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正路。放着正路而不走,丢失了本来的善心却不寻找,可悲啊!有人鸡狗走失了,还知道去寻找;丢失了本来的善心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在于找回他丢失了的善心罢了。”
11.12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1〕,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2〕也。”
【注释】
〔1〕信(shēn):通“伸”。〔2〕类:本指事类,这里指事情的轻重缓急。
【译文】
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尽管既不疼痛又不妨碍做事,但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赶到秦国、楚国去也不会觉得路远,只是因为手指不如别人。手指不如别人,还知道讨厌,心地不如别人,却不知道讨厌,这叫不懂得轻重啊。”
11.13 孟子曰:“拱把〔1〕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注释】
〔1〕拱把:这里是说树干细小。拱,两手所围;把,一手所握。
【译文】
孟子说:“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如果想要让它们生长,都知道如何去培养它们。至于自身,却不知道怎样来修养,难道是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筋了。”
11.14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1〕。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2〕,舍其梧槚〔3〕,养其棘〔4〕,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5〕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6〕为尺寸之肤哉?”
【注释】(www.xing528.com)
〔1〕小大:朱熹注曰:“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2〕场师:园艺师。〔3〕梧槚(jiǎ):梧,梧桐;槚,楸树,木材纹理细密。这两者均为好木料。〔4〕(èr)棘:,酸枣;棘,荆棘。这两者均为无用的木材。〔5〕狼疾:乱七八糟,这里是指糊涂。〔6〕适:仅仅,只。
【译文】
孟子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哪一部分都会爱护。哪一部分都爱护,那么哪一部分都会加以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便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保养。所以看他会不会保养,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就看他选择注重保养哪一部分罢了。身体各部分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有小和大的区别。不能因为保养小的部分而损害了大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不重要的部分而损害了重要的部分。只注重保养小的部分的人,是小人,能保养大的部分的人,是大人君子。如果有个园艺师,放弃贵重的梧桐和楸树,去培植无用的酸枣、荆棘,那他就是个不称职的园艺师。如果保养了自己一个手指却使他的肩背出了问题,自己还不知道,那他就是个糊涂的人。只讲究吃喝的人,人们鄙视他,是因为他保养了小的部分而忽视了大的部分。如果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丢弃对善心的修养,那么他的吃喝难道还仅仅是为了保养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11.15 公都子问曰:“钧〔1〕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2〕物,则引〔3〕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释】
〔1〕钧:通“均”,同样。〔2〕交:接触。〔3〕引:引诱。
【译文】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了大人君子,有的却成了卑微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顺从重要器官(心官)的要求的就成为君子,而顺从不重要的器官(耳目之官)的要求的就成为小人。”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人能顺从重要器官(心官)的要求,有人却顺从不重要的器官(耳目之官)的要求,为什么呢?”
(孟子)说:“耳朵、眼睛这些器官不能思考,所以容易被外物蒙蔽。因此一与外物接触,就容易被外物所引诱。心这个器官是能思考的,思考就能把握到人心之善,不思考就不能把握到人心之善。这是天赋予我们人类的能力。首先把心官这个重要器官(的善良本性)确立住了,那么耳朵眼睛之类的感官小体就不能因外物的引诱而把你的善良本性夺走了。这就成为大人君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