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马克思与毛泽东的思想实践

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马克思与毛泽东的思想实践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马克思——“思想的人,实践的人”弗兰茨·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中曾这样评论马克思,认为他是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完美结合。毛泽东在湖南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活动,为中国革命准备了一批干部。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失败,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加紧勾结,对中国人民实行更加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马克思与毛泽东的思想实践

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

马克思——“思想的人,实践的人”

弗兰茨·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中曾这样评论马克思,认为他是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完美结合。他认为,如果只看到马克思思想家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作为战士的一面,那就错了。无论什么肘候,只要有参加革命实践的机会,马克思便立即停下他的研究,搁下笔来,去参加实际的斗争。正是这些斗争的实践,使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也正是对这些革命实践的总结和研究,使马克思创立了人类最伟大的学说。实践能改变人的世界观,实践能创造革命的真理,马克思的一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博学多才的青年马克思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中坚分子,也是费尔巴哈学说的信徒,这时的马克思的思想还多少具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真正使马克思转向革命民主主义和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化的决定因素,还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1842年4月,马克思因生活所迫需要找一份工作。后来他接受了《菜茵报》主编的工作。正是这一工作,使马克思有机会接触广大贫苦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同情他们,揭露那些剥削人民的贵族地主。理论和精神的研究降到了次要地位,马克思所关心的更多的是经济利益和实际问题,他从精神世界回到现实社会。在《莱茵报》的5个月使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马克思经常深入到工人中间,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他不再象以往那样从精神出发去研究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去进行思考,并试图以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的实际状况,从而大踏步地迈向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不但使马克思完成了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而且使他成为科学共产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要做思想的人,更要做实践的人。青年人只有到基层去,投身于实际生活的锻炼,才能了解社会,了解人民;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看法。正如马克思在谈到青年职业的选择时说过的:“较多研究抽象真理,而不深入生活本身的那些职业对青年来说是最危险的。”

列宁——我的帆永不弯折

1887年5月28日,列宁21岁的哥哥亚历山大因刺杀沙皇遇害,这极大地启发、激励、坚定了列宁把投身推翻沙皇黑暗统治的革命作为终生选择的信念

同年8月,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学习。他之所以选择法律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系是当时喀山大学唯一研究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司法活动将对自己未来的革命活动起到一种合法的掩护作用。他说:“现在这样的时代必须研究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在别的时代,也许我就选择别的学科了。”

不久,列宁因积极参加学生的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和同志们讨论今后出路时说:“今后在我面前只有一条道路——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当时年仅18岁的列宁就这样经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革命冼礼,从此把自己的全部生命与反对沙皇独裁专制制度、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解放劳苦大众事业紧密结合到了一起。

后来,列宁被放逐到喀山市界。这期间,他因为有了奋斗目标而更加刻苦学习。他按照大学学法律系的教学大纲,顽强地进行自学,同时广泛涉猎,深入钻研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俄国伟大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著作。

1891年,经过反复要求和多方面争取,列宁终于被允许以校外生资格在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应试,结果他以全部考试科目的最高分获得了优等毕业证书。此后,他开始在萨马拉地方法院担任律师助理,一面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一面忠实地充当贫苦农民的法律辩护人。

1893年秋,列宁开始在彼得堡进行革命活动。他除印传单、做演说、写文章外,还经常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政治鼓动。他在工厂车间或工人宿舍向工人们讲解《资本论》,为他们指出受剥削、压迫的根源,鼓励他们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他常和工人们高唱一首《船夫》歌。

毛泽东——到实践中探寻真理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特别注重深入社会实践。1913年初,20岁的毛泽东在经历了6年私塾、3年务农、半年当兵、半年自学的复杂生活后,带着对祖国、民族前途的忧虑与思考,在湖南第一师范渡过了5年半的时光。他非常好学,而且讲究实践,不但善于读“死”书,还善于读“活”书,读社会这本书。1916年夏天,他利用暑假,邀同窗好友蔡和森,一把雨伞,一条毛巾,一双草鞋,徒步游历了浏阳、湘阴、岳阳几县,历时一个多月。途中,他们风餐露宿,与农民交谈、劳动,了解地主的剥削和贫农的痛苦。毛泽东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文章寄湖南《通俗日报》,用深刻又流畅的文笔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对中国农村的实地考察,更坚定了他改造中国社会的信念。

他十分注意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从1915年起直到1918年毕业为止,他一直担任校学友会(原名“学生自治会”)的领导工作,或作文牍,或作总务(即总干事),并兼教育研究部部长。在任学友会总务时,学友会工作开展得非常活跃,经常召开成绩展览会、体育运动会、自由演讲辩论会以及各种专门问题的学术研究会,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学问和锻炼体魄,做到强毅有为,任重致远。学友会的工作,使他组织群众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毛泽东一贯同情和热爱劳动者,痛恨工农不能求学的不合理现象。1917年,他满腔热情主办工人夜校,亲自教课,提任“管理”,筹划有关办学的大小事宜。通过办夜校,他取得了联系工人的初步经验,同工人阶级建立了最初的感情。

1918年4月,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式成立了对湖南以及整个中国的命运影响很大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8年6月,他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成为那时许多青年向往的事情。毛泽东在湖南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活动,为中国革命准备了一批干部。但他觉得中国有许多事情需要深入的研究、调查,因此决定自己不出国,留在国内从中国现实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周恩来——光辉的选择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的年代。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失败,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加紧勾结,对中国人民实行更加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出身于破产的封建官僚家庭的周恩来同其他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为使国家复兴,不断进行艰苦的探索。

早在沈阳求学期间,周恩来就为自己的一生做了第一次选择——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目的。1913年进入天津南开学校后,他更是发奋读书,他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以研究各种学问、团结同学和宣传新思想、新事物为目的,积极热情地从事大量的课外活动,为挽救“积弱不振”、“外侮日逼”的祖国大声疾呼。

1917年,周恩来的中学时代结束了,他怀着救国济世的志向和研究新思潮的急切愿望东渡日本,寻求真理。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开始接触和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还积极投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卖国的斗争。

五四运动是在我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兴起的。周恩来回到祖国后,立即投入这一场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伟大斗争,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进行革命宣传,还发起组织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学习和研究新思想,讨论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社会改造和中国的出路以及青年运动的方向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了解和考察欧洲无产阶级的状况的斗争经验,寻求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1920年11月,23岁的周恩来远渡重洋,赴欧勤工俭学。他先后到法国、英国和德国度过了将近4年时间,他实地考察欧洲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工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和领导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从而思想上发生了新的飞跃。1921年3月,周恩来在巴黎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首批党员之一。1922年9月,中共旅欧组织成立,周恩来是领导人之一。1924年7月,周恩来奉党组织的命令,离开欧洲回家,投入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可以说,周恩来的青年时代,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进行了第二次选择的过程。在经历了艰苦的学习和斗争的锻炼、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反复的比较之后,周恩来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光辉的选择,使他终于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家和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邓小平——伟业的起点

1920年秋,抱着“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的满腔热望,邓小平和八九十位年轻的同胞一起,坐在“盎特莱蓬”号轮船的货舱里,在海上航行了40多天后,抵达法国的马赛港。

那时,邓小平刚满16岁,在同船的中国青年中,是最年轻的。

邓小平到法国后,那里的实际情况同他的愿望相反,大部分时间只能用来寻找工作,挣钱饣胡口,而且所做的都是学不到多少技艺的苦力工。他首先去克娄梭钢铁厂做杂工,以后又去巴黎比扬古雷诺工厂当钳工,还到饭馆里干过活,在火车头上做过司炉,收入极其微薄。他只有短时间在当地的语言学校学习。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的经济的十分萧条,就业格外困难,中国人即使是到那些较好的大工厂去的,工资也只有普通法国工人的一半。邓小平家中也已无力再寄钱给他,这使他度日更加艰难。

60多年以后,他在回忆中说:“(那个时期,)每当我能买得起一块羊角面包和一杯牛奶时,我总是感到很高兴。”

冷酷的现实,使邓小平原有的出国留学的愿望顿时化为泡影。

然而,一种新的理想却越来越强烈地吸引了这位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相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同各国工人同甘共苦的日子里,邓小平深刻地了解了无产阶级;在较年长的中国革命家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他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始从事各种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活动。

1922年,邓小平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两年后,他又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便被委以重任,在里昂领导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

从16岁到21岁,邓小平在法国生活了5年多,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由一个留学生成长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如今,邓小平已然成为当代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而60多年前他在法国的那段经历,正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的起点。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个革命者被满清政府绑赴刑场斩首示众了,他的鲜血又被蘸在馒头上拿去当作治病的药卖钱。观看他临刑是老百姓,吞食那涂满他的鲜血的馒头的,也是老百姓。

凡是读过鲁迅的短篇小说《药》的人,都会记得这个故事。小说里写的人物是虚构的,但鲁迅在现实生活中的确经历了这样的惊心动魄的事实。

那是1904年,他进入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医学科求学教师使用幻灯机放映细菌形态进行直观教学后,放映风景或时事画片给学生看。有一回,画面上出现了一群中国人,一人被绑在中间,其余人分立左右,据解说,绑着的那个中国人是替俄国刺探日本的军事情报而正要被斩首示众,那分立两旁的看客都是中国人。看到这里教室中发出了“万岁”的欢呼声。这使鲁迅大为震惊。他原以为学得医术可以治病救人,可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时醒悟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十分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首要的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而最好的途径当从文艺入手。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学医的计划,而从事于文学运动的提倡和写作了。

鲁迅的人生道路发生这样巨大的转折决不是偶然的。他在来日本求学之前早已从现实生活中痛切感到祖国的贫弱和落后,形成了反抗满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思想,向往维新富强之路。刚到日本时他勇敢地割掉了头上的辫子,并赋诗明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以这种对于祖国的坚定不渝的爱,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反帝反封建的一系列斗争,和人民大众紧密地站在一起,从爱国主义,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以他一支如椽大笔成就了辉煌的事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其作品是中华民族极其丰富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巴金——走出深宅大院

一座前后五进的公馆,门深似海,墙高如城,架上是经史典籍,阶前是婢仆下人,往来有高官,相交无白丁。这样一个封建思想统治严密的仕宦之家,却出现了叛逆者——杰出作家巴金。

巴金家有一个轿夫,姓周,年老瘦弱,有悲惨的经历。他的妻子跟别人跑了,他的儿子当兵死在战场上,他孤零零地活在世上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而已,但他保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忠实地生活。他主张“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这“忠心”并不是指奴隶般地服从主人,而是忠实地照自己的信念生活下去。他向年幼的巴金,叙说了自己悲痛的经历,实际上教育巴金憎恨这个社会,树立正直的生活态度。

然而这样的启蒙教育在巴金的公馆里是随处可得的。他也曾傍着黯淡的灯光听衰老的仆人绝望地倾诉他们的悲哀以及没有希望只是忍受苦刑般地生活着的人的凄惨的故事,它们在他心上投下了阴影。他还亲眼看到周围发生的残酷的事实:一个仆人偷了字画被逐出门外做了乞丐,每逢过年过节偷偷地躲在门前石狮子旁边寻找机会央求从前的伙伴向旧主人讨一点赏钱,后来终于冻饿而死。一个老轿夫出去当了一家的仆人,被诬偷了主人的财物,在一个冬夜用裤带在门上自缢而亡。这使年幼的巴金“心里起了火一般的反抗的思想”,他发出誓言不要做少爷,“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

而封建家庭的罪恶更使他触目惊心:势力代替了公道,许多可爱的年轻人的生命在虚伪的礼教的囚牢里挣扎、憔悴以至于毁灭,陈旧的观念和长辈的权威向着渴望发展的灵魂压下来,因而更加激起他的憎恨,并由憎恨封建家庭而憎恨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他期待着献出自己的一切以换取理想的新世界“跟着明天的太阳一同升起”。

他怀着理想走出了公馆的大门,几十年来不断接受人民的营养,写出了《家》《爱情三部曲》《寒夜》等辉煌的作品,以他的坚定的反封建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高尔基——曾是遭尽苦难的流浪汉

1892年,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一个历史艰辛,遭尽苦难的流浪汉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当时正值革命后的动荡时代,文学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思潮激烈斗争的复杂局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虽然在揭露社会矛盾方面具有巨大的意义,但它却不能指出改造现实的途径,也不能正确表现历史主人公工人阶级的作用;而那些泛滥一时的颓废流派,则鼓吹悲观厌世、逃避现实,反映着没落阶级的情绪,完全与无产阶级相敌对。年轻的高尔基初登文坛就面临着选择什么样的创作道路的问题。

高尔基幼年便失去了父母,10岁就到“人间”独立谋生。他到处流浪,当过学徒、搬运夫、面包工、守夜人等,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亲身感以沙皇专制社会的丑恶腐败,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愿望有深切了解。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激起他对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渴望,也使他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作家要“启发人的真诚渴望,用它像锤子似的捣碎和摧毁生活的一种形式以便创造出另外一种更自由的生活形式。”正是基于这种崇高的使命感,高尔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作了一大批深刻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自由和理想、号召人们为新生活而英勇斗争的中短篇小说。这些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的作品,体现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日益高涨的无产阶级斗争情绪,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并为作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20世纪初,俄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高尔基同时以作家和战士的身份积极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斗争洪流。1901年3月,他在参加彼得堡学生游行示威,目睹沙皇政府镇压群众的暴行后,立即写出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在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中,高尔基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借海燕捷如闪电、纵横无阻的英姿及其对“更猛烈的暴风雨”的呼唤,形象地概括了无产阶级高昂的战斗热情,预报了革命高潮的迫近。作品很快便在俄国各地大量翻印,不胫而走,在工人运动中起了极为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高尔基的革命行动引起了沙皇警察机关的注意和监视。不久,刊登《海燕之歌》的《生活》杂志被查封,高尔基也被投入监狱,继而流放外地。反动势力的进攻不但没有吓倒他,相反却激起他更旺盛的斗志。1905年革命中,高尔基勇敢地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发表演说,起草宣言,愤怒抗议沙皇军队大规模屠杀手无寸铁的工人的暴行,因而再次被捕。但反动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只得释放了他。出狱后,高尔基又全力投入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合法机关报《新生活报》的创办工作,并首次和列宁见面,与这位革命导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05年12月7日,莫斯科工人由政治罢工发展成武装起义,高尔基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革命高潮的到来。他多方努力,积极为起义群众筹集经费和武器,而他的住宅简直成了起义的据点和战斗的指挥中心。

经过革命斗争风雨的洗礼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接触,高尔基更加坚定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进一步明确了“为谁写、写什么”的创作宗旨。1906年,他在流亡生涯中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这是一部“真正面向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书,它成功的概括了俄国工人阶级怎样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加实际斗争而逐渐成长的过程,正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在历史的重大关头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文献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尊基之作。

高尔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也是自由和真理的英勇卫士,他的名字及其伟大的艺术作品永远奏响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凯歌声中。

π之父——祖冲之

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被称作“祖冲之环形山”它是以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的中国数学家祖冲之(429——500)的名字命名的。

祖冲之,字文远,南北朝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源具)人。现在我们常用的π值是3.1416,这个数字实际上比圆周率稍微大一点。远在1500年前,祖冲之就确定,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西方人在1000多年以后,才获得这样精确的π值。祖冲之还提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55/113,约等于3.1415929,与π的真值相差不到百分之一,称为密率。它是三十奇数成对写出——113355,再折两段组成,优美、规整、易记,日本数学家称这个数据为“祖率”。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他认真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里运行的情况,作了大量详细的记录。他发现当时所采用的《元嘉历》里有许多错误,并针对这些错误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叫《大明历》。《大明历》中改进了闰法,把《元嘉历》每19年7个闰月改为391年有144个闰月,使每220年误差一天改进为每1739年误差一天。为了改进因太阳在两个冬至之间位置有偏移而造成的岁差,祖冲之首次提出了历法中一个回归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的日数为365,2428143日,一个交点月(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向北通过黄道所需要的时间)的日数为27.212223日,这些数字与近代测量结果非常接近。

祖冲之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对于各种机械也有研究。他曾设计并制造了计时用的漏壶、指南车、水推磨和千里船等。

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丘成桐

1982年,美籍华裔的丘成桐(1949—)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赏,每四年颁发一次,对象是在数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年龄不超越40岁的数学家。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省,后移居香港。他早年丧父,家境清贫,但学习勤奋,中学时对数学入了迷,后来为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所器重,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在陈省身的指导下,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年仅22岁。25岁任副教授,28岁升为正教授,并且是普林顿高级研究所的终身教授。

1976年,27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并把微分方程应用到微分几何中去,推动了微分几何和微分方程的发展,成为这个领域最年轻的学者,名扬海外。(www.xing528.com)

1979年,美国加州科技及工业博物馆授予30岁的丘成桐“1979年加州科学家”的光荣称号,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数学家。1981年又荣获美国数学会颁发的维布伦奖。评奖者认为,很少有数学家能够比得上丘成桐成就的深刻性、影响力及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第二年在华沙荣获菲尔兹奖。

邓稼先——隐姓埋名为两弹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在茫茫戈壁,在云雾山中,在无垠草原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青年时期的邓稼先,曾经面临严峻的选择,为了祖国的安危,他选择了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新中国如日初升,万事待兴。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落下脚来。祖国张开温暖的手臂迎接了“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庭的幸福之中。30来岁,副研究员,月薪200多元,生活无虞,爱妻是医学院助教,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儿女。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常留连在公园的湖畔。

此时在事业上,邓稼先在理论物理方面与他的好朋友杨振宁等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前途无量。所领导对他极为赏识,成名成家的坦途正在向他们招手。

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困难。战争的威胁,核大国的讹诈,黑云般压来。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原子弹!”二机部的领导找到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你要参加。”这句话似千钧重担,压在邓稼先肩头!搞原子弹,这意味着什么?每一个物理学家心里都明白——置身于放射性材料之中;进入军事禁区;隐姓埋名,不能发表文章,不能出国;长年工作在深山、沙漠,不能全家团聚。更艰难的是必须在短期内完成这神圣的使命。邓稼先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他回到家里,收敛了乐天派的笑容,对妻子说:“从今以后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一生也值得。为了它,死了也值得。”从此,邓稼先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从物理学界的讲坛上消失了。28年间,他的身影匆匆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

他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他在生产核材料的车间里穿梭往来;他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他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当核试验出现失误时,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拣拾核材料残片,当工人们给原子弹安装引爆雷管时,他镇静地坐在旁边给“虎口拔牙”的工人壮胆。

28个春秋过去了。头发里夹杂着大戈壁砂粒的邓稼先回来了,回到了温暖的家。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儿女已长大成人。而他,癌魔却早已侵噬了内脏、骨骼、神经……他辉煌的生命已燃到了尽头。

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历程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临终前对妻子许鹿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霍英东——从苦力到巨商之路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地产业巨子。他以经营房地产为中心,从杂货铺到建筑、航运、旅馆、酒楼、百货、石油……形成一个遍布海内外庞大的、赫赫声势的工商业体系。广州的世界一流饭店白天鹅宾馆、国内一些著名的体育活动与他的名字相关连,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国际足联执委和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

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步干起来的呢?

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县,1922年生于香港。他的童年是在舢板上度过的。七岁时,父亲在一场风暴中舟毁人亡。从此,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肩上。他与9岁的姐姐和5岁的妹妹全靠母亲经营小本生意,收取微薄的佣金养家糊口。

抗日战争爆发后,霍家生活更加艰难,霍英东只好放弃学业当苦力、学徒、工人。18岁那年,他找到的第一件差事是在轮渡上当加煤工,但不久船主以“不称职”为由辞退了他。后来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晕眼花。一个营养不良、体弱无力的年轻人当搬运工,其艰辛可想而知。有一天,不小心,一个50加仑的煤油桶砸断了他的一个手指,工头见怜,调他去修车。谁料祸不单行,有天他爬上一辆货车,想偷学开车,没想到这辆货本撞了另一辆货车,于是他的差事只好告吹。后来他又当铆钉工、“太古”的实验室的制糖工等。

童年贫寒家境和成年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练了霍英东的意志,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性格。

二战结束后,他投身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

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不满足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他敏锐地看到了香港建筑业的潜力,毅然向房地产进军。1954年他筹建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拿出两年来买卖战余物资积攒下来的钱,拆旧楼,建新楼。他开创了大楼分层预售的先例。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正如他所说:“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包玉刚——一条旧船起家

世界各国首脑几乎都知道包玉刚这个名字,他雄踞当今世界船王之首,还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并拥有50亿美元的资产,可谓名声显赫。可谁曾想过当初包玉刚闯入惊涛骇浪的航运事业靠的仅仅是一条旧船呢。

本来包玉刚有固定的工作,也拿过高薪水。他曾从一个普通的职员擢升到高级职员,在银行出任副经理、副行长。但独立创业的强烈意念始终在他心底涌动,他毅然辞去公职,投身于航运,决心去闯一番事业。

那是1955年,包玉刚已有36岁。他的朋友听到消息,大为惊诧,都以为他疯了,劝他不要冒这种风险。“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有的人小心翼翼搞了几十年航运业,最后落得个公司倒闭。在航运界,破产、跳海、全家自杀的事,可说屡见不鲜,再说,五十年代在香港经营航运业的有几十家,资本雄厚者有之,历史悠久者有之,他能有立足之地?何况他眼下手里的资金连买一条旧船都不够。

经过一番周折,在朋友的帮助下,包玉刚从日本神户银行贷款75万美元,购买了一条有20年船龄的旧船——“英谖纳”。这是一条只有8200吨位的烧煤旧货轮。包玉刚见到“英谖纳”号后十分高兴,即将它改名为“金安”号,请人整修油漆一新。凭这么一条老掉牙的旧船搞航运,这在世界航运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当时,有人怀疑,包氏仅凭一条旧船,能在惊涛骇浪中前进么?更有甚者,有人打赌:他包玉刚一条破船能成功的话,我在香港码头上倒爬几个来回。

五十年代,香港和国际上普遍突行按船只行程计算租金,即短期结算办法。这种办法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可以获得较高利润,然而,包玉刚面对局势动荡不定、战争阴云密布的严峻现实,冷静分析了市场情况,毅然采取了低租金长合同的稳定经营方针,打开了经营门路。一年以后,他以善于经营守信用和行动果断,博得了银行和货主的信用,成为拥有7艘货船的船东了。

包氏投身航运业时,董浩云在香港已有“船王”之称,已拥有相当吨位的船队和世界上最大的油轮——564763吨的“海上巨人”号。然而,谁都没想到,十几年后,包玉刚船队迅猛发展,竟然超过了董浩云一倍多,后来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希尔顿——让处处生出“金子”

希尔顿创立“旅店帝国”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非凡的创业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希尔顿退伍回家。不久,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伤心至极,对生活和前途感到茫然。他几乎走遍新墨西哥州,寻找未来生活的寄宿,都未能如愿。他把变卖家产得到的5000美元缝在衣袋里,前往德克萨斯州,决定从事银行业。他看中接近火车站的银行,询问经理要多少钱才出售,经理出价7.5万美元。尽管希尔顿口袋里的钱不到银行价目的1/10,但他并没有为款项不够而烦恼,而是满怀信心地认为,“对于好的东西,你总会想方设法获得把它弄到手的款项。”于是他一口答应,准备照价购买。正当希尔顿沉醉在成为银行家的幻想之中,不料,那位银行主给他来了一份电报:“售价已涨到8万美元,不必争论。”希尔顿非常生气,不得不放弃购买银行的念头。

在碰壁之后,希尔顿余怒未消地来到一家旅店投宿。谁知旅店走廊上的人群像罐子里的沙丁鱼一样拥挤。他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正开口要一个房间时,值班员猛然合上旅客登记簿说:“客满啦!”他只好靠着一根柱子站着。旅店主人走到他面前毫不客气地说:“请在8小时后我们腾空这个地方的时候再来。”并警告他不要在走廊里游荡。希尔顿憋了一肚子气,他正要发火,突然又灵机一动地问:“这家旅店准备出售吗?”早就埋怨开旅店没有赚到钱的主人立即回答:“任何人出5万美元都可以买去。”希尔顿用了3个小时仔细查阅了莫希利旅店的帐簿,发现这个旅店主人是个不会赚钱的傻瓜,便决定买下。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以4.5万美元成功地买下这家旅店,开始了他经营旅店的生涯。

希尔顿经营旅店并非一帆风顺。2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部分旅店破产倒闭。希尔顿尽管经营有术,也曾陷入资金周转的困境中。因为差178美元没有付清一张10万美元的账单,他被一家公司控告,法庭把判决书贴在他旅店的墙壁上。他的汽车开进加油站,加油站管理员也拒绝赊给他汽油。在那不景气的年代,他甚至饥肠辘辘,一名侍役借给他300元伙食费,他也喜出望外,恰似雪中送炭。

但是,希尔顿以不断进取精神和高超的经营方法克服了各种困难。他把经营旅店业务称为“探索黄金”,决心要使每一尺地方都生出“金子”来。他在买下阿斯托里亚大酒店后,发现走廊上的四大圆柱中间是空的,与支持天花板无关,便指使下属拆开圆柱,在这些大圆柱里安装若干个小型玻璃陈列橱窗,立即为纽约市著名的珠宝商和香水商所租用,一年租金收入2.4万美元,成了一条出人意外的财路。

为了赢得旅客,他把饭店建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除了提供食宿外,还设有咖啡室、会议室、宴会厅、游泳池、购物中心、银行、邮电、花店、服装店、航空公司、旅行社、出租汽车站,等等。优雅的环境,豪华的住宅,先进的设备,周到的服务,使到希尔顿饭店寄宿的旅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论是观光者或商人,都情愿多花一点钱住进希尔顿所开设的饭店。

希水顿正是靠他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多角化经营”的艺术,使他的旅店成了世界上无与匹敌的“希尔顿旅店帝国”。

盛田昭夫——使“索尼”成为世界语的人

1946年的日本,到处是战后的萧条景象。这一年5月,有两个年轻人借了500美元,招来十几个人,在东京一家被炸坏的百货商店楼上,建立了一家公司。30年后,这个公司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电子设备制造厂家。它就是闻名世界的“索尼”公司。它的商标在国际市场上到处可见;它的迅速成长,被人们称为奇迹“索尼之神话”,但是,更使人们崇敬和难以忘却的是,那两位创业经营者的艰难跋涉的足迹。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盛田昭夫,一个叫井深大。盛田昭夫是一家酿酒店老板的儿子。他家祖祖辈辈经营米酒酿造业,到昭夫父亲已是第14代了。老盛田一心希望昭夫继承他家祖业。昭夫上中学时,父亲就叫他到办公室听开会,带他上银行,力图使昭夫早日学会经营之道。但是,昭夫却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考进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昭夫毕业后,又到海军服役。此间,昭夫结识了井深大,两人开始合作共事。井深大也是学物理的,专攻电器专业。他很早就梦想将电子学和工程学结合应用于生活消费品生产,满脑子装的是新发明。他俩有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志趣,都有非凡的直觉能力和生气勃勃的创造进取精神,一结识便成了患难之交。

他们这一对搭档并没有因为日本战败而中止合作。战争一结束,他们便靠借来的500美元,迫不及待地办起了一家小小的电子公司。500美元是申请办公司的最低资金数额,少于这个数,当局就不让注册。公司共20名成员,人手虽少,却很精干,其中有16人大学毕业。公司一开张,井深就计划把各种工程电子装置变为消费品。由于资金缺乏,起初只能修理收音机。6个月后,研制成功并开始生产真空电压计,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很快赢得用户信任。1年后,一家电讯公司订购了他们的电位器。随后,日本最大的广播协会订购了他们的广播控制台。井深和盛田开始制造这种复杂的控制台之际,正是他们公司产品畅销、生意兴隆的时候。为了扩大生产,他们搬到郊外一排简陋残破的厂房里。每逢刮风下雨,还得打着伞工作。公司有了点名气,事业亦见起色,可是井深和盛田都不满足,他们认为,公司还没开发出他们所期望的独特的产品。他们在继续思考、探索着。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件偶然的事情,却给井深、盛田和他们的公司带来了重大的转机。1949年的一天,井深前往日本广播公司办事,偶然在那儿看到一架美国制的磁带录音机。新奇之余,他不禁怦然心动,回去后就告诉了盛田。他俩都意识到这种新玩意儿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议定要立即买下其生产专利。对于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来说,造录音机并不难,但磁带却是个为难的问题,因为日本当时根本没有。他们奋斗了一年,终于生产出了自己的磁带和录音机。可惜,这种录音机体积庞大,重得令人生畏:每台达36公斤;其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每台7万美元。于是,井深、盛田与其他技术人员一道,把自己关在一家旅馆里,连续进行了10天的智囊大会战,终于找到了降低成本、缩小体积的种种办法。借助于自己独到的、细致耐心的推销宣传工作,他们的录音机逐渐成了人们喜爱的热门货。

录音机的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井深和盛田又盘算着生产另一种新产品了。1952年,井深听说美国人发明了一种叫晶体管的东西,十分感兴趣。他和盛田一起加以研究,二人又先后赴美国,进一步了解详情。他们一边考察,一边考虑着用这种小巧的晶体管来取代粗笨的电子管,制造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收音机。恰逢美国西电公司以2.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该项专利,他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争得外汇买下了这项专利。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之后,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型晶体管收音机在井深和盛田的公司里诞生了。为了给这种收音机起个好名字,也为了公司业务走向世界的需要,井深和盛田几经讨论,决定根据拉丁文SONVS(“声音”的意思)和英文SONNY(“可爱的孩子”的意思),取名为SONY(索尼)。这名字不但好记,喊起来响亮,而且如盛田所说,可以纪念他和井深这“一对小顽童”兄弟般的友谊。从此,“索尼”的声音响遍了世界。

本世纪商界的20名巨人

《时代周刊》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公司评选出本世纪20位对企业界影响最大的行业奠基者和经管巨人。

“汽车之父”亨利·福特:福特是本世纪的商业天才,他为了让他生产的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采取了一系列英明的措施。首先,他提出了每天最低工资5美元和使用传送带流水线生产方式等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而他的最低工资又使得每个在福特公司工作的工人都有钱买自己生产的汽车,打开了自己产品的销路。为了汽车的销售,他创立了分销商模式。随后,深知“汽车要发展,必须先辅路”道理的他又极力推动美国公路事业和加油站的发展。在种种措施之下,福特“T”型车大获成功,占据了美国当时绝大部分的汽车市场。

“好莱坞雄狮”路易斯·梅耶:看过好莱坞米高梅公司出品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电影片头那只代表公司标志的雄狮。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电影诞生初期,米高梅为美国人构造了一个又一个绚烂的梦想。作为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这位米高梅电影公司的掌权人手中捏着一大串明星和名导,视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为乐事。对于好几代普通美国人来说,梅耶不仅为他们编织了美丽的梦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甚至他们的整个生活。

“大众银行家”阿马度·基安尼尼:这个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似乎天生就具有独辟蹊径的头脑,他父亲死于为了1美元而发生的无谓争斗中,而他却最终成了大银行家。基安尼尼致毕生之力将其银行业务拓展到普通百姓中,他首创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以及其他一些设备贷款使绝大多数美国人受益匪浅。敏锐的商业触角使基安尼尼的银行家生涯一帆风顺,他所创立的美洲银行在他去世之前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

“电子媒体之父”戴维·萨尔诺夫:作为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我们应该感谢萨尔诺夫,因为如果没有他以及他所创立的广播电视业,想必今天我们生活的乐趣将会减少很多。当1939年这位出生在俄罗斯的移民向世人隆重介绍电视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电视和他早先推广过的广播一样,必将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萨尔诺夫对广播电视业的最大贡献就是使它从初具雏形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他一手创立了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公司(NBC),大大增加了广播和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并使这一行业开始向体制化、规模化迈进。他个人也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据说,他1912年在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工作时,曾经接收到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此后72小时内,他坚守岗位,把“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悲剧通报给了全世界。

“冷酷国王”威利斯·卡里尔:这里一个关于勇气、毅力、勤奋和才智的传奇般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他发明的空调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同时也使他得以建立一个包括空调、加热设备以及通风设备在内的庞大帝国。据有关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没有他发明的空调和通风设备,全球生产率将下降40%,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聪明,但我勤奋,所以上帝没有亏待我。他有关空气调节方面的80多项专利和亲手创下的基业也许就是这句话的最佳注释。

“股民制造机”查尔斯·梅里尔:1940年,梅里尔创立了美林证券公司,这一年,他54岁。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梅里尔始终坚信华尔街不只应被大户所操纵,只有当大多数美国人都加入其中的时候,市场才会有真正的繁荣。但可惜曲高和寡,独自奋斗的梅里尔直至去世之前也未能看到像如今华尔街头这般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牵动整个美国甚至世界的景象。不过能够目睹自己创办的公司拥有40万名客户,在美国经纪公司中独占鳌头,梅里尔也应该聊以自慰了。梅里尔是少数对股票市场具有非凡洞察力的神奇人物,30年代大股灾前几个月,他及时清仓,并且向人们发出了警告,可惜当时没有人相信他。

“全球建筑师”斯蒂芬·贝克特尔:贝克特尔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可以为任何人建造任何东西,无论什么地点、什么样式、什么规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70层楼高、造价5470万美无的胡佛水坝也可以为他证明。这一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在为贝克特尔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限商机。他的建筑队伍踪迹遍及世界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公司的年收入则从他接掌之初的2000万美元直线上升到他退休时的4.63亿美元。

“魔法王国统治者”沃尔特·迪斯尼:他创造了米老鼠,他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面电影,他第一个投资兴建主题公园这一全新的娱乐设施,他开创了现代资讯公司的先河。不管是好是坏,他的行动使世界以及我们对于世界的体验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出身贫苦的迪斯尼在忍受了成功之路上一切必须经历的苦难后,终于开拓了他自己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一切、改变一切、控制一切,并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行为、思想和梦想。

“黑帮经济学家”查尔斯·卢恰诺:他通过赌场、妓院、毒品以及各种各样手法赚取了大笔不义之财,用日进斗金形容也毫不为过。他率先将犯罪团伙转为采用企业化方式经营,从而成为有组织犯罪的开山鼻祖。在被纽约特别检察官盯上后,卢恰诺的好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他被驱逐出美国,并最终客死在意大利。在他临终之前,有记者问他:如果有来世,你还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吗?他回答说:我会尝试合法的赚钱方式,如果你有头脑赚取非法的100万美元,你肯定也有能力赚取合法的l00万美元,只可惜我知道这一点时已经太迟了。

“喷气飞机领航人”胡安·特里普:这位耶鲁大学的高才生毕业之后不久就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航空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筹资建立了泛美航空公司。他的航线不断延伸,从原来的国内航线扩展到可以跨越太平洋与大西洋。为了拓展市场,特里普极力采取各种措施让乘坐飞机在普通人眼中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大幅度削减票价,并首先在航空业推出价格低廉、为普通人服务的“旅行舱”,从而使飞机真正走进平常百姓的生活。

“卫星城缔造者”威廉姆·莱维特:莱维特常说,卫星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39年古波斯王的一封刻在泥版上的信:“我们的土地与巴比伦如此接近,我们可以享受城市的所有好处,而回到家里又可以避免尘土和喧嚣。”卫星城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得以在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便利条件的同时又可以避开城市的噪音和污染。第一座卫星城的创立者莱维特对此功不可没,他将房屋的建筑进程分解开来,进行流水作业,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作进度。他在曼哈顿以东25英里的长岛所建立的第一座郊外居住区向后人揭示了建筑卫星城的决窍。

“工会英雄”沃尔特·卢瑟:卢瑟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亨利·福特的死对头。1936年与福特公司的斗争使年轻的卢瑟一战成名,他血迹满脸的照片占据了各大报抵的头版,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为了帮助工人争取福利而不屈不挠奋斗的斗士身上。这位工会领袖努力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医疗保障、人身保险、假期以及利润分成等等,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使卢瑟成为工人眼中的英雄,同时也使得工会日益发展成为美国社会一支不容小视的重要力量。

“广告撒旦”利奥·伯内特:就是这位广告界的奇才,创造了“万宝路牛仔”的形象。他首先为广告界开辟了绚丽多彩的视觉冲击的新道路,这位坚信“要进行市场分割首要的是进行消费心理分割”的广告巨人始终认为视觉形象要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有人评价说:“广告业在伯内特出现之后才真正诞生。”

“电脑中枢”小托马斯·沃特森:沃特森的父亲始终希望他能够加入父辈一手创立的IBM公司,但小沃特森梦想当飞行员。二战期间他担任布莱德利特军的秘书和专机驾驶员;二战结束后,他希望到一家航空公司继续开飞机,但布菜德利将军认为沃特森“当然”应该回去管理IBM公司。26年后,沃特森证明了他父亲和布莱德利将军当初的判断并没有错。在他手中,IBM发展成为电脑市场上声名显赫的“蓝色巨人”,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

“麦当劳大叔”雷·克罗克:金黄色的“M”型标志,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丰富、快捷、美味的食品,温馨的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这就是克罗克创造的麦当劳快餐帝国。克罗克的快餐文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名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尽管快餐并不是由克罗克首先发明,但却是他将这一本不起眼的东西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称他为“快餐之父”也许并不过分。

“美丽皇后”埃斯蒂·劳德:劳德一手创立的化妆品王国始终站在时尚的最前沿,成为时尚的代言人,为全世界的女人带来了幸福和梦想。虽然劳德一直自称自己经营的不过是一个小生意,但就是这个小生意垄断了美国商场中45%的化妆品销售,每年为她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进项。而她对化妆品销售方式进行的改革以及首创的赠送试用法进行推销,使得她对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给其他零售行业以巨大的启迪。

“橄榄球王子”彼得·罗塞尔:这位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前委员会主席一手创立的超级杯使无数美国橄榄球迷为之疯狂,他将比赛转播权同时出售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高明做法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罗塞尔创建了现代职业体育运动的模式,他让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仅只是比赛那么简单,同时也是一个蕴藏丰富的金矿。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他有一个绰号“索尼先生”。的确,他对这个称呼当之无愧。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盛田昭夫一直以“着眼全球,立足本地”作为自己的信条,并致力于推行品牌战略。在他的带领下,索尼成为第一家超越国家界限的全球性企业,其产品受到世界各地用户的喜爰和信赖,其生产的“Walkman”已经成为标准英语辞典中“随身听”的代名词。

“超市冠军”萨姆·沃尔顿:沃尔顿是著名的沃尔——马特公司的创建人。当1962年第一家沃尔——马特折扣商店开业的时候,人们也许并不会想到这种新的销售方式将会给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时间转瞬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如今的沃尔——马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其商店遍及全美各地。亲手创立这一庞大事业的沃尔顿以他出色的成绩改变了传统大型零售商业的保守经营方式,为这一行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天使魔鬼”比尔·盖茨:他究竟是一个天使?还是一个魔鬼?盖茨似乎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在其竞争对手眼中,他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而在电脑用户眼里,盖茨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使用简单方便的软件,使电脑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不管怎样,毫无疑问的一点是盖茨必然将成为电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没有盖茨,很难设想如今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