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成才
育人环境与校风
人是属于一定社会的,人的思想和品德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其整个成长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学校、家庭、邻里、朋友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说的是环境对育人的重要作用。
除了家庭和社会教育外,学校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校风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有人比喻:校风是装有不同颜料的大染缸。对涉世不深、心灵稚嫩的少年学生来讲,想用主观意识排除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不易的。良好的校风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关系着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尤其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复杂,头绪多,工作难度大,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就显得更加重要。
近几年来,我校由于充分认识了校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务实开拓的精神,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在建设良好校风方面下了些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学校十分注重把政治思想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知其行,明其义,以义促行,思想领先。为此,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教育”等,保证了校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校容校貌、学校办学条件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不良的校容校貌,会使人情绪消沉,精神不振,影响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抓住有利时机,按山东省“五达标”要求,改造校舍,拆除危旧平房,建起现代化实验楼,翻建五千平米综合教学楼,自筹资金为学生打制学习实验两用课桌;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工作制度,使整个校园得以美化。
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不为搞活动而搞活动,走形式。每项活动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不敷衍了事走过场,拿出最高水平,取得最佳效果。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外活动,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
通过上述工作,学校校风明显好转,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大批德才兼备的职业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受到社会好评。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浅谈教室的环境布置
教室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教室这个环境里除了直接接受教师有声的教育之外,还会受到教室环境无声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室的布置,充分发挥无声教师的教育功能。
首先,在教室环境布置的内容上,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特点或围绕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安排,如低年级的内容应该以贯彻《中师生行为规范》、学习《中师生规章制度》、指导学习方法等为主;中年级的应该以深入贯彻《中师生德育大纲》、遵守校纪校规、提高学习效果等为主;高年级的应以巩固学习效果、交流学习经验、努力做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等为主。另外,还可以入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毕业教育、“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新年晚会等或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为主要内容来安排教室环境布置。
其次,在教室环境布置的形式上,要注意新颖、活泼、美观、大方。如黑板上方可书写催人奋进的横额以激励学生;黑板两侧可备有规章制度、作息时间表格以指导学生;教室两侧可悬挂条幅、字画以督促学生;窗台、讲台可摆放鲜花、盆景以陶冶学生;教室的后墙可举办园地、论坛,张贴挂图等多种形式以教育学生等等。
第三,在教室环境布置时,还应该注意突出知识性、师范性、趣味性,为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小学教师服务。例如可以撷取徐特立、叶圣陶、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名言;可以华罗庚、爱迪生、哥白尼等科学家的轶事,斯霞、魏书生、任小艾等优秀教师的事迹等等作为素材。
“第四,教室环境布置要注意整体协调,防止杂乱无章、缺乏美感和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符合教育规律,既能美化环境,造就良好气氛,又能赏心悦目,陶冶学生情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课桌椅的卫生要求
(1)课桌椅的卫生意义
儿童少年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课桌椅上度过的。适合身材高度的课桌椅是使儿童少年保持良好坐姿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坐姿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并在预防脊柱弯曲异常和近视眼上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标准的课桌椅要有适宜高度和高差。这样,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保证脊柱正常发育,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才有一定作用。如果桌椅高差太小,上身必须前倾,使胸腹腔内血管和脏器受压,或以单臂支持上身重力对桌面,而使脊柱呈后凸状态。假如桌椅高差太大,课桌太高或椅子太矮时,必然使眼和桌面的距离过近,写字时两肩上提,或以右上肢横架在桌面上,脊柱也将呈侧凸偏倚状态。
(2)课桌椅的卫生标准
课桌椅应符合的卫生标准是:
①椅高。适合的椅高应该是略低于小腿腓骨头约1cm左右(在穿鞋情况下)。假如椅面太低,臀部的支撑面甚小;椅面过高,两腿悬吊,或离开靠背两足着地。两种姿势都易疲劳。
②椅深。椅面前后宽为椅深,应相当于大腿长的四分之三。过宽,压迫胸部血管神经;过窄,减少臀部支撑面。
③靠背。椅背高相当于胛骨下角处。靠背分担上体重力,使重心通过坐骨结节后方,才能减少疲劳。
④桌面。分平面和斜面(约10°)两种。课桌面前后宽等于前臂长加手长。课桌面左右宽以不干扰邻坐写字为限。
⑤桌高。桌高由桌椅高差和椅高之和决定。
③桌椅高差。课桌椅高差是指桌近缘高度与椅高之差,简称高差,桌椅高差等于1/3坐高,身高140cm以上者应再加1.5~2.5cm。
③桌椅前后距离。椅靠背与桌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胸廊厚度加上衣服厚度,再加上3~5cm。课桌椅前后距离有三种情况:a、正距离(桌后缘垂线之间有一定距离);b、负距离(椅前缘在桌下);c、零距离(椅前缘正在桌后缘垂线上)。其中负距离和零距离坐位比较合适。
(3)课桌椅的规格型号
我国中、小学将课桌椅分为7种号,小学生用6~9号,中学生9~12号,这样便于分配、管理,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使用适合身材高度的课桌椅。
平面、斜面双人连式课桌椅及平面分离式课桌椅的卫生标准分别见下表:
平面斜面双人连式课桌椅的卫生标准(cm)
(4)课桌椅的卫生管理
有了标准的课桌椅,还得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①课桌椅的合理分配,详见下表。
平面分离式课桌椅的标准(cm)
②课桌椅的合理安排。第一,课桌椅安排的卫生要求。前排课桌前缘距黑板不小于200cm,最后一排桌后缘距黑板约为850cm。每行桌间的纵走道宽为60cm,两侧的桌椅距墙不少于50cm。桌椅之间要有2~4cm的负距离。同一年级各教室内应有2~3种号码的课桌椅,以保证70%~80%的学生能使用适合身材的课桌椅。第二,课桌椅的具体安排。在标准面积的教室里配备双人桌21~24张,摆成三行,前面距黑板200cm,左、右、后及中间都留有够宽的通路。但在实际使用时,大多数学校在一般标准教室里配7×4=28套课桌椅,两侧及后方无通道。单人桌配备42~48张,摆成6行,每两行留够宽的通道,每行7~8张单人桌椅,其他安排双人桌。
③课桌椅的卫生管理。课桌椅的管理调整是校医和保健教师的实际工作之一。校医和保健教师在每年开学初,应指导各年级班主任给学生排好座位,按学生身高配给合适的课桌椅,一年调配一次。如果教室中只能配备一二种号码的课桌椅,由于学生身高不断增长,应采用大一号的课桌椅,因为在以后的一年里,学生的身高又将增加5~10cm。详见下表。
按不同年级确定课桌椅的需要量
教室的卫生要求
(1)面积与容积
教室是儿童少年的主要学习场所,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中度过的。因此,必须使教室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微观气候,避免过度的拥挤。要保证课桌椅能合理地排列,有充足的容积与合理的采光、照明,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规定,教室面积小学为50m2,中学为54m2,容纳学生50名,每名学生占地面积为1~1.08m2,教室净高不应低于3.4m,保证每名学生占有3m3的容积。
(2)教室的自然采光
教室的自然采光指利用太阳光线照明。教室内桌面照度的大小,对学生的视觉功能和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柔和均匀的光线既可减轻视觉器官的负担,又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视力。因此,必须满足照明条件。冬季照明尤为重要。
①教室采光的卫生要求。使各课桌和黑板面上能得到良好照度;光线分布均匀;避免产生眩目(耀眼)现象;符合教室采光各项指标的要求。第一,采光光线方向。教室单侧采光时,光线应来自学生坐向的左侧,以免造成手部阴影。平房教室可以双侧采光,优点是室内照度比较充足而均匀。而且双侧开窗后可以形成穿堂风,对于加强室内通风也有良好作用。第二,采光窗。教室采光窗应该大些,窗上缘尽可能高些。东西向的教室最好有遮光设备(窗帘布等)。采光窗方向: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偏西)为宜。南向教室在一天内接受阳光的时间较多,冬暖夏凉。双侧光的教室,应该是南北向以南为主。窗上缘:窗上缘愈接近天棚越好。窗上缘与天棚距离不宜大于30cm。窗下缘:高度不超过学生坐位时的眼水平高度,以80~90cm为宜。窗间壁:窗间壁为窗宽的1/2,以便使室内光线分布比较均匀。窗口附近不应有阻挡物,如高大楼房或树木等。第三,室内采光环境。教室窗玻璃的清洁度、墙壁、天棚及室内设备的色调等采光环境,对教室内采光照明有很大影响。普通玻璃的遮光率为10%左右,而被尘埃污染的玻璃遮光率可达20%~30%以上,各种颜色的反射率不同,白色是70%~80%,浅黄色是50%,浅蓝色是25%,浅褐色是15%,黑色是1%~2%。因此,为了改善教室采光条件,应将天棚、四壁刷成白色,并通过定期清扫经常保持门窗玻璃的清洁。第四,教室采光指标。教室自然采光应符合各项评价指标的卫生标准。
②评价指标。第一,采光系数。教室窗户直接透光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称为采风系数。城市应为1:4~1:6,农村应为1:7~1:9。第二,室深系数。窗上缘距地面高度与教室进深(室宽)之比为室深系数。单侧光时不小于1:2,即0.5;对侧光不能小于1:4,即0.25。第三,投射角,也称为射角,即室内桌面上一点到窗侧所引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之间的夹角为投射角,靠里墙桌面上的射角不小于27°。第四,开角。课桌面上的测定点到对面建筑物顶点的联线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联线之间的夹角叫开角。靠里墙桌面上的开角不小5°。第五,自然照度系数。即室内桌面上的照与外照度(室外开阔处同时间天空散射光照度)之比的百分数。教室桌面上的自然照度系数最低点不应底于1%~1.5%。
(3)教室的人工照明
教室人工照明多指用电灯、煤气灯照明。①教室照度标准。第一,照度单位。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也称为米烛光。1烛光的光强垂直照在距离1m处的物体上的照度,叫1勒克斯。第二,照度标准。在一定照度范围内,视力随照度增加而提高。②教室灯具布置。第一,卫生要求。为了要求照度均匀,要求各课桌面上的照明差尽可能减少。照明均匀系数不应小于0.5,即1:2(人工照明均匀系数等于最低照度与最高照度之比)。均匀系数随灯泡悬挂高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桌面的照度却因悬挂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要有适宜的悬挂高度。灯泡、灯罩的透明度,墙壁、天花板的颜色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照明效果,所以教室环境设置应经常打扫擦试,保持清洁。第二,灯具布置。白炽灯:在面积为50b的教室里,至少安装六个功率为100W的灯泡,并戴用乳白色灯置;按直角装置,三个一行,共二行,灯泡距离桌面高度为1.5~2m,灯间距离约3m,灯墙距离约1.5m。这样布置,可以保证桌面照度及人工照明均匀系数符合卫生要求。若改用高功率的灯泡,则桌面照度均匀数也随着提高。为避免眩目,应配备保护灯伞。日光灯:日光灯的优点是发光面积比白炽灯大,经济耐用,使用寿命约为2000~3000h(白炽灯平均只能使用1000h)。日光灯的缺点是:安装费用高,有时有“蝉鸣”,气温低时起动慢,使用时间过久会降低发光效率等。日光灯安置方法和白炽灯一样,在50b教室里安日光灯六支,每支功率40W。煤气灯:在暂时没有电力的地区,学校人工照明可使用煤气灯,悬挂2m高,一个教室里不少于两盏。家庭作业时人工照明,也要使光线从左上方来。为了使桌面上获得必要的照明度,可根据灯泡的瓦数适当调整灯的高度。例如,白炽灯60W或日光灯15W日光灯下降至60cm;15W白炽灯下降至30cm,此时桌面均可达到上述的照度要求。学生回家时,使用台灯更为理想。
(4)教室的通风取暖
①教室通风。教室通风换气,在严寒季节特别重要。为了通风良好,可在教室大窗上部安装风斗或小窗。小窗底部为轴,可向室内开放,回转角为30°,窗框左右两则有铁制或木制夹板。室外气流经风斗小窗流向天花板,呈弧形下降,不致使温度骤降。通风小窗口的总面积应为室内地面积的1/50~1/40。除自然通风外,还可以采用人工方法通风,即用动力(通风机)将室内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使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南方地区,在炎热季节,除应有防晒装备外,应加强室内对流通风,使气流速度加大,以促进身体的蒸发散热。
②教室的取暖。冬季在北方,要维持室内有合适的气温,同时又要保持空气新鲜,必须在加强通风的同时,实行合理的取暖。
(5)教室设备卫生
教室设备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符合卫生学的要求。教室设备主要包括课桌椅、照明、黑板以及其他辅助设备。教室人工照明度标准为:教室课桌面和黑板面上的照度不应低于100LX,一般教室内应装设40W荧光灯6支,可使课桌面照度达到100LX。黑板卫生要求是表面平坦无光泽,不反光,写字清楚;黑板的悬挂不宜过高或过低;最好用湿布擦黑板,以保障师生呼吸卫生;课桌椅卫生着重研究课桌椅的大小、型式同儿童少年体形、姿势、体位及生理功能的关系,以制订出适合儿童少年发育特点的课桌椅标准,并按标准制作、分配、使用和管理课桌椅。做到合理分配课桌椅型号,坚持课桌椅配套使用;科学地给学生安排座次,定期进行交换;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建立课桌椅卫生管理制度等。
中小学生的作息制度卫生
(1)学年的安排
学年安排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年龄的大小以及发育和健康状况等合理地安排一学年中的学习、劳动和休息的时间。
1981年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学时间如下:
六年制中学(也适用于五年制),全年52周,教学时间初中40周(上课34周、复习考试4周、劳动技术教育2周)。高中40周(上课32周、复习考试4周、劳动技术教育4周)。
初中、高中假期(寒、暑假、农忙假、法定节日)10~11周,机动1~2周。
五年制小学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2周,其中上课36周、复习考试4周、机动2周(除国家规定节日外,其余学校掌握)。寒、暑假10周。
每堂课时间,小学1~2年级35min,3~5年级40min。如校院太小,两种时间有互相干扰,1~2年级也可安排40分钟,但课中必须有5min的休息时间,以便活动和上厕所。
(2)每日作息时间的安排
①课业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和自修的时间可逐渐增加,文体活动和睡眠时间则逐渐减少,每天学习的持续时间应按不同年龄来规定。例如,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头半年每天上课的总节数以3~4节为宜。当学习负担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则学习能力急剧下降,继续勉强学习时,不仅学习效率很低,而且有碍于学生的健康。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节课中间最好安排5min左右休息时间,让他们临时上厕所等。
学生早上到校及第一节课开始的时间不宜太早。否则,一方面可能影响学生的睡眠,以及不能在家里从容地吃早餐;另一方面,时间太早时,教室里的光线也往往较差。因此,应因时因地制宜规定学生每天到校及开始学习的时间。
学生每天的自习时间(包括复习和课外作业),也应按年级适当规定:如四年级学生每天的自习时间以1.5h左右较为合适,最长不应超过2h。在自习中间,还应注意间歇性休息。②课间休息。观察证明,儿童在一节课中,疲劳是逐渐增加的,需要安排课间休息来消除疲劳。在课间休息时,要鼓励儿童到室外去游戏或散步,以消除上课时维持坐势的肌肉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和视觉器官得到休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课间休息还能起到巩固学生刚刚所学知识的作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能少于10min,否则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许多学校将第2~3节课之间的休息延长到15~20min,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等活动,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措施。
③进餐。进餐必须有固定的时间,且三餐间隔的时间适中。有些学校考虑到学生早餐吃得较早,与午餐间隔时间太长,因而设法同当地饮食部门取得联系,利用上午第2~3节课间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增加“间食”。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学生与家长都反映很好。
④睡眠。应按不同年龄给儿童规定充足的睡眠时间。在夏季应适当增加午睡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则应组织学生进行午睡。
学生每天学习和睡眠的时间安排
学生放学以后的时间是在校外或家中进行活动的。因此,儿童在校外的作息制度,如进餐、自习、休息和睡眠等,校医和班主任应经常进行了解和督促,以利于提高学校作息制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3)课程表的编排
主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工作能力在一日、一周内变化的规律来编排课程表。
在一天中,儿童工作能力变化的基本情况是:约在上午9 ~10点钟达到最高点,然后下降;一般下午1点又重新上升,但不及上午达到的高度。
注意力的年龄特点主要是由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程度,尤其是由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所决定的。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见下表)。
依据上述原理,在安排课程表时,应将较难的课程(如数、理、化和外语等)放在上午第二、三节;脑力负担较轻,比较容易学习的一些课程(如体育、音乐等),则可安排在下午进行。
不同年龄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由于教学内容相同的课程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使学习效率降低,因而在小学安排课程表时,应避免连续上两节相同的课。
在安排一周的课程表时,应考虑到儿童一周内高级神经活动状态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星期天的休息后,兴奋性逐渐提高,到星期二三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因此,在星期一和星期六应注意尽可能安排一些比较容易的课程。
在安排二部制的课程表时,要注意使儿童有一个固定的作息制度,以免破坏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性;还要注意早晨上课的时间不宜过早,下午放学的时间也不要太晚,两部之间交换时,应安排较充裕的时间清扫教室及进行通风换气。
环境卫生
1、地点选择
①中、小学应设在居民区,方便儿童少年就近上学;学校应有单独的场地、独立的建筑物,不应和其他机构混在一起。
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1.5~2km,中学不超过2.5~3km。交通方便的城镇,服务半径可以适当增加。
②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易于排水的地段,雨后不应有积水。
③学校的地段应有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并位于排出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的上风向。
④环境必须安静,远离交通频繁、喧闹的街道和噪音大的工厂、铁路和车站。
⑤为了防止街道的噪音和尘埃,教学用房应深入校内,离开街道边线15m以上。
⑥校园的地面应无乱石、垃圾,表层土壤如已受到工业废水、废渣的污染时,则应清除,以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2、校地面积与配置
①在中、小学校的地段上,除了有建筑物以外,还应有宽阔的场地,以供儿童少年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体育课及其他活动使用。
②为了节省用地面积,可采用集中式建筑物。考虑到各年龄儿童的体力负担,建筑物的层数,小学不超过2~3层,中学不超过3~4层为宜。
③我国规定,每名学生的占地面积,小学生为15~20m2,中学生为20~25m2,并规定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地段面积的20%~25%。
④学校应有4000~8000m2的运动场,若地段太小,可用2000~3000m2的运动场,并应有100m以上的直线跑道。
如学校场地面积小,可在附近空地进行体育活动。
⑤选择学校地段时,应适当考虑农业劳动,生物实验用地。
③总务用地与校办工厂应有单独的院落,并与学生活动场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学生学习。
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
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规范。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类公德的教育。在我国加强环境教育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横向,可划分为社会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与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内容;纵向,可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如下表所示:(www.xing528.com)
以上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是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的,分阶段性层次性的。它体现了人类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全球的人道主义观点,是人类恪守的基本的环境道德规范、准则。
我国教育的十大危机
1、六十年代人口的两次生育高峰,必然会造成八、九十年代的两个入学高峰,给教育造成巨大压力。
2、我国文盲估计还达两亿多,这个文盲大军的影响会涉及几代人。
3、农村知识分子包括教师在内若继续流走,农业现代化无着,又一代人被耽误。
4、我国教育投资目前处于世界低水平。
5、“文革”期间少培养一百六十万大学生,后果即将爆发。
6、目前教师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不称职的。
7、目前的教育系统无法适应未来人才变革的需要。
8、我国职工文化素质较低。
9、我们的教育政策长期摇摆不定。
10、“学历主义社会”就要成为威胁。
陶行知主张给孩子“六个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孩子双手能接受头脑的指挥,父母不要去包办。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使眼睛能看事实,多看好的一面。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去扩大视野。切莫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压抑他们自身素质的发展。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学一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的事。决不能让儿童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学会活教育,别贻误儿童和将来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是儿童教育、儿童心理以及幼儿师范教育的开拓者。1914年至“五四”前后,他先后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潜心研究教育和心理。那时他就决心献身中华儿童教育事业。回国后,他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教授。1925年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传著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庭教育》一书,被陶行知称为“系近年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
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大概操在教他们的成人手中。我们不会教小孩子,不知贻误了多少聪明的儿童,埋没了多少天才的儿童。”这里介绍给读者陈鹤琴对活教育与死教育所列的十大区别:
活 教 育
一、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做中心当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的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三、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四、分组学习,共同研讨。五、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六、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七、课程根据儿童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教材也是根据儿童心理和社会需要来选定,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的,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八、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九、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十、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死 教 育
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
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管理儿童。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
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学,俨然象个小老人。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关系。
“愉快教育”与性格培养
哲人罗素说过:“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可是看看我们的小学生,知识是一天天增加,精神上呢,却不都是那么快乐,甚至有不少学生陷入厌倦、苦恼、痛苦之中,因此而辍学者不乏其人。
近年来,这种沉闷的状况有所变,“愉快教育”的出现为人们展示了学生完全可以健康、愉快地学习、成长的前景。国家教委召开了“愉快教育”经验交流会,并将这些经验作为第一批比较成熟的教学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各小学可以以此为契机学习这些经验并探索在本校实行“愉快教育”的路子。
推行“愉快教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小学时代不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则难以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性格,作为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内涵。应当注意的是,这些内涵往往是优与劣互相对立的,象坚定与动摇、勇敢与怯懦、勤劳与懒惰等等。还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优与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小学教育责无旁贷地要为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做出努力。
“愉快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沿着明确的正确的目标坚韧不拔地前进的性格。对于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必须确定不同的目标,但强化各类学生实现目标的责任感则是一致的。科学、可行的目标,能诱导学生“跳一跳”摘“果实”。在跳的过程中,有助于胆小、怯懦、进取心不强的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磨炼坚毅、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
“愉快教育”辩证地看待“苦”与“乐”的关系,不少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起点,培养学生勤奋努力、刻苦的性格。实施“愉快教育”的作法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勤奋学习。“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生在有了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些是潜在的能力)克服困难获得新知后,尝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会更勤奋地争取新的成功。此刻,他不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变成“要下苦功夫学”。困难和挫折,也由学习的绊脚石转为锤炼性格的铁砧、磨石。
“愉快教育”还熔铸着学生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实施愉快教育的学校,无不强调“愉快教育”是“爱的教育”,老师要爱学生,爱事业;学生要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集体,在一个处处充满爱的环境中,困难有人帮你解决,烦恼有人与你分担,对生活的信心越燃越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互助升华为真挚的情感,性格怎能不乐观、开朗、活泼呢!
有位科学家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变更生活”。愿我们有更多的学生能在“愉快教育”中培养自己优良的性格。
批评里的学问
一、渐进式批评。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而不是一古脑儿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这种批评方式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非常适宜。
二、启发式批评。以暗示为主要手段,用提醒、启示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被批评者谈话。这种批评方式对善于思考、性格内向、思维机敏、疑虑心较重的学生更为适用。
三、及时式批评。对自我防卫心理强,不肯轻易承认过错的学生要及时批评。
四、对比式批评。借助他人、他事使被批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这种方式可适用于经历较浅、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较差,理智较弱、易受感化的学生。
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方法的几个环节
一、宣传意义。必须宣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正确的“学法”是“学好”的重要条件。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教育,调动学生渴望掌握“学法”的内在因素的作用,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积极探讨学习方法,主动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二、启发比较。每个同学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经历和体会。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启发他们回顾、比较、辩析,从而认识到研究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比较,从中领悟到研究和运用符合学习规律的最优方法的好处,提高他们研究学习方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传授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光能使学生按照学习规律,有效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巩固学习成果,并且要能激发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与改进学习方法。教“历史朝代顺序歌”,指导学生记忆历史年代,学生便会自动把地理中各省的简称也编成顺口溜,以便记忆。实践说明,教师只要能带头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授之以法,学生便可以在“怎样听好课”、“怎样记课堂笔记”、“怎样搞好预习和复习”等方面创造出适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
四、鼓励探索。中小学学生都是有创造力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我们要鼓励他们在学习方法方面大胆探索。当学生探索失败或遇挫折时,要帮助找原因,鼓励其继续思考;当学生在研究学习方法上有所得时,马上给予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有了成果,进而增强信心,让获得的成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帮助完善。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时,由于生活基础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有的并不完善,甚至很不科学。教师不仅要鼓励他们探索,而且一旦发现他们有所创造就应设法帮助他们完善。
六、指导总结。同学们虽然有过不少因学法不同而效果不同的体会,但却很少能把这种体会提到理论的高度或使之系统化,说不出什么道理。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总结。这样就便于学生各自根据不同条件,自我分析。自我改进,不断提高复习质量。
七、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1、平时提倡同学间随时交流“学法一得”;2、班上的“学习园地”或墙报可开辟“学生谈学法”专栏,为大家进行书面交流提供条件;3、每学期组织1—2次学习方法交流会或研讨会,以便汇集经验共大家博采众长,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同学们参加交流的准备过程,就是自我总结提高的过程,每一交流都会推出不少好的学习方法,起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作用。
八、分类引导。这项工作要贯穿于各个环节的始终。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学法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探索和总结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对不同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应试教育弊端十种
纵观应试教育的弊端,大致有如下十种:①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应试教育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成为被淘汰的对象。②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应试教育造成教师围着分数教,学生围着分数学的现象,一切以升学为杠杆。凡与考试无关的学习内容统统放弃了。③教学内容上的表面性。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由于一切围着分数转,所以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死记硬背几乎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④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为了应考而暗渡陈仓,用老师的能力代替学生的水平。⑤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数这根指挥棒下,学生疲于完成大量的作业和一次次应考,使本来能够很有趣味的学习内容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⑥应试教育冲击了德、体、美、劳各方面。由于德育的欠缺,一些学生甚至不了解做人的起码准则,如有的学生为了攀比摆阔,竟将家里的彩电送去典当,以换取买呼机的钱。由于忽视劳动教育,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社会上追求奢靡之风的影响,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正在被削弱。如不少学生甚至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出现了“会钢琴的手不会系鞋带儿”的怪现象。有的已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午竟还要家长到学校去喂饭。⑦只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育好像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其实也是被扭曲了的,它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由于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心理承受力脆弱已成为这一代青少年的普遍特征。学生缺乏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小有不顺,便会导致自卑、灰心丧气,以致走向极端。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课本和老师的讲授是从,即便遇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切跟着“标准”答案走。⑨学校只强调文化素质实质上是把考试分数当作“敲门砖”,以期用它来敲开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之门。“敲开门”成了唯一的目的。因此,凡与敲门砖无关的大可不管。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捡到一元钱,于是高兴地对家长说,这下可好了,可以加分了。还有的孩子干脆直接向家长要钱交老师换分。分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已根深蒂固,在他们的心目中,多得分比“拾金不昧”行为本身更有意义。在许多孩子的心灵里“助人为乐”即意味着捐钱、捐物,金钱即等于爱心。⑩过分注重掌握知识的数量,不够注重掌握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结果,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重。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
围绕素质教育实施这一主题,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将对教学活动的诸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主要包括:
1、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
面向结果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学的直接意义。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会给学生主体带来一种更高价值。
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
接受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探究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自发地齐头并进的。听其自然,往往会使它们其中的某一方面变得更加成熟,而另一方面则处于发展的落后状态,两者的真正统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作出专门的努力。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特殊性,提倡每一个学生都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需要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因此,教学活动中统一的模式与个体在目标、结构、课堂、环境等因素上的自由选择都必须占据相当的位置。
5、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
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只有学会学习,学生主体才能具有一种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
6、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式并重
能力培养是现代教学目标的重心,创造性是现代人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成份。教师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较全面的提高的同时,应该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
此外,调整的内容还包括科学文化基础的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等等。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应以一种切合实际的辩证的眼光来考察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要素,克服和减少改革中的固执一端而带来的负面效应。
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个性教育
在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中,忽视个性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这种课堂教学又常常使得很多教师习惯于手执教鞭在教学中搞“一言堂”,在对学生的要求上“一刀切”,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这种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天赋”和个别差异。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及本应得到充分发展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都在这种“目中无人”的教育中丧失殆尽。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良好个性不可能形成。这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促成学生畸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他们个性中的缺陷——依赖性强,奋斗性差,唯唯诺诺,听凭摆布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抓住“个性发展”这一重要环节,注意培养完善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当前,人们普遍接受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个观点,以及教育学揭示的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教育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素质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正是对“培养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客观反映。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一切工作应围绕着如何有效地发展和形成学生的个性,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反映教育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只有个性的丰富才能带来社会的丰富发展与提高,进而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学生个性发展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第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上大学,当专家,才算得是人才,于是盲目地在分数、学习、知识、智力、大学、成材之间划等号。这样,教育的功能被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培养考高分、升大学的人。事实上,能够升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能否升大学又主要取决于文化考试成绩,这种以考试成绩衡量、评价学生的检测手段,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利于人才的全面成长。为此,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的思想。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以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第二,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并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生活环境、教育的不同,在个性特点上有一定的差异。至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就更千差万别了。承认并重视个性差异,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逐渐培养完善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价值、奋发向上,增加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三,改革课程结构,加强活动课程
素质教育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前提。人的身心发展表现出共性和个性两方面的规律,素质教育应兼顾人的身心发展这两个方面的规律。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而有所差别。在这方面,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将课程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前者有利于从共性入手发展人的素质,后者则从个性入手发展人的素质,这种从单一的学科必修课程设置变为多元结构,必修选修结合的新课程设置模式,为发展个性特长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四,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满堂灌”,家长搞“陪读”,请“家教”,侵占学生的“自由”时间。于是,学生完全丧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自由支配时间,个性发展被压抑。而自由活动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自由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活动,自主选择,自我教育。并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以后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独立地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由活动尤其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抱负各不相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发挥特长。
第五,要提高教师的个性素质
教师的个性素质指教师的个性品质。教师的品质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塑造。因为素质教育是个性教育,要使学生个性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个性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个性素质,素质教育才能以个性教育为出发点,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