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韦奇定律——坚强的意志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不停地做出各种选择。听取更多人的意见,能够让你掌握更加详细的资料和信息。但只听取他人意见,自己却没有主见,就很难成就一番大事。做“有主见”的人,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自信而不自大,听从而不盲从”。
不被他人左右,做个有主见的人
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并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你是否曾经因为他人流露出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你是否曾经因为他人不赞同你的观点就变得灰心丧气,忧心忡忡?你是否曾经因为饭店的饭菜不合胃口,却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有意退缩,因为你害怕服务员不高兴?你是否曾经千方百计地去获取他人的赞扬,希望被人欣赏,如果事与愿违,就会垂头丧气?
有个年轻人曾这样说过他的苦恼:每当听到同事下班一起去吃饭、喝酒、唱歌的时候,他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按个人意愿,他根本就不想去,只想回家好好休息、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快乐。然而他知道若是把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就会被同事取笑,从而成为他们的笑柄。于是他克制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的心意,在喧闹、嬉笑中度过了很多个吃喝玩乐的夜晚。他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他特别想改变这种让他厌恶的娱乐方式,想大声地向同事们说“不”,可又总是没有勇气。
还有一位书生气很浓的青年人下海经商。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拉关系,不会与人讨价还价等等,好像商人应具备的资质他全没有。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公司在经过一段艰难的沉寂之后,竟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说:“我只做好了最基本的几点:以诚待人,守诺守信,保证质量。客户们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都挺喜欢同我打交道的,省心省力还踏实。”
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或大家都习惯的做法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也未必适合于你,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坚持一下又何妨?
一旦把寻求别人的认同、赏识和赞赏成为你的一种需要,并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要想做到保持自我并逐渐进步就很困难了。如果你非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不可,并常常向他人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坦诚相见了。有些人虽然会表示他们的赞美之辞,但其内心未必对你有什么好感。同样,你更容易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观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价值。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放弃了自己不仅会失去成就自己的机会,自己的生命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做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
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能够不受他人的操纵,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和看待自己,真可谓是善听意见而不被其左右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太多。你的一个决定会因别人的一句话而永远埋藏在心底,你因某一个人的不认可而自暴自弃,随之而来的自卑会压迫你进入生活的阴霾里去,使你一事无成。
没有自我就意味着没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我们不能因为过高地估计别人而妄自菲薄。遇到任何事情,如果你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具备的能力,就会依赖于别人。一切都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办事,你就会因此而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权,成为别人的附庸。
所以,我们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要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不要绝对相信你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和鄙视而妄自菲薄,只有这样,在成长的路上你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受到他人的摆布。
意志为成功保驾护航
有一个作家曾经说过:世上有三种人,分别是领导者、反对者和无能者。第一种人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而第二种人则厌恶去做任何事情;至于第三种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很失败。
福斯特曾经说过:幸福大陆的海滩上到处都是航船的残骸,其中有很多船都是由那些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来驾驭的。对于那些人来说,他们缺乏的是勇气、执着和信念,所以他们最终失败了。他们的结局甚至比不上那些能力较差的冒险者,那些人因为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对于那些起初满怀憧憬,最后却铩羽而归的人们,如果探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缺乏进取心与意志力。缺乏进取心与意志力的人,就像一艘没有动力的轮船,无法前进。
“意志力”往往被人们比作人格的脊梁。一位英国作家说:“意志与人生的关系,或者可以比作船舵或汽轮机与船的关系,船能够平稳地航行,全部是依靠船舵的掌控以及汽轮机那强大的推动力。”
在工厂里,已经生产出来的航海罗盘在没有被磁化以前,不管放在哪里,其指针指的方向也互不相同。可是,一旦被磁化,它们就从根本上不同了,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它,它成了一种新的东西。没有被“磁化”前,地球的磁极对它们没有一点影响,它们也不可能指向北极。可是,一旦被“磁化”,指针马上就会转向北极,而且一动不动。
多数人就像“没有被磁化的指针”一样,安于原处不动而没有方向感,他们在“神秘力量”——进取心的激发之前,对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
几乎没有人去深入思考“上进心”到底是什么,进取心是怎么来的以及它有多重要。实际上,假如能解释“进取心”的发源,那么我们也就能解释宇宙的奥秘了。鼓励我们前进的是我们生命中一种最有趣而又最神秘的力量。这种“向上的力量”是每一种生物的本质,由于人类也是有生命的生物,所以,我们人类的体内也存在这种鼓励,它推动我们去完善自我,去追求完美的人生。可是,这种向上的动力,也有可能会消失。一旦染上了“懒惰”的毛病,就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正是上进心——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推动力,鼓励着人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假如我们能够受这种伟大的推动力的引导和驱使,我们就会成长、开花、结果。可是,假如我们无视这种力量的存在,或许我们仅仅是有时才听从这种力量的指导,那么,我们永远不要妄想名垂青史,甚至可能毫无建树。
有了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我们就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它总是鼓励我们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因为人类的成长是无限的,我们的上进心和愿望也是无极限的。我们目前所到达的令人羡慕的高度,可是,我们却发现今天的我们和昨日的一样,无法让我们永远地满足。
“进取心”和“意志力”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崇高。一旦养成不断自我激励、一直向着更高目标和更好梦想前进的习惯,我们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质和坏毛病都会渐渐消失,因为它们成长的温床已经被剥夺。在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中,那些“被鼓励”“被培育”的品质才会停滞,而排除不良品性的最佳方式就是排除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扭转堕落倾向的最佳方法就是我们对“更高更好目标”的渴望。
我们心中就算是最微弱的上进心也会像一粒天堂里的种子,只要经过培养和扶植,它就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只是,假如在我们身体和精神的土壤里,没有受到精心的照料和滋养,求上进、求完美的种子就不能长大,而野草、荆棘和有毒的东西就会繁殖蔓延。
很多人都认为“进取心”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加以训练。可是,即使是最伟大的雄心壮志,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严重的阻碍。拖延、避重就轻的毛病都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志向。同样,影响一个人的志向的东西,当然也会影响他的理想。
人们经常会觉得“进取心”和“意志力”在叩响自己心灵的大门,然而,假如我们忽视了它,不去激活它,它就会渐渐地远离我们。就像其他没有被利用的功能和品质一样,“雄心”也会渐渐地消失,甚至还来不及发挥其任何作用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拒绝这种源于内心的声音,那么你要有所警惕了。如果你真的是这样,那么,这种声音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最后的消失,到那时,你的进取心也就消耗殆尽了。当这个发自内心、督促你前进的声音在你耳边回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倾听它,让它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它会引导你踏入成功的大门。
珍惜意志,请它做身体的主人
罗素·H·康沃尔博士曾经说过:“自古以来,关于成功秘诀的讨论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可言。不管是在嘈杂的集市,还是在空寂的旷野,胜利女神的召唤遍布每个角落,在她的轻语呢喃背后,只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意志’。任何注意倾听这种召唤的人都能攀上生命的顶峰。这些年来我总是在努力尝试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让美国人铭记一个事实:当你给自己的意志力加上激情作为燃料后,再说一句‘开动!’它就会带你奔向人生的巅峰。”
一个用心修炼和强化自己的意志力的人,将会获得无比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但可以完全地控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还可以让人的心智达到前所未有过的高度。
意志力是这样一把奇妙的钥匙,它可以开启人的观察力和征服力。
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能力,意志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熟知而又实用的东西。尽管很多人对意志力的源泉、原理、功能、局限性,以及其积极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所有人都认同这样一个看法:意志力是人类精神领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讲,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意志力都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拥有意志力,你就能掌控你的身体。强有力的意志是身体的主人,它总是借助于各种欲望或理念来指挥我们的身躯。
美国上将杜威和他的水手们自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冒着枪林弹雨抵达了马尼拉港,他们并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之意;殉教者可以无畏地将自己的身体奉献于熊熊烈火;音乐家帕格尼尼能够自由地指挥他的手指在小提琴上演奏出令人叹服的乐章。
同样,受过训练的运动员也能够自如地引导身体各部位力量,然而要知道,在训练的最初,这些不同部位的身体力量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接受不断的磨砺,并且顽强地挺过来,这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伊格内修斯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顽强的意志力对于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代大学中的心理学研究者也把人们的每一种外在行为或身体力量视为一种工具、一种预兆、一种对个人精神状况的反映。
意志力对于躯体的支配作用常常可以在身体的控制行为中发现。所有个人主动养成的习惯都可以作为这方面的证明。虽然习惯已经成了一种自觉行为,但它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对意志力的一种长期实践。习惯养成以后,就变成了意志力对行为的一种无意识控制。
这方面的证据有:歌手展现美妙的嗓音是对平时训练的一种释放;音乐家熟练的指法,其实也是一种长期练习的结果;技术高超的骑士之所以在各种条件复杂、危险的情况下也能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是因为他的大脑已经能对各种境况快速、恰当地做出反应;雄辩的演说家能将自己的感受迅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意志力在发挥着作用,意志力把具体的行动与意志协调起来,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其实,不管是哪种技能,不管它有多么复杂,其中每个具体动作都离不开意志力的作用。它们都需要意志力做出合乎情理的说明和指导。所以,尽管人们有可能没有自觉地意识到意志力的主导作用,但意志力却实实在在是人身体的统帅,并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人类生活中,“无意识”或“潜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的思想可以唤醒一定程度的意志力,并将这一意志力通过巨大的力量贯彻到某一具体的行为中。那么,“一定程度的意志力”是不是表明此时的意志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呢?
事实上,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出更加积极而强大的意志力。
如果一个人运用他的意志凝视某一物体,那么他的眼神就会变得神采奕奕。如果他只专注于倾听,而在自己的意识里将其他感觉都排除,那么他的听觉就会变得极其灵敏。如果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神经末梢,那么触觉就会极其敏锐,盲人就属于这种情况。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某一运动中时,在强大的意志力的控制下,他的肌肉会完成一连串的动作,并且做得极为出色。一些对精神的刺激,如恐惧、爱慕、期望、宗教信仰和音乐陶冶等,精神和肢体都会被意志力而唤起。
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普通人在危难时死里逃生,母亲对孩子奋不顾身的救助,演说家和传教士不懈的努力,精神病院为救治精神病人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都离不开意志力发挥的巨大作用。
另外,通过对自己的行为的控制,意志力也能创造出很多匪夷所思的奇迹。例如,逃跑的犯人因为害怕被警察再次抓捕,就会假装成死人而毫不动弹。骄傲和自豪可以让人克服病痛带来的呻吟。爱能让身患绝症的患者忍住辛酸的泪水。甚至在一些让人很难控制的情况下,神经在经受到某种刺激后,意志力也能将其彻底地控制住。
强大的意志力还可以治愈某些精神上的病症。某些身体上的习惯性动作,譬如,脸部抽搐、四肢无意识的小动作等,都能通过对意志力加以训练而被矫正,并且在个人生活或公共场合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坏习惯也可以因此而改变。另外,当你认认真真地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外界的声音也好像被隔绝了。在你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甚至可以忽视身体的饥饿。在一些很特殊的场合,人的一些很明显的倾向也可能产生变化,甚至变得截然不同,这也表现了意志力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此外,人有时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来坚守自己的观点,而绝不背叛自己的信念,这也是意志力产生的影响力。
最强心智必然靠意志引爆
意志力能在我们思考的时候,给予我们巨大的帮助。当我们处在事物烦琐、深邃和细微之处的时候,意志力经常会为我们指出方向,指引我们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意志力也可以为大脑提供更多的精力和经验,以便揭示事物的本来面貌,并且帮助我们对这种事物加以比较、综合、提炼等,从而使其为己所用。
卡蓬特是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参议员,在表决前的一个晚上,他将自己关进书房里,让自己在思考的河流里沉浸下去,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传闻著名诗人拜伦也和卡蓬特一样,喜欢待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艰辛地创作。黑格尔在德国时,碰到了带领着军队凯旋的拿破仑,他极其震惊,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场战事。保罗在广袤无垠的沙漠写下了举世之作,但丁在偏僻幽静的深林里成就了哲学上的伟大成就,班扬在苦难不堪的监狱里重获新生。他们与世隔绝,淡泊名利,在精神的海洋之中遨游,彻底沉浸下来思考,把精力和意志力全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很多人都以为一时的灵感就可以铸造伟大的思想,这是何等荒谬的想法啊!意志的力量体现在人类的一切思考过程当中,不论是推敲逻辑理论,还是潜心创作,无形中,意志力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正是意志力促使人们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灵感。司马迁历经千辛万苦,收集万千素材,才写出史家之绝唱《史记》;安东尼·特罗勒普在写小说时,形成了按照一定页数进行创作的习惯,他一直都坚信这样做是激发一个人创造能力的不二法则,使其在创作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意志力的作用在记忆方面也不可忽略,在练就记忆力时,意志力就是能量之源。受教育的过程也同样是意志力在起作用,大脑需要受到意志力的源源不断地激发。死记硬背,不但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且也很难灵活地掌握知识;注意力、浓厚的兴趣、集中的思维等因素是保障顺利完成记忆任务的前提。
麦考利害怕他的记忆能力衰减,所以特意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著名的历史学家普雷斯科特患有眼疾,视力很差,因此也训练过记忆力,最终他的记忆力超出了常人,竟然能口述60多页著作内容。帕克曼和达尔文的视力也不佳,但他们拥有令人吃惊的记忆力。虽然有些人的惊人能力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但多数人的超凡之力和后天的培养以及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
人类一切成就都起源于思想,文明进程依赖于它,但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兼顾各方面因素造就的,它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它激发起人们精神深处的巨大力量,使人们向着自己的目的地胜利进军。这一切都源于人们坚定不移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完善会促使思想一步步趋于成熟,并且爆发出强大的创造力。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意志力的作用,就要严格认真地训练,否则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生活不是风平浪静的,挫折处处存在,也时时刻刻磨砺着人们的意志力,那些一旦经受小小挫折就止步不前的人,会一蹶不振,堕入失败的谷底,永无超脱之日。而那些饱经风霜雪雨却屹立不倒的人,将和他出类拔萃的意志力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或者明知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毅力改正,这会导致一个人的停止不前。一位名校的校长说:“一个人不能审视自己的缺点,难有所为。”因此,他从不对学生产生怜悯同情之心,原因就在于他认为学生必须在生活的艰难困苦中磨砺自己,才能练就出他们坚强的意志。否则,他们就是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日晒,很难扛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许多人一生坎坷,历经种种磨难和不幸,这个时候最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令人费解的是:人们明白意志力会对成功和失败产生强有力的影响,然而却总对意志力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和态度。一旦在遭遇了信仰动摇的绝望、身受疾病摧残、人生灰暗看不到阳光的时候,才想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恐怕会来不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詹姆斯·泰森被澳大利亚国民称作是“治沙”英雄,他拥有了巨额财产,而他自己却极其低调。对那些巨额财产,他曾这样说过:“金钱是世界上最虚无的东西,对我来说,我一生的幸福就是能与沙漠作战,这是我毕生的事业。最终我获得了胜利。因为我,那片本来没有水、植物、道路和生命的沙漠,现在终于变得生机勃勃了,我为这片沙漠带去了希望,带去了未来。而现在,任何人都无法消灭这一切,因为我所做的事情是利于子孙后代的事情,人们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幸福,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
还有一个例子和这种情况很像。
福威尔·伯克斯顿终生与慈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这样说道:“生活使我越来越笃信,意志力的强弱是人与人、强者与弱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你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一直坚决果敢地往前走。拥有这么高贵的品质,你将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最终将走向成功,收获原本就是属于你的果实。如果不这样做,即使你拥有很高的天赋,具备很优越的环境,并且还有绝佳的机会,也会因缺乏意志力而导致最后的失败,最终将会一无所成。”
抛弃身旁的拐杖
所有事情都要依赖他人,所有事情都按照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去思考、计划和工作,这样当然会很轻松,很省力,然而,独立自主的人还是会断然地拒绝依赖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独立思考,自主行动,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他们觉得:“身体健康,身强体壮,人高马大的年轻人两手背朝后,自己不去谋划出路,一味地依赖他人的帮助,毋庸置疑是最没有骨气的行为。”
人们总是觉得,他们可以永远占别人的便宜,这简直是天大的谬论,只靠依赖他人,这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懒散。依靠别人的坏习惯是破坏独立自主的始作俑者。假如一个人总是一味依赖他人,是无法变大强大起来的,也不会激发自身的创造力。要么特立独行,要么庸庸碌碌,永远做一个平庸的人。
看着别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地练习,自己坐在那里妄想增加自己肌肉的力量,这简直是在做梦;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们设计人生,让他们免受艰难困苦的打击,这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背道而驰。
爱默生说:“身处舒服环境的人往往容易昏睡。”想当然地认为总会有其他人来帮助自己,所以不必努力,一味地依靠别人,这种想法一定会成为阻碍发挥自主自立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大绊脚石!以下两位名人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诠释。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企业家,他这样警示后人:“母狮子把小狮子推下山谷,是为了锤炼它坚强的意志,这是理性的母爱的表现。也许在常人看来,老狮子过于残忍,然而,只有在这种严酷的考验之下,小狮子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才能勇敢坚强,成为森林之王。一次次的跌落山涧,一次次的坚强勇敢地爬起来。它依靠自己坚定的意志力站起来时,才能真实感受到‘不依靠别人,靠自己的力量前进’的优越性。这就逐步养成了狮子雄壮的特性。”
美国石油家族的老洛克菲勒和小孙子玩耍,可当小孙子在爬楼梯爬到中间的地方(不高不矮不至于摔伤的高度)时,他突然松开扶着孙子的双手,小孩掉了下来。这并非老洛克菲勒的失手,而是要让小孩的心中从小就建立起这样的意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依赖自己,即使是至亲至爱也不能完全依赖。此举意味深长啊。
我们周围很多的人都在观望、等待,他们幻想着有一天好运气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总是侥幸地认为会有机会留给他们,或是会有某个贵人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他们就可以省略受教育的过程,跳过准备和筹划资金的过程,坐享其成或者是打开美好人生的开端,甚至走向成功。有些人更荒唐,坐等着从父亲或是富有的叔叔那里继承一笔财产。有些人是寄希望于奇迹和好运。那些等候帮助,等着别人分给他们劳动成果的人,或是等着天降好运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事。
人是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必须靠自己活着,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这是人类活着的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由于不具备相关的自主能力,有些人连自己都管不了,何谈发展,何谈成功!即使你的家庭环境是高出常人数倍的王侯贵族,你也必得先降到世俗之中,以一生精力练就自己。
扔开拐杖,走自己的路,每个成功的人都是这样发掘自己的才能的。实际上,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外援都被切断之后,他定会使出浑身解数,以不屈的毅力作战,到最后他会意外地发现:主宰自己命运沉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只有自己独立起来,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断绝一切外援的处境是最有意义的处境,它可以激发出一个人内在的最大潜力,让人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成功。比如,在危急关头,一场地震,或者一次洪灾,就会激发出当事人的巨大潜力,这是当事人自己也无法预知的。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力量会让他继续走下去,刹那间觉得自己是个巨人,如果没有这场危机,他永远不知道自己还具备这么强大的力量。当他正处于极其危险的环境时,当他后面有猛兽追赶,危在旦夕的时候,他必须智勇双全,沉着稳定,敢于行动,挽狂澜于既倒。
当他完全不依赖他人,并且习惯于独立的时候,他就离成功非常接近了。只要一个人毅然放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他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假如我们事事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自主,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别当“犹豫先生”
有句话是这样的:“优柔寡断带来的悲剧更甚于鲁莽带来的悲剧。”优柔寡断的人经常担心事情变坏,今天勉为其难做出一个决定,却害怕明天会出现更好的时机,总是犹豫不决。他们因此失去了很多好机会,也埋葬了很多好的观念。
“良机”转瞬即逝,优柔寡断的人是很难抓住的。那些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的人,即使在其他方面能力再强,当他们面对生命的竞赛的时候,也会轻易地被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挤走,因为后者想到什么,便会立即执行。换句话说,即使拥有最聪慧的头脑,也不如拥有最果断的决断力。
多数人在竞争中狼狈而归,这不能不归咎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更多的成功者正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快速做出决定,才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课程,就是使一个人养成果断决策的性格。”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选择比不做选择好得多。快速决策和大胆行动使许多成功人士摆脱危机,而关键时刻的犹豫不决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父亲想用自己的生命和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用这种方法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决定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备受折磨的父亲,异常渴望救出自己的两个孩子,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下定决心做出选择,他一直处于两难决定的巨大痛苦中,最终,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死了。
所以,一个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决策是决定性的、不能轻易改变,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尽力执行,哪怕偶尔失误,也比那种凡事求平衡、总是瞻前顾后、拖延不决的方法要好。当我们努力养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即使在最初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决断力拥有信心。
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在外面玩耍时,看到风吹落了树上的一个鸟窝,从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很想将它带回家照顾。当他捧着鸟窝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妈妈不准许他在家里饲养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赶忙走进屋去恳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最终破例答应了。小男孩高兴地跑到门口,却发现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因为这件事又懊悔又伤心。但从此他也牢记了一个教训:凡是自己决定做的事情,绝不可犹豫不决。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
不会游泳的人站在水边和不会跳伞的人站在机舱门口一样,都会越想越害怕。人处于不利环境时也是这样。医治恐惧的方法就是行动即毫不犹豫地去做。
判断力应该不受情感、意见、指责以及表面现象的影响。判断力是一个人在处理任何重要事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只能接受事实本身的客观事实产生的影响。有的人虽然能力出众,却因为“犹豫不决”这样一个小小的性格缺点而功败垂成,这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尽管他们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因为不具备果断的个性,从而沦为一个庸人。要知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静止中的事物比运动中的事物更让人可怕。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尽管可能避免做一些错事,然而,“执行”出错带来的坏处,远不如“犹豫不决”带来的坏处大,因为后者更有可能会失去更多成功的良机。越是犹豫不决的人,距离成功的殿堂就越远,因为成大事者必须坚定这样一点:“坚决和果断是成功必备的性格因素。”
该出手时不犹豫,果断是个好性格
在《致富时代》杂志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他自称“只要能赚钱的生意都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听人说市民需要便宜的塑料袋来盛垃圾。他马上就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仔细的预测后,觉得这样做有利可图,于是立即着手行动,很快他就把价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场。结果,就靠那条在别人看来分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在两个星期内,这位小伙子就赚了人民币高达4万元。
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位智商一流、执有大学文凭的翩翩才子决定“下海”做生意。有朋友提议他去炒股票,他刚开始抱着雄心壮志,但去办股东卡时,他却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让我再等等看吧。”后来又有朋友提议他去夜校兼职讲课,他对此也很有兴趣,但快要上课了,他又犹豫了,心里这样想:“讲一堂课,才20块钱,一点意思也没有。”他很有天分,却永远都活在犹豫不决中。两三年了,始终没有“下”过海,一事无成。
有些人不是没有成功立业的机遇,只因不善于抓住机遇,所以最终错失良机。他们做人好像永远不能自主,非有人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小事,也得东奔西走地去和亲友邻人商量,同时脑子里更是胡思乱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宁。于是愈商量愈拿不定主意,愈东猜西想愈是糊涂,结果常常是无果而终。
没有判断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无法开场,即使开了场,也无法进行。他们的一生,大半都消耗在没有主见的怀疑之中,即使给这种人成功的机遇,他们也永远不会达到成功的目的。
一个成功者,应该具有当机立断、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要自己把事情审查清楚,计划周密,就不再怀疑,立刻勇敢果断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只要一到他们手里,往往能够听从内心所欲,大获成功。
在行动前,很多人提心吊胆,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你要问自己:“我害怕什么?为什么我总是这样犹豫不决,抓不住机会?”在成功之路上奔跑的人,如果能在机遇来临之前就能识别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断采取行动抓住它,这样,幸运之神就会来到你的面前。
当机立断,将它抓获,以免转瞬即逝,或是日久生变。看来,握住机遇,眼力和勇气是不可缺少的。(www.xing528.com)
机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满灵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只有经过反复尝试,多方出击,才能寻觅到它。
有一个人一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说,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会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异的承诺,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地老死了。当他上了西天,他又看见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却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以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
还有,你应该还记得,有一次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活下来的人,可是你怕小偷会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你以这作为借口,故意忽视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而只是守着自己的房子。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那是你去拯救几百个人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多大的尊崇和荣耀啊!”
“还有,”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你曾经非常强烈地被她吸引,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可是你想她不可能会喜欢你,更不可能会答应跟你结婚,你因为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继续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啊!她原本该是你的妻子,你们本来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而且和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必将会有很多很多的快乐。”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机会可能随时悄悄地从你门前经过,别等着机会来敲开你的门,因为门闩在你自己这边。机会也不会跑过来对你说:“你好”,它只是对你说:“站起来,继续向前走”。知难而退,优柔寡断,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那么你就会失去人生中很多难得的良机。
要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很多良机就像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一下子看到它华丽珍贵的本质。踏实的人并非是那种只会守株待兔的人。要学会为机会擦去障眼的灰尘,别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缺乏目标,缺乏勇气,一个胆小鬼就算与机会相遇,也根本不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只会抱怨成功为何不属于自己。
唯有坚忍不拔,才能向目标靠近
郑板桥曾经写过一首这样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天道酬勤,坚持不懈,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假如你想干出一番事业,恒心特别重要,因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它,要用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耐性、矢志不渝的气质,来锻炼自己的恒心。
假如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很成功,这不是因为上天眷顾他,而是因为他本人自我精神的沉淀。幸运、成功总是愿意和辛勤劳动的人为伍,和懂得持之以恒的人相伴,和坚持到底的人共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这个现象看来,恒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日而作,十日所辍”,这种朝三暮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只会导致失败,而成功对他们而言,就如沧海一粟,遥遥无期。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在有生之年攒了一大笔钱,然而,退休后的一天,“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这个想法突然闪过脑际,紧接着他又想到电缆必须横穿大西洋。于是就开始为实现这项事业而做准备,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要建造一条长1 600千米、连接欧美两大洲的电报线路并非易事。该线路需从纽约跨入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一直延伸到纽芬兰。纽芬兰650千米长的电报线路需要穿过森林,这些森林地区人烟稀少,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先建立同样长度的公路,再建电报线路。此外,该线路还要穿越布雷顿角的岛屿,路线长达700千米,整个工程十分浩大,难度空前。
为了得到英国政府的资助,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成功。议会上,许多人强烈反对他的议案,菲尔德只获得一票支持。但这并没有阻挡菲尔德前进的脚步——铺设工作开始了。电缆一头搭在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这艘旗舰停靠在塞巴斯托波尔海港;另一头放在美军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这只豪华护卫舰是新造不久的。但是,就在修建到中途时,电缆突然断了。
菲尔德不肯善罢甘休,更不愿意放弃,于是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当修了320千米时,电源不知何故突然中断,船上的施工人员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下令割断电缆的一刹那,电流却又出现了。晚上,船继续向前航行,时速达6千米,也就是说电缆的铺设也以6千米的时速进行着。这时,轮船忽然剧烈振动,并出现严重的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无巧不成书,电缆又一次断了。
但菲尔德不是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的人。他毅然决然地又订购了1130千米的电缆,还出高薪聘请铺设电缆方面的专家为他设计机器,这样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终于,两艘有历史意义的军舰抵达大西洋并顺利会和,电缆也成功接好;随后,一艘朝爱尔兰驶去,另一艘朝纽芬兰驶去。但是电缆在两船分开不到5千米时又断开了;接上后两船继续前进。两艘军舰相离14千米时电流又一次消失。第三次接上电缆后,铺设了320千米的线路,在距离“阿伽门农”号5米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只好返回爱尔兰海岸休整。
大家都很失望,公众舆论也开始质疑其成功的可能性,更致命的是投资者受到了一次次的打击后,也对这一项目失去了信心,不愿意再投入人力和物力。只有菲尔德还在坚持,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他天才雄辩的说服力,电缆可能永远修不好。菲尔德不放弃,继续为了理想而忙前跑后,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绝不甘心失败。
这样,又开始了第三次尝试,成功之神开始被菲尔德感动了,这次总算进展顺利,电缆全线贯通,没出现任何故障,这条海底电缆还成功地传送了几条消息,事情似乎就要圆满成功了,但不知何故,电流又断了。
此时此刻,想要坚持下去的人只剩下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了,其他很多人都彻底失望了。但菲尔德仍然不放弃,他到处寻找资金,准备进行第四次尝试。这次他们购买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顺利地把电缆铺设下去,最后,在纽芬兰铺设横跨970千米的电缆线路时,意外又一次发生了,电缆又断了,沉入了海底。几次打捞都没有收获。这项工作就因此而被耽搁了下来。
但是菲尔德还是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他。他又出资组建新的公司,接着完成他的愿望。他们潜心研究,终于制造出了一种性能更好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远航的风帆再一次扬起。这次非常成功,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在菲尔德的不懈努力中问世了!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九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这次的电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不久以后,之前那条掉入海底的电缆被捞上来连接到纽芬兰。
菲尔德漫长的成功之路证明了只要持之以恒,永不气馁,总会有意外收获。
天道酬勤。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尽心尽力,困难总会过去,只要你勤勤恳恳、奋勇向前、坚持不懈,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司马迁从小就游历了黄河、长江等地,收集了大量社会和历史方面的素材,为《史记》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被誉为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用六十年时间搜集素材,完成了《浮士德》,对世界文学、哲学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影响。
有一分汗水,就有一分收获,这充分证明了勤劳的重要性。
要做一个持之以恒的人。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都是要这样做。尽管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然而后天的努力和坚持也非常重要。持之以恒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为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曾经这样告诫学生,他说:“我的位置在最高处。”有很多成功的果实是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你必须要跳起来摘下果实,而不要等它落下来。有句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趁着还年轻,多多努力吧,还等什么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耐住寂寞,发挥出自己的真才实干,脚踏实地,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功的果实,是以汗水为养料的,是以寂寞为根本的,再加上辛勤劳作之后而获得的。这和西方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异曲同工之处,机遇只会照顾那些做好准备的人。
自强不息,战胜困难,养成坚定执着的性格特点,为之付出汗水和辛劳,成功最后一定属于你。
成功意识产生成功的正能量
如果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在头脑中形成“成功”的意识;一个从未渴望成功的人,不管自身的条件多么优越,也不会成功。
让自己产生巨大魅力的最基本条件,就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并不是转瞬即逝的,而是要一直贯穿你的大脑,在你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当中都会无数次地重复的想法。只有这样,你的大脑才会散发出一些磁力,才能具备那些能够助你成功的条件。
一个人在山顶的鹰巢里捉住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到家里,并且把它放在鸡笼里养活。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一起嬉闹和休息。它也始终以为自己是一只鸡。当这只鹰渐渐长大的时候,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为一只猎鹰,但是因为它整天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彻底变得和鸡一样,飞翔对它来说已经遥遥无期了。
主人尝试了很多方法都告之失败以后,最终只能把它带到山顶上,一下子将它扔了出去。小鹰在情急之中拼命地扑打翅膀,最后它终于会飞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刚开始由于这只鹰以为自己是一只鸡,每天在草地上找虫子吃,就算它具备飞翔的能力,也不会轻易扑打自己的翅膀。正是鸡的意识,让它认为自己只能偶尔在草垛子上扑腾两下,这是因为意识决定潜力。
当这只鹰被人从山顶扔下去的时候,求生的潜意识远远超过“自己是只鸡”的显意识,在这样的状态和意识之下,起决定作用的是潜意识,让它以前所没有发现的飞翔能力超乎寻常地发挥出来。就这样,这只“以鸡自居”的鹰学会了飞翔。
人生也是一样,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只羊”,你便只能受别人欺侮;如果你自己看重自己,认为自己就是天生的无可争辩的成功者,你才会真正获得成功。
成功来源于成功的意识。要使成功的意识发生作用的基础是你必须有一个志向,有成功的意愿,有奋斗的目标。当你把这个志向长久坚定地刻在心中时,你的意识自然就会发挥吸引作用,让你的周围充满成功的机会和有利于成功的因素。
居里夫人说过,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制造机会。所谓强者,首先要具备明确的理想,是对自己的成功极度渴望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可以让自己的成功志向转化成为一个高强度磁场,最终使这个磁场发生引力,让成功机会和成功因素不断地向他们身边聚集。
思想和意识与我们的关注点息息相关。例如,如果我们害怕灾难,就可能会遇到灾难。这是因为,恐惧同样是我们意识形态的一种,它会将我们的想法体现在外部世界。正是这种不利的思考模式,让人们经过多年努力渴望得到的东西最终溜走。成功也是这个道理,想要得到成功,便会成功,因为内心的成功想法也将体现在外部的世界,这样成功就会离我们更加接近。
勒格森·卡伊拉出发时带了五天的食物、一本《圣经》和一本《天路历程》(他的两本宝书)、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头和一块毯子。带着这些,他将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今马拉维)的村庄向北穿越东非荒原到达开罗,然后经水路到达美国,开始追寻他的大学教育。那一年,勒格森只有16岁,虽然父母不知道美国有多么遥远,但他们还是诚心地为勒格森的旅途祈祷。
开始,勒格森的想法和村里人一样,认为学习对于居住在尼亚萨兰卡荣谷镇的穷孩子来说只是浪费时间。但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从传教士提供的书籍中看到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这些伟人的故事启发了他,他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定义,并且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于是,他就有了走路到开罗的想法。不在乎身无分文,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支付船票;根本不知道要上哪所大学,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大学接受;不去想从开罗到华盛顿有3 000英里之遥,还有上百个部落散布在途中,那些人说着50多种语言。抛开这些想法,勒格森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一心只想着那一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不去想。
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后,勒格森仅走完了25英里。食物吃完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没有一分钱。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2 975英里的路程看似毫无希望,但勒格森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回到愚昧穷困的原点。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我誓不罢休,除非我死了。于是,他继续前行。
有时,勒格森同陌生人同行,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孤独的。每到一个新的村庄他都非常小心,因为不知道当地人对他的态度。有时他找到一份工作,暂时有栖身之所,但大多数夜晚却是过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以吃的植物维持生活,艰难的旅途生活使他的身体极其虚弱。
有一次勒格森发高烧,病情很严重。好心的陌生人用草药为他治疗,并给他提供地方休息和养病。由于灰心丧气和穷困疲乏,勒格森几欲放弃。他开始思考:“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
但最终,勒格森成功的意识战胜了他的惰性。他又恢复了对自己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从开始这次冒险旅行到1960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了,勒格森走了近1 000英里,到达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并在坎帕拉待了六个月,干点零活,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疯狂地阅读各种书籍。
在图书馆里勒格森找到一本关于美国大学的指南书,他被一张插图深深吸引了。那是个看上去庄重而友好的学院,有蔚蓝的天空,喷泉草坪错落有致,环绕学院的群山使他怀念起家乡那巍峨的山峰。位于华盛顿佛农山区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成为勒格森申请的第一个具体的院校,他决定立即给学院的主任写封信,述说自己的境况,并希望得到奖学金。由于害怕被斯卡吉特拒绝,勒格森决定在他的微薄积蓄允许的情况下,给尽可能多的院校寄去自己的申请。其实并不用这样,斯卡吉特的主任被这个年轻人的坚定信念深深地感动了,不仅接受了他的申请,还向他提供了奖学金和一份工作,其工资完全可以支付起他上学期间的食宿费用。勒格森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但是更多的困难仍然阻挡着他的道路。
要到美国去,护照和签证必不可少,但是要想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自己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还有一件事情更难办,他还需证明他拥有可使他往返美国的费用。勒格森只好再次拿起笔给童年时曾帮助他的传教士写信,结果,传教士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勒格森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时需支付的那项飞机票费用。勒格森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他坚信自己可以达到目标,于是他用身上仅剩的钱买了一双新鞋,使自己不必光着脚走进学院的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广为人知。当身无分文、筋疲力尽地到达喀土穆时,他的传奇经历早已在非洲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勒格森650美元,这样他才能有机会支付来美国的费用。当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时,勒格森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欣喜和感激。
1960年12月,耗费了两年的时间和路途,勒格森终于来到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毕业后,勒格森继续他的奋斗事业,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并定居英国剑桥大学成为一名政治学教授。
勒格森出身卑微,但就像他的偶像——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那样,最终出人头地。他为成功而奋斗的经历成为我们人生航行中那耀眼的指向标,其光芒一直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谁能想象一个从小生活在非洲而且几乎寸步未离家门的青年,为了能够得到大学的教育而不远万里,从非洲一路步行来到美国?但是勒格森做到了。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生活和事业中始终充满自信,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坚强的决心和意志,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让困难成为磨炼坚强性格的磨刀石
困难与事业同在,烦恼与成功并存。坚决与困难做斗争的人,既要冒着失败的风险,又要面临无尽的烦忧;获得成功的人,也许会非常开心,然而经验证明,他们一般要比那些正在奋斗的人遭受更多的挫折。因此,所有人都有烦恼。渴望没有烦恼的生活,只是异想天开,只是在追求虚无,其实是与世隔绝。
坚强地面对失败,这和鲁莽地面对失败的结果是不同的。坚强的人一方面一点也不会害怕困难,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重视困难,平静地、深刻地研究和分析困难,分析它存在的根源,然后找出摆脱困境的办法。这种明智的态度能大大提高战胜困难的能力。有一种人对待困难,虽然很有勇气,然而只是盲目地去解决困难,看起来非常坚强,但却无法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有时还会酿成更大的失败,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败局,这是不可效仿的。
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不知道自己败在哪里,以后就可能仍然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清楚自己败在哪里,就可以明白在那些造成失败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观因素,哪些是客观因素,哪些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因素,哪些是需要凭借他人的帮助,进而改变那些能够被改变的,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或者在根本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干脆不去改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究竟败在哪里,这一点特别重要。
在失败的原因问题上,有个人特殊的原因,也有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应从以下方面去寻找:
1.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然环境。这主要是指由于气候或地震、洪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困境和失败。例如,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农民收入很低,对许多农民来说无疑不是困境,由此可能导致他们其他多方面的损失。
(2)物质环境。这主要是指由于物质的缺乏(包括金钱的缺乏),使人们最终以失败告终。一个人要办企业,却没有必要的资金,便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
(3)社会环境。每个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都有一些道德约束的力量,对人们的成功和失败构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可能更加束缚着人们的行为。某些不利因素就可能导致失败,而这种因素一般为人力不能掌控。
2.个人方面的原因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个人目标是否适宜。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要确定某些目标。一般说来,设定目标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个人的特点和条件,使之成为成功的指向标。目标正确,成功就有望;目标失误,也就不要指望会成功。很多人的失败就在于目标脱离实际,缺乏足够实现目标的条件,或者把目标建立在幻想和贪欲的基础上。这样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目标没有实现,就容易给人造成挫折感和失败感。
(2)个人能力的因素。要达到目标,个人能力必须达到成功的标准。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所追求的目标过高,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达到。例如,在生活中,各种机遇很多,有的人很快成功了,有的人一夜暴富。于是,成功者成为众人追逐的目标,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看到别人成功,有的人盲目追随,结果,由于自己的能力欠缺或素质不济,造成了失败。
(3)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想成功离不开环境的支持。有的人失败,是因为环境条件较差,如干部的政绩,创造好的政绩在条件好的地区容易实现;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创政绩就比较困难,这肯定会影响干部的提拔和升迁;有的人失败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有的人尽管很有才干,但却不能跟同事们搞好人际关系。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能干好吗?事业能成功吗?
3.面对失败应把握的原则
成功的人都懂得,失败并不可怕,面对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己要有足够能力应对失败。面对失败保持健康的心态应从以下五条着手:
(1)困难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挣扎奋斗的人,会有失败的危险,而且有许多烦恼;取得成功的人,总会伴随多多少少的喜悦,但经验证明,抵达终点的人和那些正在奋斗的人一样,也有烦恼。
(2)每个难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好运常伴,任何人都有摔倒的时候。可是烦恼总会消失殆尽,难题总会随时间推移最终得到解决。
(3)每个困境都包含着转机。所有问题都隐含着重新创造的可能性。成功来源于问题的存在。问题的存在总是为有才能的人创造良机。一个人的困境,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的转机。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要努力去把问题考虑清楚,抓住创造的良机。
(4)每个难题都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不能总是避而远之。但是,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控制自己对难题的反应。你的反应可以增加或降低你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定或更软弱,还可以决定你的处理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5)强者可以获得胜利,因为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你要努力学会抓住机会,积极地去迎接困难、解决问题,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从失败中找寻正确方法
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再认真思考一下,此话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是任何一种失败都能成为“成功之母”。细想一下,如果说失败了,却不能正确地面对失败,不知道怎样去吸取教训、亡羊补牢,而是觉得无所谓,乃至于自欺欺人地找些借口,妄图掩盖失败的真相,纵容自己,那不就只能是“失败复失败”吗?假如能“善待”失败,努力挖掘失败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失败便不会重演。只有这样被“善待”的“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
美国的查宁曾经这样说过:“错误与失败是前进路上的必修课。”菲力普斯也曾经说过:“失败不过是个教训,是获得成功的必修课。”罗威尔也曾说:“幸运与不幸像把小刀的柄和刃,根据抓它的不同部位,使我们受伤或得益。”爱迪生也这样劝告世人,他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就成功而言,也有同样的价值存在,只有在我知道所有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怎样做好工作。”英国的戴维也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经历失败之后才做出的。”柏克也过这样的话:“困难是严肃无比的教师。”
日本理研光学公司董事长市村清是一个闻名世界的企业家,他年轻的时候曾是一名保险推销员。
有一次,市村清劝说一位小学校长投人寿保险,可是在奔波数次之后,事情依然没有任何进展。他疲惫不堪地对妻子说:“我想放弃这件事了。我马不停蹄地奔跑了三个月,仍是一无所获。”
妻子爱怜地看着他:“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或许下一次就能达成目标了。”他听从了妻子的话。第二天抱着“再试一次”的决心,他又来到小学校长家。这次,未等市村清开口,小学校长竟然十分痛快地答应投保。这次成功以后,他对保险事业充满了信心。三个月后,市村清成了九州地区最优秀的推销员。
每当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市村清总是显得有些意味深长,他说:“我永远忘不了妻子的那句话——‘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的确,为什么不再试一次?
成熟的人都知道,即使再聪明、再能干的人,也终究不能战胜命运,但他们最终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效法他们,你也可以在成功路上走得更远。正如作家克里斯多夫·摩雷所说:“大人物只是屡败屡战的小人物而已。”
许多人往往很难认识到先前的失败其实非常有利于以后的成功。在他们看来,要么失败,要么成功——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便走向了成功的对立面。而事实上,事情的结局并不能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划分,有很多种情况都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我失败了三次”和“我是个失败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而且,心理上的失败也有别于真正的失败。有时,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失败了,而实际上他离现实中的成功更近了,只要他心理上不屈服,他就没有真正失败。
功亏一篑,主要是说心理上的最后放弃。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那结果可能大不一样。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失败者”和“成功者”这几个字,很难恰当地用在一个变化如此复杂的人类个体上,它们只能描述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情况。此时的成功离不开以往的失败,这项工作的失败也许正蕴含着另一项工作的成功。对事情只作“成功”和“失败”的机械划分,这是非常没有常识的。
在失败面前,有的人或者一蹶不振;或者干脆否认失败,硬撑面子;或者只会埋怨老天对自己不公。这种人看起来十分要强,实际上不堪一击,是不折不扣的弱者。生活中,曾经有不少胸怀宏图大志的人,就因为一次失败,而把以前的成功都放弃,彻底垮了下去。有一位大学生各门功课皆优,只因一次歌咏比赛中表演失败,竟然觉得羞愧难当,留下了一封遗书,告别了人间。无疑,他想在各方面成为“强者”,但是却经不住一次“打击”,因而他终究不是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够安于胜利和成功,对待挫折和失败也能泰然自若,才是真正富有理性的勇士。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大业,就不要担心和失败打交道。美国有一家鼓励创新的企业,“允许失败”也成了企业鼓励创新的内容之一。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这样说道:“只要你对失败无法安然处之,你就无法创新。假如你拒绝了失败,事实上你也就放弃了成功。”这里所包含着成败的辩证法。
有的人害怕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不知怎样“吃一堑,长一智”。失败除了让他灰心丧气以外,不会给他带来任何有利的东西,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把失败当成可怕的坏事。失败从不会使人高兴,然而,一旦你学会利用失败,它也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比起重复以前的成功而言,失败能让人受益良多。重复过去的成功不一定让你学到新东西,而失败则肯定能教给你新东西。你可以从一个气氛混乱的聚会上,去学习怎样组织一个成功的聚会;你也可以从一系列失败的方案中,去总结出与事实相符的成功案例。总而言之,只要你费尽心思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发现教益,那么你就能更快地摆脱失败的阴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