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义礼智乐:实质、调节与喜爱

仁义礼智乐:实质、调节与喜爱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透彻地了解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对这两者既能合宜地加以调节,又能适当地加以修饰;乐的实质是喜爱这两者,快乐也就自然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仁义礼智乐:实质、调节与喜爱

7.24 乐正子从于子敖〔1〕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注释】

〔1〕子敖:即王齐国贵臣。

【译文】

乐正子跟随王来到齐国。

乐正子拜见孟子。孟子说:“你也会来看我吗?”

(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要说这种话呢?”

(孟子)问:“你来了几天了?”

(乐正子)说:“前些天(就来了)。”

(孟子)说:“前些天就来了,那么我说这话不也是应该的吗?”

(乐正子)说:“住所没有定下来(所以来迟了)。”

(孟子)说:“你听说过,住所定下来了,才去求见长辈的吗?”

(乐正子)说:“我有过错。”

7.25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1〕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www.xing528.com)

【注释】

〔1〕餔(bū)啜(chuò):饮食。餔,食;啜,饮。

【译文】

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跟着来,只是为了混吃喝罢了。我没有想到,你学习古人的大道,却是拿它来混吃喝的。”

7.26 孟子曰:“不孝有三〔1〕,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注释】

〔1〕不孝有三:“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赵岐《孟子章句》)

【译文】

孟子说:“(按礼制规定,)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是担心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7.27 孟子曰:“仁之实〔1〕,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2〕。生则恶〔3〕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注释】

〔1〕实:实质。〔2〕乐(yuè)之实,乐(lè)斯二者,乐(lè)则生矣:第一个“乐”是音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喜好的意思,第三个“乐”是快乐的意思。〔3〕恶(wū):怎么。

【译文】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透彻地了解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对这两者既能合宜地加以调节,又能适当地加以修饰;乐的实质是喜爱这两者,快乐也就自然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7.28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1〕。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注释】

〔1〕瞽(gǔ)瞍(sǒu)厎(zhǐ)豫:瞽瞍,舜的父亲,性情顽固,多次想杀死舜;厎,致;豫,高兴、愉快。

【译文】

孟子说:“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并且要来归附自己,把天下人悦服并将归服于自己看得如同草芥的,只有舜是这样。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称其为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不能称其为儿子。舜竭尽全力侍奉父母,终于使他的父亲瞽瞍高兴了。瞽瞍高兴了,天下的人由此受到感化;瞽瞍高兴了,天下父子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也就确定了,这叫作大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