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有时更胜向前,退步即进步的准备
“退”并不是一味消极退让。对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这种退不可取。因此,退什么,怎么退,何时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面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暂时的退,是为了再次前行积蓄力量,这种退是保存实力,是明智的退。
生活中,人们常常赋予前进以“智慧”的桂冠,而常常把后退拴上懦弱、蠢笨的铁链。的确,前进代表着昂扬、积极、向上的人生,面对艰难困苦,勇往直前;面对恃强凌弱,绝不退缩;面对暴风雨的来临,临危不惧。人生中确实需要“前进”。但后退,就一定就代表懦弱、蠢笨、落后么。面对咄咄逼人的争辩,不去斤斤计较;面对他人不小小的失误,要心胸宽广……人生中也应当有这样的“后退”。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攻占陈(现在河南淮阳)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纷纷起义响应。刘邦在沛县斩蛇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在吴中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后来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同时楚怀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
结果刘邦率领起义军率先进入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征战了半辈子的刘邦十分留恋豪华的宫殿以及众多的美女和财宝,就准备在阿房宫长久地住下来好好享受享受。他手下大将樊哙劝他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可是刘邦怎么也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才恋恋不舍地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这段话在《汉书》里只有寥寥的几句,原文是:“(刘邦)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就这样刘邦和项羽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刘邦彻底地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汉帝国。
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进有高度,退有分寸。科学的进,是脚踏实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循序渐进。如果失去理智,偏离科学方向,进就会变成冒进。退,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游刃有余,进亦不喜,退亦不忧。如何对待进与退,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一位只有五岁小男孩跟着他的父亲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条乡间小路上,前面有一个半米宽的水沟,父亲虽然挑着沉重的担子,但他还是轻松地跨了过去,可是尾随在后面的小男孩却并不能做到,他站在水沟边看着顾自往前走的父亲,急得哭了起来。
“怎么了?快点跟上!”他的父亲喝斥着说。
“我跨不过去!”小男孩委屈地说。
如果父亲也是空手的话,或许他会走过去将那小男孩一把拎过来,但此刻他身上挑着担子,所以并不愿意走回头。“你确定跨不过去?”父亲这样问。
“是的,我跨不过去!”小男孩急得快要哭起来了!(www.xing528.com)
确实,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那个半米宽的缺口确实不是能够轻易跨过去的。父亲看着站在水沟旁束手无策的儿子说:“你后退几步,然后再用力往前冲,这样就一定能跳过来了!”
小男孩照做,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奋力往前冲去再奋力一跳,果然成功地跳过了水沟,稳稳落在地上!
等这位小男孩稍长大一些后,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进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里去读书,然而在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那场病几乎侵夺了他两个月的学习时间,等返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功课已经糟糕透了,甚至在课堂上都完全听不明白老师到底在讲些什么。他再也没有斗志学习,在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悄悄溜回了家!
“怎么了?为什么现在回来?”他的父亲问他。
“我不可能凭这样的成绩实现我的理想,我不想读书了!”他说。
如果他的父亲有足够丰富的知识,或许愿意为孩子补上几堂课,但是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根本无法为孩子补课。“你确定再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了?”父亲这样问他。
“是的,我再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他沮丧极了。
“拖了两个月,你确实很难把功课赶上去,但我更相信放弃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与其放弃,不如干脆后退一年,等明年重新再读一个二年级!”他的父亲替他拿下了主意。那之后,中学生就在家里,尽量多复习以前学过的功课,在第二年回到了学校里去,这样一来,他虽然倒退了一年,但是他的成绩却更加优异了,轻轻松松地就考上他梦想中的那所大学。
后来,他在电影领域实现了自己梦想:《泰坦尼克号》、《阿凡达》都是出自他之手。他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相对于人人都想的“进”,“退”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在动物世界里,狮虎的藏露进退之功,是为了猎获对象或保护自己。这个道理在人际间也适用。有的人只知道乘胜追击,不知道退一步再向前。这会使自己身心疲惫,也很难实现成功。应当懂得,成功的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