊恐地看着世贸大厦烟腾楼塌之后,惊魂甫定,便发出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恨我们?”

布热津斯基不愧是一位有远见的学者。关于上述疑问,不妨再引用他1993年写的一段话:“美国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强制推行美国式的‘世界新秩序’。同样重要的是,文化享乐主义倾向使美国更难与世界大多数人有共同语言,这些人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外,不能真正参与世界事务。因此,他们可能寻求某种有鼓动作用的思想和他们可以仿效的榜样,以便团结在这个榜样的周围,向全球现状发出全面的挑战。”

旁人无法猜测,布老教授写这段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不是恐怖主义。我想,如果用这段话来观照一下恐怖主义的来龙去脉,肯定大有启迪。

约瑟夫·奈教授对近一两年世界上反美情绪的急升同样忧心忡忡。在对伊开战的问题上,欧洲人不大爱听美国人的话。伊斯兰世界更是义愤填膺。他认为现在美国处在更加敌对的国际环境中。“基地”组织打而不死,反而四处活动。伊拉克的“民主化”还仅仅是一种议论,不知如何推行。他断言:如果美国狂妄自大,浪费美国的软实力,就可能遭到更多的恐怖袭击,美国的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就会逐渐丧失吸引力。如果联系到最近美军的虐俘事件,他的话就更有说服力了。

亨廷顿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今年5月初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说得很精辟:“我相信西方价值观,认为必须保护我们现在的一切。……但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或阿拉伯穆斯林世界这样一些伟大的文明正在进入世界舞台的前台,他们不赞成我们的价值观,这些伟大的文明正在以自己的速度、按照自己的方向发展与加强。强迫他们变更政权既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走自己的路

亨廷顿教授这样谈论中国,显然要比那些成天在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的人高明。不妨指出的是,说中国“不赞成”美国价值观似乎有点简单化。美国的价值观是个很大的概念,里面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参考和学习的。例如自由市场观念,我们已经引进二十多年了。再往远说,一百多年来,从满清派幼童到美国留学开始,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就说马克思主义吧,那也是在德国英国发源的,我们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学,而是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百多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最后走向穷途末路,也看到声称要“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化”的人碰得头破血流。一句话,只有脚踏实地,把外国好的东西中国化的人,才真正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此我们来说说中国的软实力吧。软实力是个新名词,其内容对我们来说并不新鲜。中国自古以来就知道不能光靠武力治天下(所谓“马背上得之,岂能马背上治之”)。懂得“持力者虽盛而必衰,以德者愈迟(意为化费时日)而终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防力量的同时,自然也要十分重视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和较量,最终取决于综合国力。别人有软硬两手,我们当然也必须有软硬两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增强软实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坚定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世界公认,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一声“振兴中华”,全世界的华人都心潮澎湃。中华传统文明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有的外国人羡慕中国有个孔夫子,因为他给中国人定了一个伦理道德的规范。当然,仅有这些还不足以在当今世界立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五十多年来中国面貌大变,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始富强起来,这对世界的影响有时超出中国人的想象。现在外国人在谈论、研究“中国模式”。

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最近访华后向记者盛赞中国取得的成就。他认为中国成功的公式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他说:“中国共产党正在成功地领导着这一独特的世界规模的社会主义实验。现代中国人愿意并正在向所有人学习。中国确实已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在吸收现代文明中一切好的东西。”

印度许多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喜欢作印中对比,他们承认印度近20年来大大落后于中国。他们在认真研究“中国模式”的内涵,希望探索、发展出“印度模式”来。

英国《卫报》今年5月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伟大的中国商城》。他认为中国“现在的开放和发展恰似19世纪的美国,它的发展势头同样不可阻挡”。“这是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它融合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原理,但又受到国家的指导,而国家时刻牢记必须提高数以亿计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这些外国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解释“中国模式”,说的未必都准确,但都确认“中国模式”的无限生命力。这些评论可以鼓舞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而不要因西方关于“民主”“人权”的蛊惑宣传而迷失了方向。

增强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党和国家有宏观战略和具体措施,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要从我做起。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报告还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想到,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行为举止,其实都同国家的形象和事业的兴衰密切相关。这一点,到国外去过的人体会尤其深刻。外国人把每一个他见到的中国人都看作是“中国”。如果你落落大方,诚实守信,仪容整洁,他们就说中国好。如果你在干净的大街上吐一口痰,在地铁车厢里大声喧哗,甚至做生意不讲信用,他们就会说中国不好。一个人有没有理想和道德,其实都是从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反映出来的。所以古人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软实力涉及道德、文化、外交、战略等广阔的领域,难以一一讲尽。环顾全球,中国正处在一个大有希望的历史时刻。我们已经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的复兴之路。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当前的历史机遇期,自觉地为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做出应有贡献,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21世纪绽放出世界人民由衷欢迎和赞叹的奇葩来。

2004年5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