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下国家:内圣外王-孟子精读(含音频)

天下国家:内圣外王-孟子精读(含音频)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

天下国家:内圣外王-孟子精读(含音频)

7.5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

7.6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1〕。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注释】

〔1〕巨室:大家族,指影响很大、为国人所仿效的卿大夫之家。

【译文】

孟子说:“搞好政治不难,不得罪那些有影响的贤明卿大夫就行了。他们所爱慕的,全国都会爱慕;全国所爱慕的,天下都会爱慕,因而德教就会浩浩荡荡充溢于天下了。”

7.7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1〕也。’涕出而女〔2〕于吴。今也小国师〔3〕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4〕。上帝既命,侯于周服〔5〕。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6〕,祼将于京〔7〕。’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8〕’”

【注释】

〔1〕绝物:自绝于人。物,这里实际上是指人。〔2〕女:嫁女,作动词用。〔3〕师:以……为师。〔4〕其丽不亿:丽,数量,数;亿,十万,古人以十万为亿。〔5〕侯于周服:侯,语气助词,无实义;周服,臣服于周。〔6〕肤敏:壮美而又敏捷。肤,美。〔7〕祼(guàn)将于京:祼,也作“灌”,一种祭祀仪式,用香郁的酒祭地以迎神;将,助,辅助。〔8〕谁能执热,逝不以濯(zhuó):谁能热得受不了,却又不去洗个澡?逝,语气助词,无实义。

【译文】

孟子说:“天下太平的时候,道德不高的人受道德高的人役使,不太贤能的人受贤能的人役使;天下不太平的时候,力量小的受力量大的役使,势力弱的受势力强的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天理。顺从天理的就能生存,违逆天理的就要灭亡。齐景公说过:‘既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愿听别人命令,这是自绝于人。’景公因此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去。现在,小国效法大国,却又耻于接受大国命令,这就好比学生耻于接受老师的命令一样。如果真的感到羞耻,那就不如效法文王。效法文王,大国只需五年,小国只需七年,一定能统治整个天下了。《诗经·大雅·文王》上说:‘商朝子子孙孙,不下十万余人。上帝既已授命于文王,他们都要归服周朝。都向周朝归顺,可见天的授命并不是恒常的。殷朝的臣子漂亮又聪明,都行祼献之礼,助祭在周王京城。’孔子说:‘仁的力量的大小是不能以人数的多少来判定的。国君爱好仁德,就能天下无敌。’如果想无敌于天下而又不施行仁政,这就像热得受不了而又不肯洗澡一样。《诗经》上说:‘谁能热得受不了,却又不去洗个澡?’”

7.8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1〕,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2〕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3〕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www.xing528.com)

〔1〕菑(zāi):同“灾”,灾祸,灾难。〔2〕沧浪:青苍的水色。〔3〕小子: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

孟子说:“不仁的人还能同他讲道理吗?他们面临危险却自以为安全,灾祸临头还以为大吉大利,把足以导致亡国败家的事当做快乐来追求。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讲道理,怎么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从前有个孩子唱道:‘沧浪的水碧清哟,可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哟,可以洗我的脚。’孔子说:‘学生们听我说!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了。这是由水自己招来的。’所以一个人必然是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先有自取灭亡的行为,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先有自取讨伐的行为,别人才来讨伐它。《太甲》上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别想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7.9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2〕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3〕,鹯〔4〕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5〕也。苟为不畜〔6〕,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7〕’此之谓也。”

【注释】

〔1〕尔也:如此罢了。尔,如此,这样。〔2〕圹(kuàng):同“旷”,旷野。〔3〕为丛驱爵者:丛,丛林;爵,同“雀”,鸟。〔4〕鹯(zhān):古书中指一种与鹞子类似的猛禽。〔5〕艾:一种可以用来治病的中草药。〔6〕畜(xù):同“蓄”,积蓄。〔7〕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载,语气助词,无实义;胥,相互。

【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之所以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方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方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而已。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低处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商汤、周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的,那么诸侯们都会替他把人民赶来了。即使他不想统一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统一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找存放了三年的陈艾来医治。如果平时不积蓄,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行仁政,必将终身处于忧愁和侮辱之中,以至于死亡。《诗经·大雅·桑柔》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不过一道落水灭顶罢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7.10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1〕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注释】

〔1〕非:诋毁。

【译文】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讲道理;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