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用心理学定律助你成功

使用心理学定律助你成功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海格力斯效应——宽容照亮人生海格力斯效应是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冤冤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往往是和宽容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宽容不但是对他人的恩惠,也是在善待自己。孟尝君宽容了那些势利的小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心灵的祥和,也因此树立了声望,巩固了地位。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子断绝交往。

使用心理学定律助你成功

第六章 海格力斯效应——宽容照亮人生

海格力斯效应是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冤冤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人生需要宽容,宽容才是人生。如果没有了宽容,我们就会时时事事都处于苦愁、烦恼、争斗之中;从而导致家庭没有和睦,单位没有和气,社会没有和谐人类没有幸福。宽容了别人,才能感动自己;宽容了别人,才能快乐自己;宽容了别人,才能幸福自己!

大智若愚为圣贤,宽以待人是智者

“大智若愚”素来被人们认为是做人智慧中的最高境界,能够用“难得糊涂”的心态看待人情冷暖,用低调的态度为人处世,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常胜不败。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往往是和宽容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容忍别人的缺陷,才能不彰显自己的锋芒;能够容忍他人的优点,才能将自己的智慧深藏不露,让自己时刻都保持心态平和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宽容就是聪明人的表现,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让一分为高,宽一分是福”的道理。宽容不但是对他人的恩惠,也是在善待自己。

孟尝君曾被齐王驱逐出国,那些曾经和孟尝君交好的人因他的失势都与他断绝了关系,这让孟尝君很气愤。他将这些人的名字全部都刻在木板上,以便让自己对此刻骨铭心。

后来,孟尝君又因得势而被召回朝中。他在边境遇到了齐人谭拾子,谭拾子便问他:“你是不是对那些在你得势时亲密,失势时疏远的人恨之入骨?”

孟尝君点头称是。

谭拾子劝说道:“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这世上的人事就像集市一样,早晨总是比晚上人要多些,这并不是因为人们爱早恨晚,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而决定行动。因此,大多数人都是谁富贵就靠近谁,谁贫贱就远离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不要再恨那些人了!”

孟尝君听后觉得在理,便把刻在木板上的那些名字全部削掉了。孟尝君宽容了那些势利的小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心灵的祥和,也因此树立了声望,巩固了地位。

理解和宽容是最大的财富,理解多一些,心灵的隔膜就会少一些;宽容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就会添一分。

世界本就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一遇到不愉快就锱铢必较,抓住不放,非但抚不平自己心中的伤痕,还会将自己和别人一同捆绑在仇恨之上,让争斗和伤害无休止地进行。

人,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纷扰和磕绊。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遇事时怀一颗宽容之心去体谅和包容他人。退让一步,给对方一个台阶,也为自己拓宽了道路,何乐而不为呢?

一位老师问学生:“你们有厌恶的人吗?”学生们有的轻轻点头,有的默不作声。于是,他就发给学生每人一个袋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回家之后,各自去找一些石头,心中每有一个厌恶的人,就将一块石头装进自己的袋子中,然后,每天都带着装有石头的袋子到课堂中来。”

学生们听了,都回去照着做了。在此后的每天,都会看到他们背着轻重不一的袋子来上学。

一个月过去了,学生们袋子里的石头越装越多,有的自己都提不动了。于是,忍不住问老师:“为什么每天都要提着这些石头来上学?石头这么重,背着实在是辛苦啊!”

老师笑了笑,说:“如果觉得累,明天就丢掉袋子吧,不必背着来上学,也不要再往里边添加石头了。”

学生们都很诧异,不明白老师这么做的意图。

老师继续解释说:“你们袋子里的每块石头都代表着一个厌恶的人,厌恶的人越多,你们所要承担的重量也就越多,自然就会觉得越累。所以,试着去原谅和包容他人吧,这样你们的心灵才会越来越轻松。”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厌恶的人和事,甚至一个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人或者一件小事都会让我们觉得反感和气愤,于是,我们就会像那些学生一样将石头装进自己的袋子。结果,事情并没有因为我们为自己加重负担而改变多少,反而让自己觉得疲惫不堪。

实际上,扔掉这些石头的方法很容易,用包容之心去扬长避短,在10件事中,假如只有一件事情令自己感到开心的,那么就只考虑做好这件事,其他的统统抛弃,这种笑脸看百态的心性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从容不迫。

“天称其为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为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在智者的内心深处,宽容是一件威力无比的法宝,是一帖健康的良药,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处事经验和良好涵养的宝贵品德。

学会宽容他人并不会失去什么,相反,可以获得更多的快慰和成功的机遇。用一颗不计较的心去化解怨恨和怒火,日子一定可以过得更快乐,迎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也会给周围的人更加欢乐和温暖。

懂宽容才能赢得尊重

经常有人这样说:“我很痛苦,人家总是不懂我、瞧不起我、不愿意宽容我。”实际上,不是别人不宽容你、不尊重你,而是你不愿意去宽容和理解他们。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总是习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而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容纳多少人,就可以赢得多少人的尊重和喜爱。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你就可以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生活中有很多纠葛、怨恨、偏见、不快,而这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猜忌、诽谤和恶语中伤也将消失于无形。

晏子用一匹驾车良马赎回了奴仆越石父,并且将他带到齐国。到齐国后,晏子也没有和越石父打声招呼,就一个人回家了。

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子断绝交往。晏子派人说:“我与先生并没有交往,我看你可怜,赎你回来,你还不满足吗?为什么要与我断绝交情呢?”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没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可你这样不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去当仆人!”

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恭恭敬敬地对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听说君子不因小误会而绝情,请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于是设宴招待越石父,把他当尊贵的朋友一样对待,越石父激动地说:“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

“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处,处于心。”晏子与越石父之所以最终能够赢得彼此的友谊,并使得君子相交的故事流芳千古,就在于他们对于对方不是一味地计较,而是能够做到心胸豁达、以礼相待。

其实,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宽容就在于不计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执着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耿耿于怀、斤斤计较,既阻碍了对方的脚步,也限制了自己的快乐。所以,事情过去就算了,没必要心心念念地挂在嘴边、记在心上。大度容人,是至上的法宝。对人恭敬,就是在尊重你自己。

禅院里的小和尚找到了一个通往寺外玩耍的好办法,屡次晚上偷跑出去,已经顾不得什么寺规戒律了。

村民向老和尚反映了多次:“该管管你庙里的人了,总是这样偷跑出来成何体统?”老和尚终于忍耐不住,决定去探查个究竟。

又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老和尚悄悄地蹲在寺中的矮树后边,留神注意观察寺院的那堵矮墙。

不久后,只见小和尚先蹑手蹑脚地出来观望了一会儿,便走进房中搬了把小凳子,贼头贼脑地溜到墙角,踩着凳子从矮墙上翻了出去。

老和尚叹了口气,心里琢磨着该怎样惩罚他。

半个时辰过后,小和尚又顺着老路翻上了矮墙,掉转身子想要踩着椅子回到寺中,却不料踩到了一个软软的物体。小和尚一惊,急忙跳到了地上。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原来他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老和尚的脊背。小和尚吓得全身发抖,心想这下糟了,免不了要受一顿责罚。

“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连你都扛不住了。”老和尚揉着肩膀慢声说道,随即又摆了摆手,“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小和尚没想到竟这样轻松过关,但随即脸马上红了,羞愧地跑回了房中。

这件事情迅速在禅院里悄悄地传遍了,大家都敬重老和尚的宽容和海量。而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在夜晚翻墙出去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无以易之。”真正宽容的人一般都心胸宽阔,心怀坦荡,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当然会表现得更宽厚,也因此更容易与人亲近,让人敬重。宽容是赢取尊重的法宝,对他人和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无须投资,便能赢得的精神礼品。那些费尽口舌去诬蔑别人或者胁迫别人去敬重自己的人,就算在身份、地位上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但是绝不会赢得他人真诚的爱戴。

名声与尊贵源于自己的内心。有德自然香。要想变得快乐,首先要学会宽容他人,宽容既是提升自己的本源,又是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根本原因,这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可以如实地运用在生活中,那么,就不会违背一直以来追求豁达开朗的初衷。

适时咽下胸中气,让人三分己自宽

世上的人大概分为两类:事事要争得第一、活得明白的和凡事忍让、得过且过的。实际上,这两种都并非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们一个活得太过劳累,另一个活得毫无趣味。

聪慧的人知道怎样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对于触及原则的问题,绝不轻易让步,对于无关大局的事情也不会去争夺,而是咽下一口气。佛曰:“原谅和宽恕,比仇恨更有力量。”原谅他人,才能真正释放自己;祝福他人,才能让自己快乐。懂得合乎时宜地咽下一口气的人,才能具备一颗宽容的心,才能拥有一个从容的人生。

古时候,有一个叫陈嚣的人和一个叫纪伯的人是邻居关系,两家之间只隔着一堵篱笆墙。

一天夜晚,纪伯悄悄地把篱笆墙拔了起来,并往陈嚣院子那边挪了挪。

第二天,陈嚣来到院中时,发现自家的院子小了一些。心想,一定是纪伯为了扩大自己的院子将篱笆墙挪动了。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找纪伯理论,而是又将篱笆墙向自己院子的方向挪动了几分。

纪伯听到院子里篱笆墙的响动,急匆匆地赶出来要阻止陈嚣抢占自己的地盘。

然而来到院中,却发现自己的院子又宽出了许多,心中一下子明白是陈嚣在有意让他,顿觉十分羞愧。于是纪伯走上前去,将篱笆挪回了一些,把多侵占的地方还给了陈嚣。

正如《菜根谭》中所云:“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大打出手,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只要心中常怀谦让的念头,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不要让自己动不动就钻牛角尖,也不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爱发脾气的人。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本质都是无限宽广的,没有什么可以局限它,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它,除了我们自己的执着。

当我们执着时,心胸就会狭窄。执着的狭隘心灵,违反了它本应有的宽阔广大,这就相当于我们在对自己进行“惩罚”。

所以,何必执着于对方犯下的错误而折磨自己呢?遇事时,多替对方想一想,适时地退让一步。那么,天大的事也会烟消云散,海阔天空。

汉朝时有一位名为刘宽的太守,为人宽厚仁慈,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是否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宽大仁厚。

于是,一日当刘宽正在和属下商议要事之时,他的夫人命侍婢捧出一碗肉汤,故作不小心将满满一碗汤水洒在了刘宽的官服上。

若是换做一般人,一定会将侍女斥责一番,甚至毒打一顿,以示惩戒。但是,刘宽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转而问侍女是否被滚烫的肉汤所伤。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犯一些错误,所以每个人都有需要他人原谅的时候。将心比心,才能真正做到宽以待人。

实际上,所谓的谦让并非指一味地退让,很多事情从表面上看来是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由此获得的收益要比自己失去的更多。宽容不但是给了别人一次补偿过失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一次抛弃愁苦的机会。

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人的雅量,做到不苛责于人,不难为他人,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何时应该睁大眼睛,何时应该闭上眼睛,这些都是学问。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这样活着也太累了,难得在人世上走一遭,最重要的是要潇洒走一回。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听说每个人在刚刚出生的时候,脖子上都会挂着两个袋子。挂在胸前的袋子里装的是别人犯下的错误;而装着自己的错误的袋子却总是挂在背后。所以,当别人犯下错误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感觉到,并且顺手就把这些过失装在了胸前的袋子里,很长时间不能忘怀。却忘了在背后的袋子里,同样也装满了自己的缺陷。

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大概是很多人经常犯的毛病。就算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错误,也往往觉得自己的过错应该被宽恕。而如果将这个错误放在别人的身上,就会像时时刻刻都带着放大镜一样,无止境地将其放大到无法原谅的地步。

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那户人家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为杨朱,小儿子名为杨布,两兄弟都喜欢读书,都写得一手好字。

一日,杨布穿了一身新做的白色衣服出门拜访自己的诗文朋友。不料刚走到半路,天就下起雨来。杨布四下张望了一番,四处空旷,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避雨。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等到了朋友家时,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

朋友给杨布找来了一件黑色的衣服,让杨布将自己的湿衣服换了下来。之后,便招待杨布吃了饭,两人又谈论了许多关于诗词书画方面的话题。结果,越聊越投机,双方兴致都很高昂。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时分,杨布起身打算告辞。可自己的衣服仍旧没有晾干,杨布只好先借了朋友的衣服穿着回去,约定改日再来归还。

走在路上,雨后的空气很清新,而山间的景色也很不错。杨布且行且赏,到家时天已经黑了。杨布推开门走进院子,自家养的狗突然狂吠起来。杨布冷不防地被吓了一大跳,顿觉十分气恼,厉声呵斥:“不长眼的东西,连自己的主人也不认识了!”说完,顺手抄起门边的一根木棒就向狗打去。

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跑了出来,一手夺杨布手中的木棒,一边将仍在叫个不停的狗赶到了一边。

杨布怒气未消,推开哥哥嚷道:“养了这么多年,却是个没良心的东西!我打它几下,让它长长记性。”

哥哥一边拉住他,一边劝道:“你何苦要打它呢?这并不全是它的错。你早上外出的时候穿的是一身白衣,现在却换了一身黑色的衣服回来。天又这么晚了,假若换了是你,也未必能一时辨认得清楚啊!”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他人,总是很少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过错都归结在对方的身上。

实际上,当你怨恨某个人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的不是。想想你为什么要觉得痛苦?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伤害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说,你的痛苦不是别人造成的,恰恰来源于你自身。与其说别人让你痛苦,倒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遇到不满时,不要急着去责难别人,多反思自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让自己远离痛苦的泥潭。

宋朝有位御史名叫南野瑮,为人很有气度。

一次,南野瑮家中养的牛踩坏了同乡柳氏种的庄稼。柳氏十分气愤,便将牛杀死了。之后,还命自己的儿子在南野瑮的门前厉声辱骂。南野瑮的家人欲出去与其争论,却遭到了他的阻止,他劝说家人不必为了这点小事与对方发生争执。

后来有一天,南野瑮外出游行,遇到一个醉酒之人跌倒在水田中。南野瑮走上前去一看,正是那日在自己家门前辱骂的柳氏之子,于是赶紧命随从将他拉了上来,并给他换上了自己的干净衣服。

柳氏之子清醒后感到很疑惑,问道:“我们两家曾有过争执,为何还要救我?”

南野瑮微笑着说:“我家与你家世代交好,为什么要为这点小事而伤了多年的交情呢?”

说罢,便让人用轿子把柳氏的儿子送回了家,并就牛踩坏庄稼一事向柳氏道了歉。南野瑮琛如此宽广的胸怀,令柳氏及其家人都感到万分惭愧。

就像佛经上所说的:“众生皆平等。”每个人的人性中都夹杂着的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都是差不多的。只是遭遇不一样罢了,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也有一些不一样罢了。不要总觉得自己有多么好,假如细致地记下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个举动和每个意念,你就会发现,自己也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唐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要求别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那样就能避免我们少犯错;以宽容自己的心态去宽容他人,那样就能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会宽恕吧!既然我们自己也难免会犯错,既然责己并没有那么严格,那么对于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也没必要过于严苛。像容忍自己的缺点一样宽容他人的缺点,像原谅自己的过失一样原谅别人的过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快乐起来。

若容不下生活,生活也容不下你

宋代著名的诗人苏东坡有一首词中说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正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并非任何人力可以控制的。假如我们试图改变这种自然规律,让它随着我们的心愿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不可能能得偿所愿。

因此,无法如愿以偿的苦恼和悲哀常常让人们抱怨生活,感慨自己的命运,抱怨生活的不公。其实,生活仍然是生活,最重要的是看你采取什么角度看待。人生在世不能如愿的事情十之八九,假如事事都要探求个究竟,希望在面对不公平的时候,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一定要有一个人来给我们一些心灵上的慰藉,那么,这样的确很难实现。

有一个父亲,在他膝下有两个儿子。父亲渴望孩子们都能够有所成就,因此便每日都严加管教。老大刻苦好学,让父亲感到很欣慰。但是老二却总是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再加上母亲的溺爱,就越来越难以管教了。

一日早上,父亲问正在穿衣的老大:“昨天夜里睡得好吗?”

老大笑嘻嘻地说:“父亲,我睡得很好。还做了一个不错的梦呢。”

“梦到什么了?”父亲问。

“我梦到自己飞到了天宫里。”老大回答说。

“那里如何?”父亲又问。

“美极了,就像我们家一样。有像父亲一样慈爱的老伯伯,也有像母亲一样亲切的仙女。”

这时,老二也被母亲从床上赶了起来。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不甘心地爬起来,满是抱怨之词。这是老二一贯的做法,最让父亲气恼。看到他这个样子,父亲已是满脸的怒气,冷冷地问他:“睡到这个时辰了还不愿起来,昨夜睡得不好吗?”

老二撅着嘴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噩梦,梦到了地狱,当然没睡好了。”

父亲听后问他:“噢?这倒新奇,那你梦到的地狱是什么样子的啊?”

老二说:“简直可怕至极,就像我们家一样……”

上面故事中的两个儿子是同一对父母所生,生长的环境与条件也完全相同,但老大觉得家里温馨得像天宫,老二则觉得家里冰冷得像地狱,这正是不同的用心牵扯出来的差异。

所以,一切的美好与不美好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失意,我们没有必要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更加不需要总是跟生活过不去。很多事情,并不是生活在刻意给我们制造麻烦,而是我们不懂得改变看待生活的视角,不肯给予生活以宽容。每逢沮丧失落时,我们对一切感到乏味,生活的天空阴云密布,看什么都不顺眼,面对落榜、面对失恋、面对解释不清的误会,我们的确不容易很快超脱。

活在这个世上,我们必须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容忍诸多人和事,宽恕上天对人的不公,因为它总是想要去好好考验人们、捉弄人们,我们如果没有一颗包容的心,那么就会永远陷入痛苦的泥塘而不能自拔。

我们的心就是一条道路,它的名字又叫心路,心开了,路就开了;心卡死了,路就卡死了。实际上,最好的心灵治疗师就是我们自身。而生命的承受能力事实上远远超越了我们自身的想象。不管遭遇了怎样不幸的事情,最可怕的并非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碰到不好的事情,不要满腹牢骚,那样会把自己逼到绝路上,那时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当生活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我们打开另外一扇窗子。然而,假如我们钻牛角尖的话,就会忽视这扇可以打开的窗户。

生活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我们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它就会用什么态度对待我们。我们是豁达开朗的,生活自然就会对我们大方;我们是温暖的,生活自然会给予我们温暖。你如果容不下生活,生活也会抛弃你。因此,要想幸福,就要宽恕生活有那么多的阴差阳错,学会变得强大,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折中处世,人生不必太执着

“世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恶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这看起来很简洁的一句话,说出了老子为人处世的观念,那就是美丑善恶都是相对而言的,人们应该持折中的观点看待世上的事情,不要太固执了。

南怀瑾先生对这句话是这样解释的:“有一个真善美的天堂,就会有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它对立。天堂虽然好,但却有人偏要待在地狱里。极乐世界虽然使人心生羡慕,心向往之,然而,却有人愿意永远处于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背道而驰。不如两者皆忘,不执着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因此,过于执着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限,人就更易于变得极端,还不如潇洒一些为好。

倪云林,字元镇,是元朝四大画家之一。此人自小在长兄的抚养下长大,生活倒也极为舒适和无忧无虑。或许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他养成了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变得不问政治,只沉浸于诗文书画之中,而且颇为清高孤傲。倪云林有一个世人皆知的癖好,那就是极爱清洁。

据说有一次,倪云林的朋友来到他的家中探访,恰巧看到他的仆人担着两桶泉水回来。

最让这位朋友感到奇怪的是,倪云林用前桶煎茶,后桶洗脚,于是禁不住问:“两桶泉水皆是清澈无比,非常纯净,你为何用前桶的煎茶,后桶的洗脚?”倪云林说:“我之所以用后桶的水洗脚,是因为这桶水被童子的屁气弄脏了,只能用来洗脚。”由此可见,他爱好洁净已经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至极境界。

这位朋友和倪云林相识很久,而且对他的洁癖也早有耳闻,例如:倪云林使用的笔砚,每天都要有专人负责擦洗。就连庭院里种植的梧桐树也要每天派人挑水洗净,以致梧桐树最后因此死去。朋友心中不禁暗笑道:“泉水源头距离他家的路途有五里多地,而且又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担水童子中途又怎么能不换肩呢?这两个水桶又如何分得清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不过,他并没有将心中所想告诉倪云林,从而给这位有洁癖的朋友带来心理阴影。

接下来,这位朋友就参观了倪云林的卧室、书房、厕所、客房等地方,发现他的家里收拾得洁净高雅,就连本应该臭气熏天的茅房都一点臭味也没有。(www.xing528.com)

这位朋友看到如此清雅的地方,就想在此留宿一晚。倪云林不好拒绝,但又怕朋友不讲卫生,来来回回检查了好多遍,才放心离开朋友入住的客房。晚上歇息之后,他侧耳细听,如果朋友咳嗽一声,他就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倪云林就急忙命童子在朋友的客房中寻找痰迹,但是童子们找遍了整座房子也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倪云林在树下找到一片颜色稍深的树叶,并把这片树叶当成朋友晚上咳嗽吐痰的“罪证”,接着他紧紧捂着鼻子命令童子把这片树叶拿到三里地外丢掉,然后再让童子担来水不停地擦洗树干。倪云林的这一系列举动弄得朋友羞愧不已,只得慌忙打一声招呼就急急离开了。

倪云林的洁癖非但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习惯上,他对待权贵、金钱,亦是如此。有一次,起义将领张士诚的胞弟张士信让人给倪云林送去了大量的绢和金币来请他画画。倪云林看到这些,当场就把绢撕裂,并义正词严地说,自己不能成为王门画师。张士信听闻此事后,心中十分恼怒,派人将倪云林抓来,要杀之而后快。后来经人说情,张士信就决定只用鞭子狠狠地打他一顿。倪云林挨打的时候一声不吭,紧咬牙关。事后,有人劝他说:“打得痛,喊叫一声也好!”倪云林却回答:“一出声,便俗了。”

倪云林尽管不怕挨打,但却害怕别人利用他的洁癖整治他,因此后来他再次入狱的时候,别人就特意把他捆绑在粪桶的旁边,让他痛不欲生。说到他最后是如何死的,后人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临死前得了痢疾,屎尿满床,恶臭熏天,谁都不愿靠近;另一种说法就是他被朱元璋扔到粪坑里,活活淹死了。总之,有洁癖的他最后却落得不洁而终。

人们往往喜欢用“糖衣炮弹”来形容那些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包藏着危险的东西,事实上,这四个字和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所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没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人要学会中庸之道,学会折中处世,不要过分地执着于某件事情或某样东西,不然很容易把自己带入“假聪明、假清高、假理智”的旋涡中,到了最后只会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算来算去算自己”的下场。

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庄子曰:“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这是在用人的肉体来打比方,来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情其实只是过眼云烟,无须太过计较,凡事释然总没有坏处。所以,做人应当常释怀,事事无须太较真。

佛家说缘来缘去都是福的因果循环,这与庄子所说的“反复终始,不知端倪”有着共通之处,都是在阐述“圆”的道理,万世轮回,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世人又何须执着太多呢!

从前,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个书生,他本来有一个青梅竹马、美丽娴静的未婚妻,并且两人约好了,三年后结为夫妻。很快,三年之约到了,书生等到与爱人拜堂成亲的日子,可是她却做了别人的新娘。万念俱灰的书生从此一病不起,家里绞尽脑汁也都无能为力,眼看他就快要死了。碰巧,有一位远游的高僧经过他的家门,了解了他的情况,便决定要拯救此人。

于是,高僧来到奄奄一息的书生的病床前,从怀里掏出一面镜子叫书生仔细看,书生看到镜子里竟有一片茫茫大海,一位遭人杀害的女子正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此时海风萧萧,海浪无情地拍打着礁石,有一位路人正巧走过,但他只看了那名女子一眼,惋惜着摇摇头离开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名路人经过,他好心地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盖在女子的尸体上,然后也离开了。等到第三个路人经过时,他费劲挖了一个土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掩埋了。

书生正在疑惑间,突然镜子里出现了自己的未婚妻,此刻正在红烛帐内坐着,她的丈夫正慢慢掀起她的红盖头。书生终于忍不住了,没好气地问道:“大师,你这是何意?”

高僧解释道:“你还记得刚才镜中那具海边女尸吗?她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而你就是第二个经过的路人,前世你曾经给了她一件衣服,所以她今世与你的相恋只不过是还你一个情。但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是前世最后把她掩埋的那个人,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书生恍然大悟,猛然从床上坐起,自此身体也痊愈了。

人们要学着常释怀,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你不能放下的,没有任何心结是解不开的,只要你懂得放手与舍弃,就会发现放下心中沉重的负担,整个人就会轻松敞亮起来。北宋朱敦儒曾写道:“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所以,当你被烦恼俗世郁结了心胸,不妨学一学古人的“洗尽凡心,相忘尘世”,给自己一片“云卷云舒”的清净天空。

禅宗史上,有一位很知名的金代禅师,他非常喜爱养殖兰花,所以人们在他住持的禅院里总能看到品种繁多的兰花,有些兰花更是难得一见的稀有品种。兰花盛开的时候,香客游人来到禅院听法礼佛,就会看到满架的兰花清幽甘畅,暗香四溢,纷纷赞叹不已。因此,人们就叫这位喜好兰花的金代禅师为“兰花和尚”。

一日,金代禅师应老友之约去寺外的禅院讲经说法,临行前,他对一位弟子说:“这两日我要去寺外讲经,你要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千万不要忘了浇水。”弟子知道禅师最钟爱兰花,一点儿不敢怠慢。自金代禅师离去后,弟子看护兰花极为仔细,浇水、捉虫,不敢马虎大意。谁知,就在禅师快要回来的当天,他一个不小心,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整架兰花轰然倒地,瓦碎花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这位弟子吓坏了,呆立当场不知如何是好。听到声音的弟子们赶快跑过来帮他收拾,大家安慰他说:“今日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想必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话虽是这样说,但是大家心中都在惴惴不安地打鼓。

到了晚上,金代禅师返回了寺院,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他的兰花,这时那位打翻花架的弟子忐忑不安地说出自己毁了兰花的事,并请求禅师惩罚自己。意外的是,金代禅师平静地笑了笑,说:“你既不是故意,现又知错了,我又怎么会怪罪于你呢。我种兰花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禅院和大众心境,并非是为了生气而种的啊。世事无常,一切转瞬即逝,再美好的东西也不会永远存留的,执着让人烦恼,计较让人患得患失,这不是我禅门家风啊!”弟子听闻此言,犹如醍醐灌顶,瞬间顿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有时就如一条锁链,你挣脱了锁链,便会变得轻松顺畅,一旦你斤斤计较,那么这条锁链就会变得越来越重,你心中的烦恼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一旦陷入生活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那么到最后只能在痛苦中轮回。因此,常释怀,才会永远快乐下去。

宽容者有出路也有退路

《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种手法。”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有路可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也能吃到美食,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最快乐的原则。

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从小沉静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对人很宽厚,在家里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有一次,家人给他端上来的肉汤当中不小心掉入了一些灰尘。王旦看见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吃着白饭。家人就好奇地问他,今天为什么不吃肉羹?王旦平静地说:“偶尔也有不想吃肉的时候。”后来,家人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对他十分感激。

王旦非但对家人非常宽容,身为朝中重臣的他更是从未固执己见过,更不会因为别人的诽谤而特意去中伤别人,相反,他能够从国家的立场出发,真诚地举荐人才,然而,却从不让别人知道。朝中大臣寇准刚开始看王旦不顺眼,经常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陷,但是他却总是在皇帝面前称赞寇准的优点。

有一天,宋真宗笑着对王旦说:“寇准常常在朕面前说你的不好,可你却一直在夸奖他的长处,我都替你感到不值啊!”王旦回答说:“臣身居国家相位这么多年,一定会有缺失的地方而自己却没有察觉。寇准侍奉陛下毫无隐瞒之处,看见了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与您直说,这正是他忠心耿直之处,也因此臣才一再对他大加赞赏。”真宗听后对王旦更为钦佩。

后来,寇准因为获罪被罢免了枢密之职,他私下里找到王旦,希望王旦能够利用自己丞相的身份保住其职位。王旦得知了寇准的来意后,对他说:“皇上把丞相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我,我怎么能因为你请求我而为你任意安排职位呢?”听了王旦的话后,寇准非常生气,认为他这是有意刁难自己。

没过多久,皇帝重新任命寇准为节度使平章事,寇准入朝拜谢皇恩的时候,对真宗说:“如果没有陛下您对我的提拔,我又怎么能有今天呢?”真宗说:“你要感谢的人不应该是我。我是因为王旦一再地举荐你,所以才决定重新起用你的,要谢你还是谢他吧!”此时,寇准非常惭愧,生平第一次承认自己的才德、气量都不如王旦。

王旦不但因此得到了皇帝以及朝中所有大臣的敬重,成为真宗时期举足轻重的朝中重臣;而且后来他因为年纪太大辞官之后,更是剃度皈依佛门,身披缁衣,修得正果。王旦之所以进可以封王拜相,退可以修得无边佛法,正是宽厚的力量。

凡事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就等于给自己设置了路障,他们不会走得长远;而心胸开阔、大度能容的人,他们脚下的路会更宽阔,能进亦能退。

在远古时期,古公亶父和他的部落原本生活在邠地,但是这里时常受到其他部落的侵扰,尤其是民风彪悍的夷狄。夷狄人善战且贪婪,每次他们侵犯,亶父就用最好的兽皮、粮食来跟他们讲和,避免自己部族人员的伤亡;无论夷狄人提出想要什么物品,亶父都尽量满足,一直没有抵抗。

如此下去,夷狄不但没有停止干戈,反而得寸进尺,亶父的部落很难满足他们的狮子大口。于是,亶父就与部落里的长老们商量:“我们的部落过于弱小,如果与夷狄正面冲突一定会损伤惨重,但是如今靠着兽皮、马匹已经再也满足不了夷狄人的胃口了,恐怕他们觊觎的是我们的土地。土地的存在原本是为了养育我们,又怎么能因为它而遭人侵害呢?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放弃这片土地,另外迁徙到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吧!”

于是,古公亶父就带着自己的部落离开了邠地,辗转到了岐山,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此之后,亶父的部落不但没有因为外敌的侵害而遭到迫害,反而发展壮大了。孟子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曾夸奖亶父的宽容是“智者成事之心”。

佛家曾言:“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自古至今,中国人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时候,一般都很重视这个人的涵养和行事风格。要想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可塑之才,是否能有领导千军万马的能力,都会从这方面考察。毕竟,那些善于忍耐和包容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更能因此赢得成功的机会。

小心眼容易把事情办砸了,而宽容的人却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绝对不要小看宽容的力量,没有容忍雅量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业,相反,他还会做出自毁前程的举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必须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别将坏脾气当成是攻击人的武器,因为它一般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聪明的人都明白忍让和包容的道理,都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在社会上才能游刃有余地活下去。

在宽容的人的眼里没有仇恨和愤怒,因此也从来不把它们记挂在心上,仇恨和愤怒反而可以远离他们,人生道路也会越走越宽,正所谓“量宽富厚,器小禄薄”!

去掉多余碎片,过好减法人生

行走于世间的我们,不但要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应付各种事情,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害怕日渐苍老的自己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生活的含义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广泛,也太过复杂,因此,总会听到有人情不自禁地大呼:“生活真累!”觉得自己被生活的烦恼重重包围得透不过气来了。

实际上,生活本身并没有那么累,只是我们自己活得太累而已!那些所谓的劳累和疲惫大多数都是自找的。要知道,美好的生活并非是凭借几件高兴的事或是几种成功的经验创造出来的,它靠的是无数快乐积累起来的。

有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活得太累,所以他就到处寻找解脱负累、恢复轻松的方法。

第一天,他去了一条小河边上,河边有一位白发老翁正坐在那里钓鱼,他看起来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因此,年轻人就走上前去,向老翁请教道:“老人家,看您生活得这么轻松,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怎样才能摆脱负累?”

老翁笑眯眯地看着他,并对他说:“孩子,来和我一起钓鱼吧!安安静静地坐在这里,保管你不会累。”

于是,年轻人便按照老翁的话试了试,结果,不一会儿他就觉得腰酸背痛,十分疲累了。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年轻人就告别了老翁,继续往前走。

第二天,他在一片树林里遇到了一位牧童。牧童骑在牛背上,逍遥自在地吹着笛子,脸上挂着快乐的笑容。

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多么快活啊,能教给我摆脱负累的方法吗?”

牧童说:“我一直都在放牛,从来都没有感到累过,我吹着笛子跟我的牛儿们在一起,别提有多惬意了。”

年轻人试了试牧童的生活,还是觉得不够轻松,而且不一会儿就觉得无聊至板了。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第三天,他在一个山洞里遇到了一位打坐的老人,从这位老人的神态和装束来看,年轻人觉得他一定是位高人,便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问道:“师父,您能救救我吗?”

“你希望我怎么救你?”老人捋着自己的长髯问道。

“您能帮我从负累中解脱出来吗?”年轻人问。

老人微笑着问道:“现在有谁将你捆住了吗?”

“没有啊!”年轻人迷茫地答道。

“既然没有人将你捆住,又谈何解脱呢?”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累,正是因为自己捆住了自己。

活得太累的人一般有两种,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就是对别人的期望值太高。对别人的期望值太高,就难免会脱离实际。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处处与你作对的小人。如果看不开这些,就很容易在与人接触中、从对人的认识中产生一种挫败感。继而就会变得意志消沉、灰心丧气;或者整天以抱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怨天尤人。即便是从那段失落中走出来,也难免会产生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对别人处处设防,谨小慎微,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的动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样绷紧了琴弦过日子,怎么可能会不觉得累呢?

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的人,则更容易犯下给自己披上无形枷锁的错误。他们之中的有些人整天幻想着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假若把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定得太高,不仅会觉得心智才力不够用,期望也会渐渐地转变成失望,继而整天觉得命运太过不公,而这样的人又多半都是不愿意服输的。结果,他们疲惫不堪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局。

还有些人则是心累,他们总把自己当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并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绝顶,常常去算计别人,处处想着占尽天下的所有便宜,有这样的想法和心态,自然也难过上轻松的日子。

这些活得累的人很少懂得放松一下自己,总习惯在自己的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铠甲,使自己不能活动自如,甚至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生命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宝贵,我们何不尝试着丢掉一切,换一种新的活法。抛开那些无谓的牵绊,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阳光,即使生活给人很大的压力,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可以偷懒或者开怀一笑的理由。

南宋时期有一位有名的抗金大将,名叫韩世忠,在疆场上他是一位无人能敌的猛将,曾经为南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大奸臣秦桧得宠,一时之间权倾朝野。韩世忠因为为官正派,不愿依附他,并且经常上书替岳飞申冤,得罪了秦桧。于是秦桧想尽种种办法在皇帝面前诋毁韩世忠,甚至想要置他于死地。后来,韩世忠被罢官,被撤了兵权。

此时的韩世忠反而变得无官一身轻,过起了归隐的生活。他闭门谢客,每天就是骑着一匹驴在外闲逛,或是欣赏风景,或是饮酒助兴。韩世忠不但自己不再谈论任何国事或是朝廷中的是非曲直,他也不准家人以及身边的人谈论国事。这正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典范。

与其去为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操心,还不如多关心一下值得自己去关心的事情,生活非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人也会因此更加轻松,更加舒畅。

我们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因为在忙碌地追求更好的过程中忘了身边的美丽。我们总在不断回忆过去的美好,期待更为辉煌的明天,却唯独忘记了欣赏今天的美丽。

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宁,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变得容光焕发;是男孩子,就会变得面目可憎。”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安详的心态,而是怀着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生活,那么生活对生命来说,绝对是一种惩罚。

幸福其实原本就近在咫尺,最重要的是看人们是否懂得欣赏它不同阶段的美丽。无论晴天、阴天、雨天还是雾天,也无论春天、夏天、秋天或是冬天,无论少时、壮时或是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生命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我们要学会安置好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努力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是最美好的日子去过,经常为生活做减法,这样我们才会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

珍视自我,天下由来轻两臂

老子曾说:“如果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那么就可以把天下暂时寄存在他那里;如果他忘掉了自己而心里只有天下的话,那就可以把整个天下彻底托付给他了。”南怀瑾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的最大认识,一定要以爱己之心,来珍惜和呵护天下万民,发挥出对全人类的大爱心,才能寄以‘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重任。”用现代人的一句话说,就是“珍视自我,天下由来轻两臂”。《庄子·杂篇》中的《让王篇》就是一个“天下由来轻两臂”的故事: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优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曾子曾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古语又曰:“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一个人要是连自己都不珍惜,他又怎么会爱惜天下人呢!因此,人们首先要学着爱惜自己,然后才能用一颗博爱的心对待所有人,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圣人。

有一次,佛光禅师看到了克契禅僧,就问他说:“克契啊,你来到这里学禅已经有十几年了,为何从来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谦卑地答道:“大师,您每天都很忙,小僧我实在不敢擅自去打扰您啊!”

岁月匆匆,时光飞驰,很快三年又过去了。

一天,佛光禅师又在路上遇见了克契禅僧,再次问道:“克契啊,你在参禅修道上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怎么从来不见你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依然谦恭地答道:“大师,您每天都很忙,小僧我实在不敢随便去找您讲话啊!”

一年后,克契禅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的时候,禅师又对他说:“克契,你过来,我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房里谈论禅道。”

只见克契禅僧双手合十地说道:“禅师您很忙,我怎么敢随便浪费您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见克契禅僧每次都有些过分谦虚,心想再这样下去,他永远也开悟不了,于是禅师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

后来,有一天,佛光禅师又遇到了克契禅僧,对他说:“学道参禅,需要不断参究,但你为什么总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禅师,您很忙,小僧不便打扰啊!”

佛光禅师忽然大喝一声道:“忙!忙!你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而忙呀!”克契禅僧听完这声大喝,终于恍然大悟。

佛家讲求“先自度,而后度他”,一个人如果只顾念别人的心,而没有顾念自己的心,那么就会丢失真正的自我。人生在世,我们固然要学会关爱他人,但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不丢失自性,这样才不会错失成功开悟的机会。

佛陀在一次法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富商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聪明可爱,整天陪伴在他的身边,形影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夺来的,是一位绝色佳人;第三个老婆整日沉溺于家务琐事之中,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勤勤恳恳地工作,整日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天,富商准备远行,为了排除旅途上的寂寞,他决定让四个老婆中的一个陪在自己的身边,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婆们。

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去呢!”

第二个老婆说:“我本就是你抢来的,心有不甘,如今更不会跟你去了!”

第三个老婆说:“虽然我是你的老婆,但是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的太辛苦,我忍受不了,只能送你到城外!”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那么无论你去往哪里我都跟着你。”

所以,商人就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他们的旅程。

说完这个故事之后,佛陀说:“各位,这个商人就是你们自己。而第一个老婆意味着你们的肉体,死后是要和你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意味着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意味着你们的妻子,活着两人可以相依为命,死后最终要各奔东西;第四个老婆意味着自性,即世间万物不改变、不生灭的本性,人们经常会遗忘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在你们身边。”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都会多多少少地得到和失去一些东西,然而,只有自性是永远不会失去的,并且会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因此,我们不应该忘记自性和自我,而应该好好珍惜自性和自我,这样才可以达到“天下由来轻两臂”的至高无上的心境。

看淡名利得失,轻松快乐地享受生活

淡泊,是指恬淡寡欲之心,特别是指淡泊名利,不困于名利。诸葛亮曾经这样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可明确自己的志向;人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可以实现远大目标。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淡泊者可因心宽而让天地变得开阔。

《圣经》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出自尘土,必归于尘土。”既然一切皆空,如此,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如做自己的主人,而且要做一回大度的主人,无须因计较得失而毁灭了美丽的人生。做一回大度的主人,就是成为生活的主人,而只有淡泊之人才能独立地生活,不困于名利,不束于俗世,不为琐事而烦心,尽情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哲人用这样一个故事解释了生活中权力、财富、欲望、心灵之间的关联:有一位国王,他有4个妻子,他特别喜欢他的第四个妻子,给她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他也很爱他的第三个妻子,常常带着她访问邻国、周游世界;他同样爱他的第二个妻子,把她看作知己,什么想法都会向第二个妻子倾诉;而对于第一个妻子,他却经常视而不见,尽管第一个妻子对他最为忠诚,帮助他守住了财富和王位。国王经常为自己拥有的4个妻子而倍感骄傲,当他越来越老了,躺在病榻上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自言自语道。我有4位妻子,但是哪一个肯愿意陪我奔赴黄泉路呢?所以,他便问道:“我亲爱的妻子们,你们能陪我一起死吗?”

第四个妻子回答说:“这简直是无稽之谈!”而后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三个妻子说:“这怎么可能呢,你死了我是要改嫁的。”第二个妻子说:“亲爱的,这件事我没有办法帮你,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帮你下葬。”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我愿意陪着你去,你去哪我都愿意陪着你。”国王的第一个妻子哭着扑到他的床前,紧紧握住国王的手。国王见到自己的第一个妻子因为经常被自己忽视,她现在已经骨瘦如柴、憔悴不堪,不禁在感动中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哲人说:“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都拥有着4位妻子:第四位妻子是我们的身体,无论我们花费多少时间与精力去维护,她最终会随着我们的死亡而消失;第三位妻子是我们的财富、权力、地位,无论我们为之付出多少,生时她是我们的负累,死后她是别人的囊中之物;第二位妻子是我们无穷的欲望、贪念,她的存在只会成为我们心灵的负累,在我们离开人世时她不能给予我们任何东西;第一位妻子是我们的心灵,唯有她才是我们灵魂的皈依。而一味追求前三者,则会使心灵荒芜,使生活失去本真的情趣。”

一个人在一生之中,对于名利与心灵的权衡是不可规避的,我们作为主宰自己生活的国王,如果我们一心追求功名利禄,患得患失,满腹欲望,便会使心灵于重荷之中“骨瘦如柴”;一个心灵枯瘦之人,又如何开拓真正的精彩人生呢?唯有淡泊之人才能抛却贪欲与杂念,丰腴心灵,享受人生。

做一个生活的淡泊者,就要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

一个年轻人与一个老者一同在河边钓鱼,两人垂钓了许久,却一无所获。垂头丧气的年轻人看着老者仍然怡然自得,禁不住问道:“您没有钓到鱼,为什么还如此快乐呢?”老者回答说:“因为你是在钓鱼,而我是在垂钓。你一心只为让鱼上钩,获取利益;而我是在享受垂钓的情趣,鱼来我也不喜,鱼去我也不忧,我心如止水,何来烦恼?”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人生于世,得失无可避免,唯有像颜回一样淡然处之,才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生活的淡泊者,就要杜绝贪欲,使自己远离名利场的纷争。

两个迷途于沙漠之中的货商,一个商人为了减轻骆驼的负重,便于逃生,便丢掉了两只骆驼身上的货物,自己轮换着骑坐两只骆驼,最终走出了沙漠;另一个商人,不肯丢掉财富,还将第一个商人丢掉的货物都放到了自己骆驼的背上,致使两只骆驼累死于沙漠之中,自己也在茫茫沙漠中葬身。

名利本身就是一副枷锁,贪欲会让自己身陷囹固,只有摆脱这束缚,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成为一个生活的淡泊者,就要以豁达的心境容忍生活,不纠缠于是非恩怨。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豁达才能“海纳百川”,只有不纠结于是非恩怨,才能感受更多美好。

成为一个生活的淡泊者,与世无争不是意味着于消极处世,而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摆脱种种思想的包袱、灵魂的负担,轻松快乐地安享生活,以自我本色去展现自己的精彩人生。

胸中天地宽,苦乐莫计较

古之圣贤都把“看得开”当成一种理想人格来宣扬,然而,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并非是说先贤不想去做,而是当真的面对与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事情的时候,或是面对那些和自己的政治理念有差别的人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计较一番,也正因为“忍不住”,反倒让自己失去了更多。

明朝江阴一带有一家大户望族,族长名叫夏翁。有一天,夏翁乘着船路过城镇里的石桥时,有人正挑着一担粪便经过石桥,此人看到夏翁的船过来了,居然把粪便全都倒进了夏翁的船里,粪便还掉到了夏翁的衣服上。随从人员都怒不可遏,马上停船,要把这个人抓来狠狠地打一顿。

夏翁看此人将粪便倒在自己的船上后,居然不跑,就站在桥上等着仆人去抓他,而且也不反抗,任由别人拳脚相加。夏翁觉得此人的行为很奇怪,他仔细看了看这个人,发现是家里的旧佣,就越发觉得此人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就下令仆人放了他:“这件事一定是有什么误会,他不知道是我们的船才这样的,如果早就知道一定不会如此。”夏翁把大家搪塞过去,又对此人大大地安慰了一番,把人遣散了。

等到夏翁回家之后,向管家提起这件事。管家想了想,拿出账本来一查,得知此人原来欠了夏翁一笔银子已经很久了,家丁几次去他家催债,但是他家实在是太穷了,根本就还不上。夏翁此时终于明白,这个人一定是因为还不起钱,于是想要借机寻事,一死百了。于是,夏翁减轻了此人的债务,剩余的钱也不准仆人去要,让他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再还。夏翁忍受小小的侮辱,却因此救了他人一命,其品德之高受到赞颂。

宽厚待人,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以及他人的误会和不公,最重要的就是看我们自己是否已经清除了心中的私欲与杂念。眼里是不是容不得沙子,是不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不仅自身常常会遇到这种尴尬之事,而且容易招来仇怨,的确很不划算。佛家有云:“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让人痛苦的事,想要从中解脱出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放宽心,什么都不计较。因此,佛祖开示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执着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苦楚,计较太多就成了一种束缚,无须太在意,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看淡一切,生命就会豁然开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